教後記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2單元教學反思

教後記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2單元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後記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2單元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材解讀

  本單元主題是“家庭生活”,全組課文的《識字》是反映家庭倫理道德的“三字經”,第5課《看電視》從看電視這個細節中表現了一家人彼此關懷、謙讓的親情;第6課《胖乎乎的小手》視角獨特,以小見大,巧妙誇獎了蘭蘭從小愛勞動、關心長輩的好品德;第7課《棉鞋裡的陽光》寫了小峰母子倆幫奶奶曬棉被、棉鞋的事;第8課《月亮的心願》以月亮的觀察,反映了珍珍為了照顧生病的媽媽而打算放棄十分誘人的郊遊的事情;《語文園地二》“日積月累”的小詩《鞋》,也緊扣單元主題,寫了家人回家,鞋也歸巢的`情境;口語交際《我該怎麼辦》提出孩子想做家務事,而家長不允許時“該怎麼辦”的話題;“展示臺”裡還要求學生展示在家裡透過看電視認識的字等等。可見,整個單元都是緊扣單元主題的。這樣的安排,為我們思考整體教學的策略提供了便利。

  本組教材選擇“家庭生活”這一單元主題,要學生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至愛親情,同時還要求學生能透過教學大量的識字。識字是本冊的“重頭戲”,本單元要求“會認”74個字,每課至少要求“會認”13個以上識字的量確實不小。

  本單元安排的識字量這麼大,我們憑什麼可以實現識字目標呢?我在教學中注意了兩點,善於激發學生的自主識字熱情,注重在學生生活中識字(本單元主要是在家庭生活中識字),本單元的識字難關是可以突破的。

  二、課程資源

  本單元課程資源(課件)

  ①,《識字2》蒐集(或製作)動畫,一孩子回家主動與家長打招呼的場景來體現“尊長輩,懂禮貌”;孩子踢碎鄰居家玻璃被家長批評,孩子誠懇接受意見的場景來反映“父母教,認真聽”;打碎玻璃的孩子主動道歉賠償的場景反映“做錯事,即改正”爸爸隨手亂扔菸頭,兒子給父親誠懇指出不足但不是指責的場景反映“長輩錯,要提醒”。

  ②《看電視》:蒐集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的各欄目片頭,當地電視臺少兒節目的知名品牌片頭,教學時熱播的電視劇的片頭,然後剪輯有片頭漢字的片斷製作成課件。

  ③《口語交際》“我該怎麼辦”採訪家長對孩子做家務的態度,然後剪輯三種具有代表性觀點的片段製作影片課件;採訪孩子對於做家務的態度,然後剪輯兩種具有代表性觀點的片斷製作影片課件。

  三、反思手記:

  (一)強化備課的整體意識。

  首先要增強“整體意識”,把一個單元當成一個整體來思考,從教材的鑽研,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課時的安排等都從一個單元的整體來思考。就教材鑽研,我分析了結構,發現主題相同,雖然有的是說家中之禮,有的是說家中人,有的說的家中事,家中情,但都以“家”來關聯。我們設計可以分配出各個板塊的時間和側重點;注重識字方法,注意自主嘗試認讀記憶的過程,透過展示臺來激發識字信心和慾望。家庭識字資源非常豐富,說家庭是識字礦藏一點沒有誇張的意味,只要善於挖掘,你會發現家庭識字資源無處不在。因此,我重視人文性目標的落實,歌頌家庭的和諧互愛。注意前後漢字之間的聯絡,識字方法的彼此借用,前課與後課內容之間的聯絡,學《看電視》引篇讓學生看熟悉的片頭薈萃,引起學生興趣,然後話鋒一轉,要學生交流會認的字,體現家中看電視也是可以識字的。學完了《看電視》又佈置收集在電視中識的字,將課內課外識字有機整合在一起,而且還要與單元最後的“展示臺”安排相照應。這樣,本單元整合起來安排教學,達成了整體優勢,實現了整體的效益。

  (二)正確處理好整體與單課教學之間的關係。

  我從不固定單課課時,打亂結構重組新的板塊,比如原兩個單課分別需2課時,現在我經過重組後可以減縮為3個課時,節約一個課時另行安排。如前所例,我可以把第5課《看電視》和後面的《語文園地》的“展示臺”“讀讀背背”欄目的《鞋》組成一個新的組織結構板塊。進行新的教學。同樣,《語文園地二》的口語交際可以和“家中事,家中情”的板塊組成一個新的板塊。這樣,增強了整合的效益。

  但是,我們要注意實事求是。如果內容並不適合,我們不能生拉硬扯組成不和諧的組織單元,在沒有更最佳化的整體模組的前提下,我們還是應立足於每課要落實的整體目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