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墨梅》兩首古詩整合教學設計與反思

《石灰吟》《墨梅》兩首古詩整合教學設計與反思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那麼什麼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石灰吟》《墨梅》兩首古詩整合教學設計與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今天,在教學《古詩兩首》這一課時,我嘗試著將兩首古詩——《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教學。具體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讀詩。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詩的節奏。(注意詩中前鼻音的字較多)

  2、指名讀,分組讀,齊讀。(注意激發學生讀詩的興趣)

  二、解詩。

  1、自由讀詩,結合文中的彩圖,試著理解詩意,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2、引導學生在書中批註詩意。

  3、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進行歸納梳理。“若”、“等閒”、“吾”、“清氣”、“滿”、“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點問題。

  4、引導學生聯絡詩句討論上述重點詞語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指名說,自由說,引導說。

  三、品詩。

  1、齊讀《石灰吟》,想一想:詩中的“石灰”給你留下什麼印象?詩人為什麼要吟誦“石灰”?“石灰”與詩人之間有什麼聯絡?(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詩人借石灰抒發了自己不同流合汙,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齊讀《墨梅》,想一想:詩中的“墨梅”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詩人為什麼要吟誦“墨梅”?“墨梅”與詩人之間有什麼聯絡?(墨梅素潔高雅、貞潔自守,詩人借墨梅表到了自己鄙視流俗、貞潔自守的高尚情操。)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辨詩。

  1、自讀自悟:這兩首詩之間有什麼相同之處?

  2、引導學生討論,板書:

  詠物抒懷

  石灰——于謙——清白

  墨梅——王冕——清氣

  3、熟讀成誦。

  五、延讀。

  佈置學生課外閱讀鄭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教學隨想】

  1、古詩教學的思路要簡約。

  在《古詩兩首》的教學中,我的教學思路力求簡約。從整體而言,整堂課的教學循著“讀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的教學思路進行,循序漸進,逐層深入。從區域性而言,每一個環節的教學沒有過多的繁瑣設問、條分縷析,在引導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中把古詩的解讀引向深入。如在對詩意的解讀中,我摒棄了傳統古詩教學中字字求解、句句設問、逐句串講的方式,採用的.是突出重點、整體感悟的教學方式,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使詩意的解讀不支離破碎。

  2、古詩教學的思路要整合。

  《石灰吟》、《墨梅》這兩首七言絕句都是詠物詩,教者把這兩首詩編排在一起,正是從它們相似的主題角度來安排的。因此在教學這兩首古詩時,我的教學設計中就凸顯了“整合”理念。“讀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均是從兩首詩的整體角度予以設計。這樣的教學整合,使得教學節奏得到最有效的調控,使得教學內容得到最高效的組合,從而產生最佳的教學效率。如在“辨詩”教學環節中,透過引導學生比較辨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處,瞭解這兩首詩“詠物抒懷”的寫法,並進而把物與人結合起來,由物及人地解讀詩中的深層次情感。

  3、教師教學的站位要下移。

  這是第九冊的第3課,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剛剛開學,這篇課文學生已經讀了許多遍;這兩首古詩的詩意較淺顯,且每首詩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圖助讀;學生們的手邊有不少學習資料,關於這兩首詩詩人簡介、詩意註解很多。上述種種因素,構成了教學這兩首古詩的潛在教學資源。教師若是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在教學中就必須調整好自己的教學位置。首先,教師需要把更多的教學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讀自悟、交流討論、反覆誦讀;其次,教師需要耐心地傾聽每一位學生對字詞、詩句、詩意、問題所發表的意見,把學生髮言中的每一個閃光的見解給予放大,並加以重複,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再次,教師需要平等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或在討論之初暗示思維的途徑,或在討論之中點撥思維的深度,或在討論之後即席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的平等參與絕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越俎代皰,要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老師是在和我們一塊兒探討研究這兩首古詩,有時候甚至可以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知道的東西似乎並不比我多多少。教學中,教師的低站位,可以和學生平等相視,從而平等對話;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探究詩歌的慾望,從而激發起學生超越教師的信心;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消解課堂上師生彼此間的隔膜,使學生更容易親近教師,走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