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學反思(通用11篇)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學反思(通用11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麼什麼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學反思(通用11篇),歡迎大家分享。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學反思1

  上次在迎小聽完曹老師的課後感觸很深,為啥人家老師講課講得那麼好,我想原因就在於備課上:經過精心的準備,才能上出一節好課。回來之後我們針對這些課例展開研討,並決定仿照人家的課也講一講。我和苗老師共同準備了這節《雷雨》。

  即使是按照曹老師的授課思路,我們的課和她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就我自己的課而言,最大的不足之處就是老師的語調神態過於平淡,缺乏吸引力,動作不夠誇張。我覺得這是因為備課不夠充分,在講課的時候我的心思還在琢磨著下一句該說啥了,下一步該幹啥了?這樣在講課的時候就會受拘束,放不開。所以,老師應該把自己的“臺詞”背得滾瓜爛熟,這樣上場就有自信了。

  另外,還有一些小的問題。和苗老師相比,我是聯絡生活匯入,而她是動態圖片匯入,我的語言明顯不如圖片直觀生動。還有苗老師用磁扣貼板書比我用手寫板書來得快,來得方便。

  透過這次活動,也給了我一些啟示,想要學會講課首先要學會聽課、評課,優秀課例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模仿優秀課例對提高自己的講課水平有很大幫助。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學反思2

  1、儘量體現重點性

  緊緊圍繞本單元訓練目標進行教學,讓學生了解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是一本讀不完的書,走進大自然,你一定會得到許多快樂,發現許多秘密。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瞭解大自然,並認真觀察、用心思考。這樣不但突出了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強化了訓練。

  2、盡力體現創新性

  這是一篇老課文,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突出“新”,打破傳統的一段一段進行講解。教學方法上力求“新”,在現在春天這個季節裡,如何拉近孩子與文字的距離呢?我選擇運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播放一段雷雨的課件,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3、還給學生學習的自主權,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不能解決透過研究討論(合作學習)能解決的就讓他們研究討論,還是不能解決的教師作適當的點拔。特別是在識記生字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觀察“壓、亂、垂、虹”這些字的特點,然後用不同的方法識字。讓我真切地體會到:識字教學,不再枯燥。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學反思3

  《雷雨》這一傳統篇目,筆者教授已有好幾年了。過去,本人在備課的時候過多地考慮的是自己對文字的理解,於是在講課的時候想用最短的時間把自己對文字的理解轉移給學生(象搬運工),總覺得只有自己把一節課講的細緻又全面才算是一節好課,根本沒有考慮到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更別說學生在課堂有多少收穫了。本人在課上從頭到尾地精心講解,卻看不到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學習,這引起了我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本人認為這是新課標的精髓所在。

  首先我請同學觀看孫道臨、秦怡主演的電影《雷雨》,讓學生熟悉劇情,進入課本所創設的情感世界中,使學生在視覺、聽覺上受到強烈刺激,激發他們的興趣,在此狀況下,讓學生查詢有關作者及創作背景,討論人物。這一步解決了學生對作者、背景、劇情、人物等知識的掌握。

  其次,設定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定很關鍵,多留些問題給學生以便於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去思考,只有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思考空間,學生們才會真正的放飛自己靈動的思緒。

  再次,分角色朗讀,激發學生興趣,挖掘學生的潛力。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學反思4

  首先,我讓學生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並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可問問周圍的同學,老師,或者查字典。並把生字詞解決掉。出示生字,讓學生觀察這些字的特點,然後用不同的方法識字。如,用動作記“壓”、“垂”;用聯想法記“亂”。聯絡自己觀察的情景,想象狂風中的小樹亂擺的樣子從而記住“亂”字;用換偏旁識字法記“虹”。聯絡自己的生活和閱讀實踐鞏固識字。

  在朗讀感悟上,我積極挖掘教材,抓住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感悟課文,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出示課文的兩幅插圖,比較兩幅圖有什麼不一樣,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途中的不同景象。同桌互讀互評,培養合作精神

  朗讀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勾畫描寫這些景象的詞句,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歸類整理詞語。在提問學生們哪一個字用得好時,學生們都積極回答問題,王樹基說:“老師,“壓”用得好,我能感覺到烏雲來勢很猛。成志認為“垂”用得好,能感覺到風特別大,蜘蛛特別害怕。氣氛很活躍。

  寫字指導,重點講解“彩、蜘、垂”,彩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筆處要在一條垂線上,蜘字的蟲字旁要寫的瘦長;垂字上邊的撇要寫的短而平,下面的橫長短不同。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學反思5

  《雷雨》該課屬於第六單元的第二課,文字優美、生活感強,同學們能在讀書的過程中感受到雷雨將要到來的壓抑、下雨的酣暢淋漓、雨過天晴的清新。

  最初我的設計是隻講第一部分雷雨前,苗老師在聽過我的課之後提出建議:

  第一,簡單的字可以換組詞這種方式識記。

  第二,只講雷雨前的部分,太過單薄。

  第三,這樣一篇文章,文字紮實優美,為什麼不學完呢?

  第四,把生字落實到最開始,同時把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三個部分落實到讀。

  於是我把這節課重新設計,生字的識記依舊還是重點,書寫生字指導方面“雷、垂。”“垂”字橫畫、豎畫為主筆,橫畫之間間距相當。在指導朗讀方面,我主要抓住了“雷雨前的壓抑”“雷雨中的酣暢”“雷雨後的美麗”讓同學們反覆讀,反覆感受,首先借助圖片感受大雨將至的擔憂、害怕,先說說自己的感受,再把這種感受讀出來。雷雨下下來的急且大透過“譁、譁、譁”有節奏的停頓讀出來。雨過天晴的美麗景色先欣賞一組圖片,同學們再積極表達自己的感受投入進去讀。

  透過這次講課,我認為讀落實到每一次理解和表達中要更加簡潔,把語文簡單到“讀”和“寫”,讀是我更容易忽視的一個版塊,所以能夠讓學生把文字真正讀出文字的韻味才是當下低年級的教學追求。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學反思6

  本文以簡練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夏日雷雨圖。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順序,清晰地展開描寫。三部分特徵鮮明,寫景細緻逼真,引人入勝,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了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雷雨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他們對此都有著一定的生活體驗。因此,在教學時,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從他們已有的經驗入手,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要引導學生在體驗、觀察、閱讀中感悟課文的內容,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在學法上,積極鼓勵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和理解,有所感悟,從而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有感染力的課文情景,多種形式讀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景色的不同特點。

  正式上課前,我讓學生辨別“毛毛雨、陣雨、雷雨、暴雨”,讓學生對“雷雨”有初步的印象。當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我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體會恰當運用詞語所帶來的奇妙效果。此外,我圍繞“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自然景象的不同,引導學生透過讀句對比的方法,說出景象的不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歸納總結能力。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學反思7

  《雷雨》是一篇寫景的短文它的條理清晰可分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後三部分。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除了注意到完成識字、朗讀的重點外還針對這兩部分作了不一樣訓練目的的處理。

  “雷雨前”為了讓學生能充分體會到烏雲密佈、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的緊張氣氛我結合課文的情境朗讀,讓學生感受情景,引導學生注意其中幾個動詞,如“壓、亂擺、垂、逃”結合語境來體驗輔以直觀的動作演示或經過刪減、替換詞語來比較學生很快受到感染。

  “雷雨中”重在體會雨由小到大的變化過程這個變化緊扣兩個詞語“越……越……”、“漸漸地”經過朗讀音量大小、語速的控制將雨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過程展現出來配合用詞造句體會事物發展變化。並且讓學生充分地說“越……越……”這一句式。

  “雷雨後”一部分利用插圖觀察、想象雨停了,讓學生感受理解。

  上完這篇課文後我感覺學生對“雷雨中”一部分的掌握情景最好。首尾部分的詞語用得很生動但由於我總是擔心學生說不好表達不清在引導體會時過多地去細緻描述反而對學生的思維構成了限制沒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雖然我注意到對學生語感的訓練但對好詞好句的積累沒有落到實處。另外這篇短文的資料對二年級學生來說趣味性並不是很足如果抓住雷雨前後小動物的表現插入擬人化的語言、心理描述訓練我想在激起童趣的同時又能加強對詞句的形象理解可能效果更好些。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學反思8

  《雷雨》這篇課文以簡煉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夏日雷雨圖。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順序,清晰地展開陳述,三部分特徵鮮明,寫景細緻逼真,引人入勝。激起了學生對大自然的深刻體驗,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熱愛自然的熱情。

  《雷雨》這節課的教學,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課前佈置他們去收集關於雨的資料,因而在拓展時學生十分進取。初讀課文,自學生字的設計,我體現了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學習理念。在識字、寫字的環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經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把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讓學生充分經歷學習過程:學生按“雷雨前”的學習方法學習“雷雨中”和“雷雨後”兩部分資料,體現了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使學生理解了課文資料,體驗到了自主、合作學習帶來的歡樂。

  另外本節課我很注重朗讀訓練,記得有一句話這麼說著;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當在朗讀上。於永正教師也說過:語文是讀出來的。誠然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讀得流利、有感情就證明課文的資料理解了,文章蘊涵的情感體會出來了。新課標也強調“讀”的重要性: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所以,這堂課我讓學生讀了很多,有第一次和課文見面的初讀,有生字詞語寶寶認識後的再讀,有講讀課文時的精讀,學生讀的形式也在發生著變化;有自我讀、有小組讀、有個別讀、有團體讀等多種形式,整堂課書聲琅琅,學生讀出了正確,到達了流利。

  都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完本節課時,總覺得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如:在引導學生說下大雨時,還有哪些東西也看不清了,學生說的範圍較窄,而我又沒有及時地進行引導,使得這一環節有點脫節。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學反思9

  我執教的《雷雨》,經過精心設計,課後也得到了同事的好評,但還是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現總結如下:

  一、教學主線清晰,但細節目標不夠明確。

  我教學從整體入手,先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讓學生明白課文寫的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象,再深入到區域性,按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後的順序學習課文,讓學生透過讀書瞭解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後的不同特點,再回歸到整體總結全文,較好地把握了整體與區域性、區域性與區域性的關係,教學主線非常清晰。並且緊扣雷雨前、中、後的特點進行設問,如雷雨前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雷雨中問“這是一場怎樣的雨?”雷雨後的景象是怎樣的`?這樣設問,比較符合低年級以感性思維為主的年齡特徵,有益於促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對細節目標顯得不夠明確,如“樹上的葉子一動也不動,蟬一聲也不叫”到底要讓學生理解到什麼程度,我事先沒有考慮周到。

  二、注重挖掘文字,但語言文字訓練不夠具體。

  我從低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和理解特點出發,充分挖掘課文,著重於說話能力的訓練,如最後一段中“你聽到青蛙說什麼?你還看到哪些景象?但對於理解“垂”,“掛”,“坐”過於簡略,在訓練過程中有欠紮實有序。如“蜘蛛又坐在網上了”的“坐”,從學生朗讀的效果來看,學生一直在強調“又”並未強調“坐”,說明在訓練過程中學生並未完全對“坐”的“悠閒”理解到位,訓練還有欠紮實。

  三、學習課文圖文相依,但看圖與學文順序本末倒置。

  課文有兩幅圖,圖畫是供學生觀察的物件,又是理解的憑藉。教學中,我讓學生先看圖,表述圖意,再學文,用“課文是如何描述這場雨下得大,下得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是如何描寫這場雷雨的,並指導朗讀,拉近了學生觀察圖畫與作者觀察生活之間的距離,又利於理解文中的詞句。但是本文非看圖學文,因此應先學文,再借助圖加強理解,不能本末倒置。

  以上是這節課的反思,希望自己能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學反思10

  《雷雨》是部編版第四冊的一篇看圖學文。本文用精練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下面談談自己教學後的一些想法。

  在這篇課文中,雷雨前和雷雨後的景象寫得較具體,而雷雨中的景象相對來說寫的簡單了些。因此,在教學時,雷雨中的景象我講得比較少。重點講的是雷雨前和雷雨後的景象。為了體現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我在每一段課文引入上下了功夫。教學“雷雨前”時,我讓學生聽雷聲,看閃電,感受“雷雨前”的緊張氣氛。教學“雷雨中”時,我讓學生看課件,聽大雨嘩嘩的聲音,並不時穿插轟隆隆的雷聲,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教學“雷雨後”時,我請學生欣賞課件,聽蛙鳴、蟬叫、鳥啼等各種自然界的聲音,並配以優美動聽的音樂,看精美的圖片,彩虹,太陽……感受“雷雨後”的美麗。就這樣,我把學生帶進文字,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引領他們感受大自然的變化,激起他們探究自然奧秘的慾望。“雷雨中”這一段我用請學生欣賞課件的方法引入,讓學生身臨其境;“雷雨後”這一段我採用的引入方法是:請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配樂朗讀,引領學生展開想像。

  在本文中,有些句子用詞非常精煉。於是,我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如理解句子:“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我出示圖片讓學生看(畫面上厚厚的黑雲籠罩著整個天空,天色十分昏暗),隨即引導學生:在這個句子裡,你覺得哪個詞語用得好?為什麼?滿天的烏雲壓下來,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然後又引導學生把這種害怕的感覺方到句子裡讀,充分感受雷雨前的緊張氣氛。再如理解句子:“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我先請學生欣賞課件,理解蜘蛛為什麼要垂下來。然後請學生來噹噹這隻害怕的小蜘蛛,讀讀這句話,體會“雷雨前”小動物的不同反應,從而進一步理解雷雨真的要來了。……現在想想,學生那天的朗讀真的很精彩,他們對文字的理解也是精彩絕倫。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學反思11

  從學生方面來講,學生表現得特別好,發言積極,認真思考。學生的認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開校級公開課。除了這個原因,我就很難找出其他原因了。但是從教師個人方面來說,存在著比較多的問題:

  第一,課件播放時,發現每一張ppt右側都少一排字,而且每段話前面空兩格,都變成了空四格。所以上課時,老是調整ppt,造成學生和聽課教師眼花。回到家,我在自己家裡播放了這份課件,奇怪的是又是全好的,不會出現缺字和段落空四格這個問題。這份課件是早在兩個星期前做好的,播放一直沒有問題,只是超級連結在教室裡的機子上,做了重新連結。這個缺字的問題,我根本沒有考慮過。在家裡的電腦和辦公室的電腦裡,全都是正常顯示的,完全不會出現右側缺字。我想可能教室裡的機子螢幕尺寸或者解析度不同吧,所以以後不管到哪裡上課,一定要課前檢查課件哦!以往我只是檢查播放情況,真的沒有想到會出現這個問題。不過說真的,前幾節課開啟學校裡提供的課件也有碰到過幾次,但是我掉以輕心。沒想到這次校級開課也出現這種情況。這樣的情況出現,肯定影響課堂質量。

  第二,教師語言不夠流暢,停頓較多。這是因為我在兩個星期前就準備好的一節課,所以只是在上課前看了一下教案,並沒有認真去思考那些連線語。說得好聽點,原生態的課,常態課。因為平時我都是這樣進課堂的。說得難聽點,就是準備不夠充分,連連線語都沒有準備好,更不用說對學生的預設了。語言流暢除了說明準備不充分外,還有教師的及時應對能力有待提高。預設不夠到位,所以在課堂上有時顯得束手無策,應對不出來。

  第三,教學環節在上課時突然增加了很多,結果時間不夠只能把正常的環節刪掉。覺得把教案寫得太具體又不行,教學語言過分具體,讓教案牽著走。不具體,你看又不行,課堂上亂說,該說的不說,不該說的說了一大堆,繞啊繞啊,繞得好辛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