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友啟示教學反思
徵友啟示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徵友啟示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徵友啟示教學反思1
《徵友啟事》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透過小牛兩次徵友,告訴小朋友們對待朋友不能太苛刻,不能有太多的要求,只有寬於待人,才能擁有更多的朋友。
學習完課文以後,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延伸的作業,讓大家也寫徵友啟事,寫完後貼在教室裡,看有誰應徵做你的朋友。要求提出來以後,學生一個個興致勃勃,埋頭開始刷刷地寫起來,不一會兒就有幾個孩子寫完,自己拿著膠水貼在了黑板前,我湊過去一看,還不錯,像自己的口吻,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並且吸取了小牛的教訓,對朋友的要求都不高。我繼續鼓勵,隨後下課。
等我下節課再來教室時,教室前面:講臺上,電視櫃前,黑板前到處都貼滿了孩子們的徵友啟事,就像一面面飄動的紅旗,看著這些,我心裡無比的欣慰。
徵友啟示教學反思2
課例《徵友啟示》,新接的班級:初一1班,課程目標:透過活動能夠使學生在班級內發現更多的朋友資源,反省自身與交友有關的言行表現,從而糾正自己平日的不良表現,收穫更多的友誼。
本節課收穫:
1.本節課與之前心理課課堂效果相比較,紀律得到了控制,參與度相比之高。
2.對於個別學生的不真誠填寫徵友內容,隨機做了處理:某學生表現為自卑,不開放的寫出徵友內容,並不願讓教師宣讀,願意放棄機會,在其他同學都帶著眼罩的同時我對此學生“編出”徵友內容,使其得到很多朋友伸出認可的手,使其學生收穫了感動,學生課後表示出感激之情。
聽課教師提出本節課不足之處:
1.課前教師要核實到課人數。
2.閉目引導中有“讀”的痕跡。
3.個別地方佈置任務要分步進行,如戴眼罩之後在說之後要做的事情。
4.看課堂進度,應適當壓縮團隊交流分享時間,增加班級集體分享時間。
5.為了能有更多舉手者,教師在讀完“啟示”後,在語言上應注意技巧,放寬範圍,如“基本符合的請舉手”。
學生感言摘選:
生1:這個活動讓我更瞭解了別人,也瞭解了大家交友的標準,今後要做好自己,與他人多交流。
生2:這次找朋友的活動真是讓我一言難盡,非常感謝大家做我的朋友,今後我會好好的去做我的一言一行,努力做大家最好的朋友。
生3:沒想到願意與我做朋友的真是多,以後我要和他們好好相處,珍惜這次機會。
生4:在徵友啟示的活動中我以為只有幾個朋友符合我的條件,可是讓我完全沒想到的是有那麼多人舉了手,真是很意外,以後要好好的對待朋友。
生5:我在寫徵友啟示的時候寫的很好,但現實生活中我的確沒有做到我所寫的“對自己嚴格”,我想無論如何我也交到了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朋友,以後我要和他們好好相處。
生6:很多同學們要求的朋友條件中有“學習要好”,因此,我要努力學習,多與同學們交流。
生7:透過這個活動,我又找到了一些真心與我交朋友的人,我一定會改掉平時的一些缺點,和大家做最好的朋友,也會按大家的要求來做。
生8:原來有這麼多的人能當自己的朋友,而自己又可以與別人做朋友。
生9:生活離不開朋友,朋友對一個人無比的重要,朋友會在我們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擁有了朋友,也就擁有了希望,我要珍惜與朋友相處的時光,做他人稱職的朋友。
生10: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渴望得到朋友的,要想獲得更多更好的朋友,我們首先是要把自己做好,只有自己做好了,才有可能獲得更多的朋友。
生11:我以為我的朋友只有一兩個,到後來才知道自己有那麼多朋友,我會好好珍惜,並努力做好自己。
生12:我們以後交朋友的時候要多想想別人的優點,不能因為以前的一點小矛盾而永遠放棄和他做朋友,還有對朋友要求不能太苛刻。
生13:在和班級和宿舍內,我的朋友並不多,但現在我有了很多新朋友,我很高興有了這些新朋友。
生14:我感覺對待朋友真誠,熱心最重要,交朋友時不能只看外表,要看是否心胸寬廣。
生15:有挺多的同學都是以前在班級內不怎麼熟悉,甚至是沒說過幾句話,今天,那些有點小陌生的同學,讓我感覺不怎麼陌生了。
總體而言,本節課中對自己的引導技術甚不滿意,還需日後多積累經驗,多加練習!多多反思!加油!
徵友啟示教學反思3
教學《徵友啟事》時,我提前讓學生進行預習,並完成前置作業。《徵友啟事》全文有13個自然段,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的`確是很長的一篇課文,而這樣的故事性課文,最忌諱從前向後上成“流水帳”形式,而且“生本”幸福課堂告訴我們,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讓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中共同獲得幸福,於是,我從課題入手,請孩子說說“什麼叫徵友啟示?你還見過什麼啟示?”不可小看孩子們啊!我班林國祥很準確的解釋了這個詞:找朋友的廣告。讓孩子們說見過的啟示,教室就更熱鬧了:找狗的尋狗啟示,找人的尋人啟事,找物品的尋物啟示……課文教學中,我抓住文章中的兩份徵友啟事作為主線,然後進行對比學習,不僅使得課堂脈絡清楚,而且在對比中名理。在進行兩則徵友啟事對比的時候,我讓學生觀察第二則徵友啟事和第一則相比,有什麼地方不同?學生得出:多了“或者”和“其中一點”四個詞語。我又追問:“多了幾個詞語,意思上有什麼改變?”讓學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明白第二則徵友啟事多了“或者”“其中一點”幾個詞語,卻少了很多對朋友的要求。
故事的進行到第二則徵友啟事的結果部分,“牛欄前熱鬧極了。大家把小牛團團圍住。”在這裡,“熱鬧”“團團圍住”兩個詞語可以很好地讓學生體會到第二則徵友啟事的成功,如果能緊緊抓住這兩個詞語,“好”與“不好”的徵友啟事分別為誰便不攻自破了。可是,如何讓學生輕鬆地來理解詞語呢?我丟擲問題:“孩子們,牛欄前熱鬧起來,你還見過哪裡有熱鬧的情景?”學生紛紛舉手:“快過節了,超市裡人真多,好熱鬧啊!”“中心廣場上很熱鬧。”“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就要開始了,真熱鬧。”學生在簡單而形象的感知中,早已經將“熱鬧”的含義明白了。我又讓學生來做出“團團圍住”的動作,在動作中理解詞語讓學生輕鬆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