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能定理教學反思(精選8篇)
動能定理教學反思(精選8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麼優秀的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動能定理教學反思(精選8篇),歡迎大家分享。
動能定理教學反思1
一.該節課的成功之處:
1.課堂引入較好
透過展示海嘯、龍捲風的圖片,以及展示子彈打擊物體慢鏡頭影片,表明這些運動的物體具有很大的能量,從而引出今天的主題——動能。圖片和影片的引入,增加課堂趣味性,成功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課堂參與度明顯提高。
2.教材處理比較好
本節在講述動能和動能定理時,以功能關係為線索,同時引入了動能的定義式和動能定理,這樣敘述,思路簡明,能充分體現功能關係這一線索,同時考慮到初中已經學過動能的概念,這樣敘述,學生容易接受。
3.前後連貫比較好
透過本節的學習,學生理解動能定理的推導過程,清楚動能定理的適用條件,透過對比分析使學生體會到應用動能定理解題較牛頓運動定律與運動學公式解題的不同點:即運用動能定理解題由於不涉及物體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和時間,因此用它來處理問題有時比較方便。
二.該節課的不足之處:
1、對學情分析不足
對學生學情估計不足,認為學生應該很好的掌握了之前的知識,高估了學生能力。由於選取的不是現有知識水平的學生,對能量和牛頓運動學知識不太熟練,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僅靠上課前的突擊很難讓學生徹底理解相關的知識。
2、在教師問題引導上斟酌和研究不足
對於新課程的課堂的教學,應該是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的思考和研究問題,這樣對於知識的有效學習有大的幫助,但是如何的引導學生學習是一個突出問題,在教學中問題的創設上還是要多用心,多研究。要不會出現研究問題的盲目性,和無法正確的研究問題。
3、例題設定梯度太高
動能定理的簡單應用,應選一個單一過程較為簡單的習題,讓學生感受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題和動能定理解題的優缺點,再逐步加深。但在該節課中我選的題直接有兩個過程,雖然每個過程都不難,但學生能力有限,就顯得解決起來有點困難了。以後教學中選題還得了解學生情況,設定出適合學情的習題,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動能定理教學反思2
希望透過這節課的設計和實施對我現在乃至今後的教學有一次提升,使我對新課標下的教學有更深的理解和體會,把新的教學理念應用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
這節課我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從整體框架來看我能夠開發教材,對教材二次處理,同時也能夠突顯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充分挖掘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少遺憾和漏洞,現結合其他老師的指導和個人的一些想法歸納如下:第一、新知識的引入我使用了有關動能的兩個影片,但在影片所展示的物理現象中開發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利用率不高,同時我也發現也許選取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例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意識,今後我應該更多關注和收集這方面的資訊和內容。第二、在對學生進行課堂評價是應該更多的使用一些讚賞性的語句,讓他們在獲得肯定的同時樹立信心,為學習的持續性埋下伏筆。
第三、繼續提高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使自己真正做到遊刃有餘。
動能定理教學反思3
一、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動能定理是高考頻繁出現的考點,它的內涵和外延到高三有的學生都弄不清楚,更難以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我就採用小專題分知識塊一點一點講授,就像給幼兒餵食,小口相授,量少而精。鑑於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資料上和網上的習題大多數不能直接使用,需耐心的針對我的學生對一道道題目進行切割、變式,就像文火燉肉,把題目的鮮味發揮到極致,且適合我校學生的胃口。
本節課主要解決兩個問題:1、會求動能;2、知道動能定理,並能簡單應用。
本節課對於簡單應用中表達式的意義、解題步驟、過程選擇都有相應強調。但是對初狀態、末狀態的強調不夠。
二、問題情境生動有趣,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我申請的課題是《新課程背景下物理情境素材的研究》,對於“如何收集相關的素材進行適時的情境創設”這個問題的思考一直滲透在我平時的教學中,開設這節研究課也不例外。力學是運動學的基礎,生活中的例項大多與機械運動有關。所以適合本節課的情境素材比較多,我選擇了兩個具有強烈視覺震憾並且有較強教育意義的勵志場景。創設了這三個問題情境:
1、王小貝老人用牙齒拉汽車。首先用牛頓運動定律和相關運動學公式求解,然後再用動能定理來求解,充分體現用動能定理解題的優越性。
2、用卡片切黃瓜。這個演示實驗即能體現質量小的物體如果速度大了,動能可以很驚人。並用相關資料熟悉動能表示式的應用。
3、馬戲團中“人肉炮彈”表演。以此訓練學生選取過程的能力,又讓學生體會動能定理可以用來解決曲線運動問題。
筆者感覺創設問題情境至少分這樣幾步:
1、提煉現實生活中的物理模型。
2、在物理模型的基礎上進行深加工,突顯相關知識點。
3、根據學情,再次修改。
4、給物理量賦予相關資料,資料要符合實際生活。
5、計算不要過於複雜,對於新課教學努力做到弱化計算,強化概念。
根據本校學情,筆者把情境1中老人拉汽車斜向上的拉力改成水平方向,把情境3中的人肉炮彈飛出時斜向上53的角換成告訴最高點速度。如果是上位學校可以不用改。
三、學生活動較多,但在形式的多樣性上還可以改進。
本節課學生活動比較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人的有效注意時間大概是15分鐘,所以可以適時用豐富的情境和相關的物理問題對學生好奇心和緊張感進行緩衝。學生在解決物理問題的時候即緩解了聽課的緊張情緒,又發揮了主觀能動性。
不過本節課學生活動還是以師生問答,學生解題為主。合作學習和主動探究較少,本節課的難點研究過程的選擇其實可以透過學生討論來完成。
四、語言流暢自然,精準度還待錘鍊。
我在課前反覆推敲了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環節需要表達的語言,儘可能做到精準、清晰。但課後,細想,在實際教學中,仍有許多地方太過口語化,需要激情洋溢的地方由於不熟悉“臺詞”,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以後還要多聽聽其他人的課,努力多錘鍊自己的語言。
五、生成資源利用不夠。
本節課有一位學生對於最後一道例題提出疑問,雖然他表達的不對,但是我沒有立即抓住這個生成資源。在以後的上課中,我更應該多注意在這一方面的鍛鍊。
動能定理教學反思4
一、學情分析
導學案前置,學生是複習的引領者。透過及時批改導學案,發現學生在複習過程中的對知識理解的薄弱之處,對知識應用的欠缺之處。主要存在的問題:對瞬時功率的定義式應用不熟練;書寫動能定理公式不是很熟練,主要表現在對變力做功束手無策。另外,學生剛參加完運動會,興奮之餘,學習狀態還需要調整。
二、教學目標
1.鞏固強化瞬時功率的計算公式,會運用瞬時功率的公式準確解決問題;
2.鞏固強化摩擦力做功的特點,熟練書寫動能定理公式。
三、教學策略
1.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髮現規律
透過設計問題:物體沿粗糙斜面下滑,求物體下滑過程中摩擦力做的功?讓學生運用功的公式計算出物體下滑過程中摩擦力做的功。教師引導學生對計算結果進行分析,讓學生髮現一個重要規律,物體沿斜面下滑摩擦力做的功與物體在相應的水平面上滑動摩擦力做的功是相等的。透過變式訓練題,鞏固這個規律的應用,學生收穫很大。
2.精心設計問題,提升學生對新舊知識的辨析能力
初中學生學過功率,但是不對功率進行分類,並且力和速度的方向始終同向。高中階段,根據時間長短,把功率分為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並且力和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因此,計算瞬時功率時,一定要考慮力和速度的方向夾角。學生受已有知識的影響頗深,很難意識到這個問題。由此我精心設計問題:飛行員抓住鞦韆杆在豎直面內從高處擺下,求飛行員所受重力的瞬時功率的變化情況?要求學生嚴格按照瞬時功率的定義,計算出各個關鍵位置的重力的瞬時功率。透過計算發現重力的瞬時功率是從零變到不是零,最後再變到零。因此,重力的瞬時功率是先增大後減小,學生感到茅塞頓開。
四、教學效果與反思
1.複習課就要放手,讓學生去發現
導學案前置,讓學生髮現問題,展示問題,討論問題,最後解決問題。這樣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效率,學生的學習困惑得到了解決,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更強了。
2.精益求精,不斷改善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正確使用瞬時功率的公式,摩擦力做功的計算更加熟練,題目正確率大幅上升。像這種複習課堂怎麼設計,怎麼上,我和老教師經常交流,老教師的建議是根據學情,精心設計導學案,調動學生對物理問題的探究欲。響應學校號召,做好導學案,多讓學生講解,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動能定理教學反思5
1.教學預設的科學性是指“程式化問題”的設計上。基於學生的認知發展基礎和先驗經驗,緊扣課時目標 精心設計。它的有效性是指能否調動學生髮展的內驅力,基於教材的理解進行有效地學習,實現自主性學習的目的。只有程式性問題切入學生的發展基礎,才能做到有效的任務驅動。為此對學生的學習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主要問題都必須是在課前精心設計好的,問題要緊扣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發展能力、學會學習,要有代表性,能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像推導動能定理的時候,必須設計程式化的問題:如何表徵外力 ?採取什麼方法表徵位移 如何計算恆力功。
2.提問的目的和方式要隨教學進度靈活變化:複習舊課,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提出問題,設疑激趣,匯入新課;表演實驗,列舉例項,提出問題,指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思考;課後結尾,總結深化,提出問題,承上啟下,使學生回味無窮,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所提出的問題不一定都要學生回答,可以是問而不答,也可以是自問自答,要根據提問的目的靈活處理。若信口開河、隨意提問,就很難達到預期目的。
教師必須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使學生“跳一跳能將果子摘到”,提問的過程要由淺入深、溫故知新、循序漸進、逐步深化,提問的重點在於弄清“為什麼”,學會怎樣去學習。
動能定理教學反思6
透過前幾節內容的學習,學生已認識到某個力對物體做了功就一定對應著某種能量的變化。在《追尋守恆量》中,學生已知道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那麼,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呢?引起動能變化的原因是什麼?這就是本節課要研究的內容。本節內容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拓展了求功的思路,也是為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學習打下了基礎。這節課首先是幫助學生了解動能的表示式,掌握動能定理的內容,學會簡單應用動能定理解決物理問題,體會到應用動能定理研究問題的優越性。動能定理主要從功和動能的變化的兩個方面來入手。裡面包含了:功、能、質量、速度、力、位移等物理量,綜合性很高。並且動能定理幾乎貫穿了高中物理的所有章節,因此,學好本節內容至關重要。教學時我按照以下的思路進行:匯入新課─探究動能的相關因素(定性)─探究功與動能的關係(推理、演繹)─問題引領、總結知識─知識應用─方法總結─鞏固訓練,課堂效果較好。不過透過反思,我認為在這節課教學中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部分學生課前預習不足。
部分學生沒有認真預習《導學案》中《動能和動能定理》以及之前幾節學過的內容,所以這部分學生知識遺忘比較嚴重,在課堂上不能主動積極參與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中來,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被動的在學。因此,我要加強課前的督促和檢查。
2、應加強實驗探究
在探究動能的相關因素(定性)時,本節課只是讓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思考及想象,但沒有透過實驗實際操作,如果事先準備好實驗器材,讓學生當堂實驗,效果會更好。
3、語言要精練
課堂語言較流利,但語言的嚴謹性和準確性還有待繼續提高。部分內容講解過於詳細,無疑浪費課堂上的寶貴時間,不利於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以後要做到詳略得當,把握好尺度。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加強對教材和教法的研究,並且充分研究學情,讓“導學案”在課堂教學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打造高效的課堂。
動能定理教學反思7
在高一物理《動能和動能定理》的教學過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問題。下面是我對此的一點反思。
在第七章學習了探究功與速度的變化關係後,教材研究了動能和動能定理。動能定理主要從功和動能的變化的兩個方面來入手。裡面包含了:功、能、質量、速度、力、位移等物理量,綜合性很高。並且動能定理幾乎貫穿了高中物理的所有章節、是物理課程的重頭戲。
反思我在教學中存在的很多問題:
1、落實不到位。本來應該當時落實沒能及時落實。
2、探究程度不夠,平時讓學生參與的機會較少,總是滿足於自己一言到底。
3、不給學生機會出錯,而學生從自己的錯誤中得到的認識會更加深刻。
在這次探究中是我感受到:
1、探究是全方面的,不一定僅僅體現在實驗探究。
2、學生的積極性要在合適的環境中、用合適的方式、合適的語言調動的。
以後我如果再上這節課,我會多從生活入手,將理論滲透到實際的事例中,這樣會更通俗易懂。
動能定理教學反思8
本節課為《動能和動能定理》的複習課,教學目標是掌握動能概念,理解動能定理,並能在實際問題中熟練應用。
本節課從教學設計上來說,提問問題設計語言不巧妙,意圖不明確,會使學生不知道如何回答。這與自己備課時沒有認真思考提問語言,想著直來直去的提問或者直接提問學生最明白,而實際上是恰恰相反,提問一個問題之前最好能做一個簡單的問題引入,或給學生以適當的提示,這樣應該會好點。在概念的梳理上,應做到更加簡練,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在例題的選擇上,應追求對例題講解透徹,從一個問題中可以引申多個問題,或者增加變式,引發學生全方位思考,從而理解透徹,而不是追求多而不精。一節課要想讓人留下深刻印象,需要有亮點,在複習課中對典型例題濃墨重彩,是讓課出彩的一種方法。比如最後的一個例題,是一個很好的動態生成資源,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可在此題上多加設計。另外要注重學生思維力度,合力設定問題,為學生鋪設好臺階,加深學生理解。
在教學模式上,複習課宜採用導練的方式。與學生點對點的互動起到的效果較差,一個學生回答時,其餘學生會顯得無所事事。宜採用學生相互補充相互評價的方法,讓整個課堂有緊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