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學反思4篇

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學反思4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學反思1

  本教學內容在小學階段是一個全新的內容,屬“統計與機率”知識領域的“機率”範疇。由於機率的知識比較抽象,小學生在學習這方面的內容時,存在一定困難。所以在教學這些內容時,主要是以直觀內容為主,目的是滲透一些機率的思想。為了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我原來設計思路是讓學生透過遊戲活動,引導學生投入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幫助學生體驗可能性的大小的合理性。在教學過程中,透過讓學生在遊戲活動中猜想、觀察、分析、驗證等思考方式親自體驗、感知,得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可以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

  11月份,我試教了《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這節課,課後數學科組圍在一起進行了評課,各位老師都分別提出了優點作為鼓勵,也很誠懇地提出了一些值得我思考的不足之處。本以為試教完這節課,我會輕鬆許多,可是恰恰相反,心裡悶悶的,在回家的路上,我反覆反思自己,感覺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感覺自己對數學本質性的東西缺乏深度的理解,感覺自己理解數學的能力還有待加強,感覺自己對教材的把握過於膚淺。例如:(1)例題的呈現,我原本是設計了讓第一行學生拍掌傳球而沒在電腦上呈現,結果一開始學生都沒能數清幾個男幾個女就結束了。鄺主任聽了就提建議把在電腦上呈現情景讓同學們數一數幾個男幾個女,這樣清淅明瞭。(2)例題中,我把男女人數設計了6:2,原本想著讓學生從例題中分析遊戲是否公平,為什麼?體會當遊戲不公平的時候怎樣修改。經試教發現這樣的設計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應該把難度進行分散,因此把設計修改為例題是4男4女,公平的,然後再從“做一做“的練習中體現不公平情況。這樣修改後,經試教,學生對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及怎樣判斷一個遊戲公平的知識點理解得很好,效果不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在練習設計上,考慮到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問題,我們要創造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機會。因此,每一個環節,我都設計成生活中的遊戲,例如引導學生設計“轉盤實驗”,促使學生調動生活中的所有經驗和所學的“可能性大小”知識,將其融入設計轉盤的活動中。我想當數學與生活攜手共進的時候,我們的數學也就擁有了活力、擁有了生機。經課後檢測反饋,學生掌握得相當好。回顧一節課,反思優點如下:

  1、層層深入設定環節,環環相扣、目的明確,重點突出,分散解決了難點。

  以複習舊知喚醒經驗,用可能性相等的知識與新知識自然銜接,同時又可與本課內容形成對比,突出新課內容——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例2探究用幾分之幾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在這裡教師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體現方法的多樣化,透過多人發言,教師板書,小組交流,對比發現,自主小結等手段幫助學生理解並學會用幾分之幾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突出了重點(1)用幾分之幾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重點(2)怎樣判斷一個遊戲是否公平;重點(3)如果不公平,怎樣修改會變成公平。突破了難點(1)用幾分之幾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難點(2)怎樣判斷一個遊戲是否公平。緊接著安排豐富多樣、生動有趣的練習鞏固新知。最後總結全課,從總結中瞭解到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掌握較好。

  2、從學生現實生活經驗中取素材,為學生架起知識遷移的橋樑。

  這一堂課,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這堂課我設計了“拍掌傳球”“抽獎活動”“設計實驗”等情景展開教學,透過學生自己獲得生活中的數學資訊,使學生置身於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主動參加活動,學習感受怎樣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因為當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這一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習,能領悟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3、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用活教材。

  本課對教材所提供的素材進行了充分挖掘,既有修改也有補充。如例練習一,設計讓學生摸數字卡片、讓學生設計實驗等,不僅讓學生想、聽、說、讀、寫,還讓學生設計規則,把教材提供的素材變靜為動。使課堂更加生動,學生學的更加有趣。

  4、關注學生髮展,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

  從例題到練習設計,都是讓學生猜想、討論、分析、彙報、評價等活動方式,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的參與,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讓他們積極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真正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和做數學的價值。

  課後反饋,學生在學得輕鬆、愉快的同時對知識掌握得非常牢固,效果非常好。

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學反思2

  在學生學習了可能性大小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這時的學習不僅僅停留在用描述性語言說出事物可能性大小,而是會用分數描述可能性的大小,體現資料表示的簡潔性和客觀性。

  1、能在遊戲活動中引導學生探索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先從“猜左右爭奪發球權”的遊戲活動展開,既有利於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又能啟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在對可能性定性描述的基礎上,有意義地接受“猜對或猜錯的可能性都是1/2”。

  2、教學過程中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利用摸球的遊戲這一情境讓學生有目的深入研究、逐步學會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使枯燥的知識趣味性,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究之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就要為其創設學習數學的情境,讓學生去經歷、去研究。

  3、藉助摸牌遊戲情境,讓學生收集資料,並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自主探索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並透過練習,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應用學習過可能性的知識解釋一些相關的日常生活現象,提出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有所增強。

  4、透過練習,讓學生判斷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使學生進一步積累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經驗,加深對可能性大小的認識。透過計算可能性的大小判斷遊戲規則是否公平,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有利於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總體來說,本節課達到了教學目標,特別是對於用分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這一最基本的教學內容還是較落實到位的。但課堂氣氛以及老師調動性的語言可以增加一些,使師生之間能感覺到一種熱烈的交流。

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學反思3

  本課題我曾教學達8次之多,因為要參加市教研會賽課活動,所以在本校一遍遍地試上、反思、修改,到最後決定。期間,有許多困惑與茫然,對領導、專家、老師的建議難以取捨。但正是集中了大家的智慧,才終於不負眾望,獲得了一等獎,而且是第一名。我想說感謝團隊,感謝大家!一路走來,有太多的辛酸和感慨。現對本課最後一次執教作以下反思:

  一、創造性地處理教材,整合資訊

  在備課中,我深入研究教材,分析學生的知識起點和生活經驗,瞭解學生的

  學習心理,對教材進行了一些處理。由“狄青百錢定軍心”故事匯入,透過教材例1教學用 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透過往布袋中放球,教學用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透過例2摸撲克牌教學用幾分之幾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再透過“幸運大轉盤”、“小小設計”活動進行了挖掘、拓展、延伸,使整節課有跌宕起伏,有出彩之處。

  二、教學流程清晰,環節銜接自然

  由於是賽課(要借班),心想只要按教學預案正常進行即可,所以儘管下面幾百人聽課,我也無暇顧及,完全進入了狀態。借班自然少不了課前溝通,我讓學生介紹自己學校,並播放我校開展一系列活動的幻燈片,相互瞭解,並透過談話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再透過讓學生判斷某一種現象是“可能”、“一定”還是“不可能”,並用它們說一句話,引入今天要探討的課題。

  上課伊始,播放““狄青百錢定軍心”的故事,激起學生興趣,提出問題:同時拋100枚銅幣有沒有可能全部正面朝上?從而引出“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學新知時,透過猜球、摸牌等活動認識用幾分之一、幾分之幾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實現由定性描述到定量刻畫,然後透過幸運大轉盤的直觀演示,讓學生體會無限逼近的數學思想。接下來的“小小設計”活動(按要求在盤子中放棋子),學生積極思考、操作、交流、彙報,體會到有很多種不同的放法。拓展延伸部分呼應開頭,為學生釋疑解惑。課堂小結簡明扼要,板書完善適時、適當。總體看,教學流程清晰,結構完整。

  三、體現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情感體驗

  教學中,我時刻關注學生的發展,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尤其是“幸運大轉盤”教學中,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明紅色區域為什麼是一等獎,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分析能力,體會兩種極端可能時,由猜想——發現——逐一逼近,學生感到非常開心,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操作中,人人參與,各有各的放法,逐一彙報,達成一致結論,體會到數學多元化的思想,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四、語言有待進一步錘鍊,細節有待進一步完善

  教師的教學語言既要風趣幽默,又要簡潔精煉。儘管教學環節中的過渡語都進行了精心預設,過渡連貫、流暢、自然。但總感覺到臨時性的激勵性評價語言不夠靈活、多樣,態勢語言也顯得稍有欠缺,語調單一,語速還是有點快。我認為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有凝聚力的教師,必須在語言上千錘百鍊,必須關注一些小的細節。因為細節決定成敗。

  總之,本節課教學效果還不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但我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身上還存在著許多不足。教學之路長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立志做一名樂於思考、勇於探索的智慧型教師。只要堅持不懈,夢想總會有實現的一天!

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學反思4

  “可能性”這一教學內容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是一個全新的內容,屬於“統計與機率”這一知識領域的“機率”範疇。由於機率知識本身比較抽象,小學生在學習這方面的內容時,存在一定困難。所以在教學這些內容時,主要是以直觀的內容為主,目的是滲透一些機率的思想。為了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活動貫穿始終,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活動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兒童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因此在課始部分,透過創設摸獎的情境,複習以前學習的有關可能性的知識,為學生學習新知奠定基礎。新知學習部分,先透過例題1“猜左右決定由誰先發球”引導學生認識這一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由此想到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以此為橋樑,將可能性由以前的定性描述過度到定量刻畫,這也比較容易讓學生接受。緊接著,組織學生完成“試一試”,透過摸球,繼續感知在摸球過程中每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可以用同一個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而例題2的學習比例1提高一個層次,為了讓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利用魔術表演中常見的撲克牌為載體,讓學生對新知產生濃厚的好奇心,從而激起其強烈的求知慾。整堂課始終為學生創設各種遊戲活動,讓其在經歷一系列有意義的數學活動中,逐步豐富起對可能性大小的體驗,理解並掌握用分數表示各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意義和方法。

  2、緊密聯絡生活,突出學以致用。

  在本節課的練習中,設計了一組緊密聯絡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為學生學以致用創造了條件。如透過猜左右的方法決定發球權來判斷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從不同的摸獎活動方案中認識中獎率的大小,讓學生感受到機率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與價值。

  3.注重對知識的深層挖掘。

  試一試的第(1)小題是要學習用幾分之幾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結合學生的多種思考方法,讓其體會到解決問題時方法的多樣性。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因此,在學生能用分數表示可能性時,提出如果任意摸一個球,使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七分之三,可以怎麼裝球?此時,學生思維處於極度活躍狀態,也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中,同時也有利於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學數學,就猶如魚與網;會解一道題,就猶如捕捉到了一條魚,掌握了一種解題方法,就猶如擁有了一張網;所以,“學數學”與“學好數學”的區別就在與你是擁有了一條魚,還是擁有了一張網。而六年級學生已經有較好的數學思維能力了,因此,在課堂上,要培養其善於思考的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擁有一張網,去捕獲所有的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