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數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教案模板三篇

小學五年級數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教案模板三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五年級數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教案模板三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五年級數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教案模板三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與摺疊的情景,經歷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過程,能夠準確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2、能夠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具有初步的立體空間想象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重點難點:

  能夠準確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長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教師讓學生拿出長方體的盒子並沿著稜剪開,把長方體展開成6個面並觀察這6個面有什麼特點?

  學生舉手回答問題。(長方體的表面積由6個面來組成,每組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二、講授新課

  教師出示例題,一個知道長、寬、高的長方體紙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積?

  學生利用手中的長方體紙盒為參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學生同組之間相互討論,教師巡視指導每個小組的討論活動。

  教師提問學生如何求長方體的表面積。

  學生回答:(分別求出每個面的面積,再加起來。就是長方體的表面積。)

  教師讓學生把長方體的紙盒展開,看一看長、寬、高有什麼關係?

  組成長方體表面積的6個面,等於(長×寬+長×高+高×寬)×2=長方體的表面積

  教師讓學生自己求出長7釐米、寬5釐米、高3釐米的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

  學生列式:(7×5+7×3+5×3)×2

  教師讓學生思考正方體的表面積如何求?

  學生同桌之間進行交流,教師提問學生。(正方體的表面積=邊長×邊長×6)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高×寬)×2

  正方體的表面積=邊長×邊長×6

小學五年級數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教案模板三篇2

  教學目標:

  1、透過動手操作,理解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由此建立表面積的概念。

  2、能根據現實情景和資訊,透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觀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長方體的計算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的探求意識和探求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並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數學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建立表面積的概念。

  教學難點:

  掌握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流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複習長方體的特徵。

  師: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知道它們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那麼它們都有哪些特徵?

  生:長方體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稜長度相等。

  2、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都已經掌握了長方體的特徵。那麼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長方體,一起來探究一下長方體的面。

  二、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學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師:現在老師手中有一個長方體紙盒,昨天同學們回家也都做了一個,剛才我們說長方體有6個面,他們分別是,(邊說邊指),那麼如果我們沿著長方體的某些稜剪開,再展開,會是什麼形狀呢?

  接下來學生動手剪(強調要求)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展開後,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原來的立體圖形變成了平面圖形。

  生:我發現長方體展開後還是由6個長方形組成的。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課件演示(實物展開後貼在黑板上)

  師:同學們,你們現在還能像課件中一樣找到剛才指出的前面嗎?後面又在哪裡呢?你還能找出上、下、左、右分別在什麼地方嗎?

  生:能。

  師:那麼請你們在自己的長方體展開圖中標出上、下、左、右、前、後。

  師:觀察長方體展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我們知道長方體有6個面,哪些面的面積是相等的?

  生:前後面,左右面,上下面是相等的。

  師:為什麼?

  生: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2)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麼關係?(同桌合作)

  生:上、下每個面的長和寬是長方體的長和寬,每個面的面積是長x寬;前、後每個面的長和寬是長方體的長和高,每個面的面積是長x高;左、右每個面的長和寬是長方體的高和寬,每個面的面積是寬x高。

  師:同學們,像這樣我們把長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長方體的表面積。

  (板書:表面積)

  (2)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師:那麼怎樣求長方體的表面積呢?

  小組合作:

  1,先獨立思考,記錄下自己的方法。

  2,小組內交流,探討哪種方法更簡便。

  學生作業展示:長x寬x2+長x高x2+寬x高x2

  或者(長x寬+長x高+寬x高)x2 分別解釋

  教學例1。

  出示例1:做一個微波爐的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課件出示)

  問題:要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就是求這個長方體包裝箱的什麼?

  生:實際上就是求這個長方體包裝箱的表面積。

  根據上面咱們總結出的公式來求一下表面積

  方法一:0.7×0.5×2+0.7×0.4×2+0.5×0.4×2=1.66(平方米)

  方法二:(0.7×0.5+0.7×0.4+0.5×0.4)×2=1.66(平方米)

  (3)透過剛才的操作與例題,你覺得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需要哪些條件,又該如何計算呢?歸納總結

  三、深化提高,綜合應用

  1、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六的習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2、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

  (1)指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讓學生髮現本題中“沒有底面”這條資訊很重要。

  (2)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四、歸納知識,總結學法

  師:同學們,時間過得真快,在這節課學習過程中,你有什麼收穫或深刻感受和老師、同學說說。

小學五年級數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教案模板三篇3

  教材依據: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長方體(一)中的長方體的表面積

  設計思路:

  新課程標準提倡“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注重學生透過觀察、操作、歸納等手段,在小組合作中,認識長方體的基本特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前面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稜和頂點特徵,以及展開與摺疊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透過本節課學習可以鞏固學生對前兩節課內容的理解,同時為後面學習長方體的體積奠定了基礎,可以更好的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由於是小學五年級學生,雖然在前面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瞭解了面和稜的特徵,學習了展開與摺疊,但學生的空間觀念還不強。特別是對立體圖形表面積的認識,還有一定的困難,還需藉助於直觀的立體圖形,透過動手操作來觀察發現規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含義,在理解的基礎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透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透過自主探究,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建立表面積的概念和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找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每一個面的長和寬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

  1、教具:長方體紙盒、長方體紙盒展開圖,課件。

  2、學具:長方體紙盒、剪刀.

  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匯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來玩個“猜謎語”遊戲,猜對的同學可以獲得獎品,請聽題

  (1)紫色樹,紫色花,紫色花開結紫瓜,紫瓜柄上長小刺,紫瓜裡面裝芝麻。(打一種蔬菜)

  (2)紅公雞,綠尾巴,腦袋埋在地底下。(打一種蔬菜)

  2、大家的表現真出色,我還為同學們準備了一個大禮物,想將它送給這節課發言積極的同學,可是這個盒子不漂亮。現在我要用彩紙包裝一下。(師動手包裝)

  你知道我用了多大的彩紙嗎?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要求長方體的什麼?(長方體的表面積)看看長方體有幾個面?是那幾個面?(學生找出後,標出上、下、前、後、左、右面)重新擺放長方體,它的前面在哪裡?在長方體的這幾個面中,那些面的大小是相等的?這幾個面的面積大小也就叫做什麼?(長方體的表面積)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課始就設計小學生感興趣的遊戲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利用發獎品時,遇到的新問題引入新課。再現生活中的包裝情景,使學生更能體會到長方體表面積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也使表面積概念更直觀,形象化。】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一)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1、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長方體學具,想想剛才包裝的是長方體的哪幾個面裡?什麼叫長方體的表面積?標出“上”、“下”、“前”、“後”、“左”、“右”面。

  2、觀察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麼關係?(同桌交流後,彙報交流)

  (二)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那麼怎樣計算你的長方體盒子的表面積哪?

  請同學們在小組內透過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的方法,試試求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同時把討論的結果寫在記錄單上(形式不限),看哪一小組想出的方法多。

  (教師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2、交流彙報、總結規律。

  (1)哪一個小組到前面來彙報你們的研究成果?

  學生彙報算式,引導觀察,用什麼方法計算表面積的?(對錶達流暢,思維敏捷的進行鼓勵)

  (2)小結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根據學生的回答並板書。

  分析這幾種計算表面積的方法,為什麼這樣算?在這幾種演算法中你喜歡用哪一種?與同桌說一說。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自己構建知識。利用充足的時間,動手操作,探索、交流合作,發現規律,獲得新知。】

  3、即時反饋、鞏固新知。

  請同學們算一算,老師的這個禮品盒的表面積是多少?(獨立思考後,小組內交流彙報)還有別的計算方法嗎?你認為那種方法簡便?

  【設計意圖:運用新知解決問題,初步體驗數學的有用性,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在多樣化演算法中,引導學生比較,並逐步理解各種演算法的優缺點。在解決問題中自覺實現化演算法】

  (三)嘗試探索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正方體的表面積應該如何計算?

  討論,指名反饋,得出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正方體的表面積=稜長×稜長×6,為什麼要乘以6?

  1、給稜長為0.8米的正方體木箱表面塗上油漆,塗油漆部分的面積是多少?(獨立探索,再交流計算方法。)

  如果正方體木箱沒有蓋,塗油漆部分的面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透過計算正方體表面積,進一步理解表面積含義。透過變式練習,體會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時,要靈活運用。】

  2、歸納小結。

  計算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關鍵是什麼?如何計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