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防震安全自護知多少》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教案《防震安全自護知多少》含反思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防震安全自護知多少》含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1.學習正確的避震方法,懂得在幼兒園、家庭和戶外避震的應急方法。
2.能將正確的避震方法運用到地震應急演練中,提高自救自護能力。
3.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透過網路、報紙等,瞭解了汶川、臺灣等地發生過的地震情況;幼兒有參與地震逃生演練的生活經驗。
2.物質準備:課件“防震自護知多少”、地震前後對比圖片。
3.家長工作:請家長協助拍攝家庭中的地震逃生演練錄象片段。
活動過程:
一、觀看交流。
1.觀看地震影片引入。
“剛才我們看到的是什麼畫面?”
2.觀察、交流地震前後的變化,瞭解地震是一種自然災害。
(1)幼兒自由觀看圖片,互相交流觀察到的地震前後周圍的變化。
(2)集中談話:地震前和地震後有什麼不一樣?
(3)小結:地震前人們的生活多麼美好;地震後房子倒塌、傾斜,變成了廢墟;
大橋、道路斷裂了;山體滑坡;很多人被壓在或埋在了廢墟底下;受傷了……
二、學習正確的避震方法。
1.園內地震逃生演練經驗交流。
與幼兒一起回憶參加園內避震逃生演練的經歷。
小結:在幼兒園發生地震時,保持鎮定,雙手抱頭或取物保護好頭部,蹲在課桌椅、鋼琴等下面,不靠近窗戶或懸掛物;等餘震過後,在老師的帶領下順著安全疏散通道往大操場等寬敞的地方避震。
2.幼兒家庭地震逃生錄影分享。
“平時在家中可以準備什麼,當發生地震的時候,應該怎麼做?”(避震應急包等)
小結:在家裡,發生地震時,應及時關掉電源、煤氣灶等開關;往衛生間、床、桌椅旁等較牢固的地方避震,不靠近窗戶;不乘坐電梯、不跳樓……
3.生活經驗遷移之戶外避震。
“發生地震時,你是在戶外,應該注意哪些安全?”
小結:趕緊往寬敞的公園、草坪、空地撤離,不靠近電線杆、廣告牌等危險建築物。
三、地震應急演練
1.幼兒聽教師的指令地震演練,就地避震。
2.互相交流避震想法。
“現在參加地震模擬演練,你的心情怎麼樣?你是怎樣避震的?誰的避震方法正確?誰的方法不夠好?怎麼做會更安全?”
3.觀看《地震發生時的情景動畫》,梳理小結正確避震的自救方法。
活動延伸:
組織全體幼兒開展地震逃生演練,幫助幼兒鞏固正確的避震方法。
活動反思:
整個組織過程中,運用的'活動組織形式多樣,有現場避震模擬演練、有自由分散交流地震前後對比照片、有家庭避震錄影的分享……特別是在觀看幼兒在園模擬地震逃生演練的真實照片時,幫助幼兒馬上回憶起避震的正確方法;在觀看、互動、交流、演練中,幼兒參與的積極性高漲。活動中幼兒瞭解了地震的危害,懂得說出幼兒園、家庭、戶外三個不同場所避震的應急方法。串珠式的組織環節,循序漸進,幼兒學以致用,提高了自救自護能力。
活動中,自身能夠以情感人,以語動人,影響著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透過營造不同氛圍的背景音樂貫穿活動始終,音樂的渲染由幼兒觀看、交流地震前後對比照片時的傷感低沉——就地避震演練的緊張激動——學會自救自護方法後的輕鬆愉悅;不同性質的背景音樂讓幼兒在參與活動時,心理有一個前中後慢慢適應和過渡的緩衝過程,首尾呼應,鮮明對比。互動中幼兒的心理活動隨著音樂的此起彼伏不斷地變化著。他們切身地體驗和感受著就地避震、自救自護的真實性,體驗到了在災難面前,只要鎮定不慌張,只要自我安全防護的方法得當,危害係數也會隨之減少;幫助幼兒消除對地震等災難的心理恐懼,增強了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
但是,在幼兒就地避震,交流避震想法這一環節中,教師應進一步發揮自身的教育機智,及時觀察、捕捉幼兒就地避震的現狀,進行點評和引導。
小百科:防震是指透過人為措施解除地震危害,防止地震發生,而不是地震發生後的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