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領域教案《齒輪轉轉轉》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齒輪轉轉轉》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領域教案《齒輪轉轉轉》,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設計】

  《綱要》對於科學的目標中指出:“喜歡觀察、動手操作和實驗,積極尋求答案”。我們班的孩子在看了一部名叫《雨果》的電影后,頓時對齒輪的轉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一直聽到孩子們在討論“齒輪為什麼會轉”這個話題,他們各抒己見,各有各的說法。但齒輪並不是隨便就能觸手可及,也並不是隨處直觀可見的。在現實生活動中,孩子們只是知道齒輪轉動的結果,但對齒輪為什麼會這樣動,他們是無法實際操作進行研究的。

  於是我將孩子們既熟悉又陌生的“齒輪”作為這節教學活動的素材,透過層層遞進的問題情景創設及利用Algodoo軟體,讓幼兒對齒輪的轉動進行更深入的探索與發現。

  【活動目標】

  1、透過與多媒體的互動,發現與比較齒輪轉動時發生的變化。

  2、樂於探究,萌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師操作用:PPT一套、記錄表、實驗軟體一套、觸控式電視機。

  幼兒操作用:建構材料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播放影片,引出問題——激發幼兒對齒輪的興趣。

  1、出示機器人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2、觀看機器人畫畫的影片。

  重點提問:你們知道這個機器人為什麼會動嗎?

  小結:原來上了發條,機器人裡碰在一起的齒輪轉動,帶動了機器人的手寫字。

  二、操作教具,感知變化——引導幼兒發現與比較齒輪轉動的變化。

  1、教師展示多媒體教具,並記錄。

  重點提問:這裡幾組齒輪?他們都一樣嗎?

  小結:

  (1)第一組是2個大小一樣的齒輪碰在一起。

  (2)第二組是2個一樣大小的齒輪,中間還有一個小齒輪,他們3個齒輪也是碰在一起的。

  (3)第三組齒輪的的大小都不一樣。

  2、幼兒操作多媒體教具,分別驗證3組齒輪轉動的變化。

  重點提問:這3組齒輪轉起來會怎麼樣呢?

  小結:

  (1)原來2個相同大小的齒輪轉得一樣快,但是齒輪轉動的方向相反。

  (2)小齒輪帶著大齒輪轉動,2個大齒輪轉動的方向一樣。

  (3)三個大小不一樣的齒輪碰在一起,小齒輪轉的快,大齒輪轉的慢。

  三、探索構建,實物驗證——讓幼兒進一步感知齒輪的變化。

  1、幼兒嘗試搭建,教師進行觀察。

  教師觀察重點:幼兒在搭建中遇到的問題。

  2、展示幼兒作品,解決齒輪搭建的問題。

  活動延伸:

  在區角遊戲中,利用齒輪搭建不同的機器人。

  活動反思:

  優點:

  1、運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開展活動,維持幼兒的興趣。

  (1)軟體上的調整

  利用新穎的Algodoo軟體及觸控式電視節來取代原有的多媒體軟體,透過Algodoo軟體及觸控式電視機,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援、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讓幼兒透過觀察、操作、交流去探索、體驗齒輪轉動的變化及直觀觸碰的樂趣,使幼兒在操作和探索中積累有關齒輪轉動的科學經驗,培養幼兒主動探索的精神和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真正成為探究活動的發現者、研究者和支持者。

  同時利用Algodoo軟體在齒輪上加了追蹤器,幫助幼兒更清晰、更直觀的瞭解一些有關齒輪轉動的小秘密,為後面實物操作驗證環節積累了相關經驗。

  (2)課件上的調整

  原本是由時鐘引出齒輪,但考慮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時鐘似懂非懂,由時鐘的原理展開活動對孩子的理解上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將“時鐘中的齒輪”調整為“機器人中的齒輪。”機器人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個機械物,所以我從電影《雨果》中,截取了齒輪帶動手臂寫字的影片來激發孩子探索的興趣。

  (3)材料上的調整

  原本為了與第一環節的“時鐘”相呼應,設想將“貓頭鷹”改為“時鐘”,但根據幼兒平時在電子書包遊戲中,對於“時鐘”這一齒輪遊戲的興趣並不高,且考慮到要讓幼兒在理解齒輪“咬合”的情況下脫離圖紙搭建,有些難度。故將“時鐘引出齒輪”調整為“機器人引出齒輪”,將最後搭建“貓頭鷹的眼睛”調整為搭建“機器人的眼睛”。

  由於此活動主要圍繞“齒輪”,故在設計最後搭建驗證的環節中,教師採用了將機器人框架事先搭建好,在活動中主要就圍繞齒輪展開操作。若機器人的造型事先由幼兒進行搭建,可能活動效果會更好,幼兒也會更有興趣。

  (4)幼兒良好科學操作常規的培養

  在幼兒平時遊戲的過程中,我們培養幼兒養成“用什麼、拿什麼”的良好習慣。在活動中,由於小零件比較多,一開始教師將提供給每組幼兒可以正正好好的材料混合在一起,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幼兒會用錯零件,將別人的零件用完,導致他人無法完成搭建。故教師將材料按照每位幼兒的需要分入一個框中,鼓勵幼兒在自己的框中去尋找搭建過程中所需要的材料,便於幼兒的自我創造。

  2、目標的定位。

  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很樂意與觸控式電視機及Algodoo軟體進行互動並積極探索,成功的發現了齒輪轉動的秘密,活動目標的達成度較高。

  3、注重活動的科學性。

  (1)語言的科學性

  此類科學活動非常考驗教師的科學素養,一字一句都需要經過反覆斟酌,以確保傳遞給幼兒的知識是正確的、科學的、嚴謹的,如何把科學知識變成容易被幼兒接納的是教師設計活動時重點思考的方面,如:對於機器人會動的原理最終確定為“原來上了發條,機器人裡碰在一起的齒輪轉動,帶動了機器人的手寫字。”又如:對於三組齒輪轉動時的變化進行小結時的用詞等都是教師經過深思熟慮的。

  (2)教師的回應。

  孩子們在探索的過程中,樂意表達自己的看法,在整個活動中,教師應多給予幼兒說的機會,並對於說的對的孩子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表達,可以維持幼兒的探索興趣,同時也能夠增加幼兒信心。

  不足和建議:

  1、活動的科學素養性有待提高。

  幼兒實物操作的機會較少,導致科探性還不夠強。若將活動過程做以下調整:實物操作,發現問題——利用軟體,引出問題——實物操作,驗證問題——欣賞影片,拓展經驗。由孩子在操作中發現問題,再展開探索,更能充分調動孩子們研究的積極性,也更能符合《指南》中科學活動的目標。整個活動也會更有趣,更能體現孩子們的自主發現。

  2、教師的回應有待加強。

  教師對於幼兒的回答應抓住重點,如:教師提問“機器人為什麼會動呢?”幼:“因為有齒輪在動,還要上發條。”此時教師在給予幼兒肯定的同時,可以讚揚幼兒說到了2個點“齒輪、發條。”當在幼兒說到“齒輪碰在一起在動”時,教師可抓住重點及時引出科學性的詞——“咬合”,讓幼兒對齒輪的瞭解更具有科學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