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音樂欣賞教案《孤獨的牧羊人》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音樂欣賞教案《孤獨的牧羊人》含反思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欣賞教案《孤獨的牧羊人》含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能情緒愉快地用不同速度,不同音色表現歌曲中襯詞部分,並能按不同角色的形象,用相應的歌聲演唱。

  2、在學唱過程中體驗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協調與快樂。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教學準備】

  1、電視機、影碟機、電影《音樂之聲》片斷。

  2、錄音機、《孤獨的牧羊人》音樂伴奏帶。

  3、《牧羊人》圖譜一張

  【教學過程】

  (一)聽《牧羊人》音樂,自由用各種動作跳進活動室。

  (二)看錄影,瞭解歌曲內容,引起學唱興趣。

  1、聽了剛才的音樂,你有什麼感覺?

  2、第二次聽有歌詞的音樂一遍。你知道她在唱什麼嗎?不過有一句我們可以先來學一學,它是這首歌的襯詞。

  3、根據圖示學唱襯詞部分。

  (三)欣賞歌曲,並初步學唱襯詞。

  (四)出示圖片,教師教唱歌曲。引導幼兒在回答中理解歌詞,根據幼兒回答,教師整理歌詞,並學唱歌曲

  1、圖片上的人是誰?它在什麼地方?

  2、他在幹什麼?

  3、又有誰來了?

  (五)對不同角色的襯詞部分進行處理。

  1、引導幼兒用不同音色演唱襯詞

  (1)牧羊人在很高的地方唱歌,你覺得他的聲音應該怎麼樣?

  (2)老山羊年紀一大把,它唱起歌來會怎麼樣?

  (3)小山羊最可愛了,它的聲音我們也來學一學

  2、以遊戲形式,分角色演唱襯詞部分。

  (六)即興打擊樂演奏,充分感受樂曲旋律。

  今天我們又唱又跳,又看錄影又打擊樂器,這首好聽的歌曲就叫做《孤獨的牧羊人》。

  教學反思: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難點在角色表演中解決了,又利用圖譜教學讓幼兒輕鬆的'記住了歌詞和二分音符,因為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目標達到了所以幼兒能在活動中始終保持愉悅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歌唱的興趣,透過幼兒動聽的歌聲,準確的節奏,我們一起享受到了音樂賦予生活的情趣,我想這就是藝術活動最大的樂趣。

  小百科:牧羊:牧羊是人類最古老的生產活動之一,在農業系統中屬於畜牧業的一種,其生產成品以羊毛或羊奶為主。一般而言,羊群非常依賴牧羊人的飼養和保護,或由牧羊人的帶領下尋找新的草場覓食。而牧羊業仍舊是歐洲、美洲和大洋洲部分傳統農業地區的主要產業和經濟來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