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認識水生動物-大班語言教案說課稿含反思
幼兒園認識水生動物-大班語言教案說課稿含反思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認識水生動物-大班語言教案說課稿含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水生動物》是大班下冊第六單元科學領域中的活動內容,本課主要內容是介紹了水生動物的基本特徵和多樣性,要求幼兒能根據不同的特徵,對水生動物進行正確的分類,同時讓幼兒瞭解水生動物與人類的關係,教育幼兒樹立環保意識,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說,“愛護動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因此,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制定了以下三個活動目標:
2、目標定位
(1)過觀察討論,讓幼兒瞭解水生動物的基本特徵、多樣性和主要類別。
(2)運用圖片,對水生動物進行正確的分類,發展幼兒的分類概括能力。
(3)讓幼兒瞭解水生動物與人類的關係,保護其生存環境,樹立保護大自然的環保意識。
3、活動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活動重點定位於瞭解水生動物的多樣性和主要類別。活動難點則是根據不同特徵,對水生動物進行正確的分類。
4、活動準備
為了使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協調統一,富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特做以下活動準備:
(1)水生動物的專題教學課件。音樂磁帶。
(2)海底世界掛圖和淡水池塘掛圖各一幅。水生動物圖畫卡片若干張。
二、說教法
新《綱要》明確提出了:“提供豐富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在活動中,我本著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的原則,採用了以下教法:
1、遊戲法: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因此我設計了三個不同的遊戲貫穿於整個活動中。首先,在匯入部分運用了猜謎遊戲,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表現慾望。
2、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以及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述。包括自由結伴講、分組講,這樣可以更好的滿足每個幼兒想說的願望。
3、親身體驗法。讓幼兒玩遊戲《送水生動物回家》,引導幼兒對水生動物進行正確的'分類。”最後讓幼兒說說水生動物與人類的關係。教育幼兒要保護水生動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樹立環保意識。
4、以上三種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使用形象逼真的課件,圖片,適合幼兒操作的小圖片,以及優美的音樂和環境,使幼兒感覺自己彷彿溶入了水生動物之中。
三、說學法
遵循“幼兒是透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了給幼兒今後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奠定基礎,本次活動運用的學法有:
1、視聽表述法:首先,讓幼兒互相說一說自己熟悉的水生動物的生活習性等,激發幼兒“想說”的願望。
2、探索發現法:新《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因此,我們利用各種課件、圖片和遊戲,給幼兒提供感知,探索,發現、自由表達的機會,並透過遊戲《送水生動物回家》滿足幼兒探究的慾望。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學習、思考,突破活動的難點。
四、說活動程式
(一)猜謎遊戲,激發興趣。
興趣是一切活動的動力。在活動開始時,透過猜謎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和積極參與的興趣。“圓圓的身子,鼓鼓的眼,扁扁的尾巴象楓葉,水裡生來水裡遊,會吐泡泡真好玩。”猜謎激發了幼兒想說的願望,於是請幼兒每人選一張熟悉的水生動物圖片,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講給同伴聽,為認識水生動物家族打下了基礎。
(二)透過看,聽,說,問,師幼互動,共同探索。
這一部分共分三個環節。第一環節看水生動物課件,聽講解,瞭解水生動物的多樣性和主要類別。第二環節,透過“水生動物”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進了解水生動物的主要類別。根據類別分為:魚類,哺乳類,爬行類,甲殼類,軟體類。根據生活場所分為:生活在海水裡的———大黃魚等,活在淡水裡的———鯉魚等。請幼兒把課件中提問的部分水生動物送回家。第三環節,請幼兒說說水生動物與人類的關係,教育幼兒要保護水生資源,樹立環保意識。”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述自己的想法,拓展了幼兒的思維。
(三)遊戲體驗,複習鞏固,突破難點。
遊戲《送水生動物回家》。佈置好場景,放音樂,請幼兒把手中的水生動物圖片送回家,老師跟蹤觀察,對送錯家的幼兒進行個別幫助。
五、評價活動,培養自信。
在活動過程中,對幼兒的語言、動作、提問等方面的表現隨機評價和階段評價,並注意調整控制好活動節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時間,同時針對性的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表現,給以肯定的評價,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教學反思:
幼兒天生就具有主動探索的精神,他們有無數的“是什麼”和“為什麼”的問題,這就是等待他們發現的“小秘密”。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跟孩子一起去發現、去探索、去嘗試、去判斷,讓孩子們成為活動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