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西師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西師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西師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課文內容,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做到節奏停頓得當。

  過程與方法 : 透過自學、交流、感悟、讀書,能理解兩則論語的意思,體會到學習與思考的關係,並得到啟迪。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初步培養學生總結歸納學習方法的能力,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感受中國古典文化的語言韻味和思想內涵,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讀出文言文的韻味,並感悟文中道理。

  教學難點:理解詞句的意思,明白學思結合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背誦《三字經》

  2.“曰仁義,理智信”你知道這是誰說的話嗎——孔子。他是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一生交了3000多個學生,其中有名的有72個呢。論語記錄了孔子的學生問老師的一些問題和孔子經典的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論語》中的兩句話。

  二、初讀課文 體會明確句意的重要性。

  1.請您自己先試著讀一讀這篇文言文,讀準字音? (指名一生)

  出示:罔和殆。複習讀音

  2.生字讀音有點難,,自己再讀一讀,看看這回能不能讀準、讀通順了。(學生自由讀)誰來試試?(指名兩生)

  3.指導字音:

  (1)第一則中有個多音字(課件強調:為)既念wi又念 wi,猜猜在這句話裡應該讀哪個音?為什麼?(學生爭論)

  (2)我們要按照正確得意思理解後才能確定讀音。課件出示:為兩個讀音的不同解釋

  想一想,根據哪個意思能確定這個字的讀音呢?(引導學生說把哪個意思放到句子裡最恰當)這麼解釋比較合理,你們同意嗎?這個字的意思是做、當。課件出示:為:做、當。這個字讀?課件出示:為:wi

  三 、瞭解句意 積累方法感悟道理。

  (一) 學習第一則,積累學法,創設情境,初步感悟“學思結合”。

  1.輕聲讀第一則,看看哪些字在下面有註釋,請你把它搬回老家—就是抄到原字的下面。

  2. 把原句中的字替換成它的解釋再讀一遍。看看你還有哪些字的意思不懂,圈出來。

  3. 質疑不懂的字義。那些沒註釋的字,我們怎樣弄清它的意思呢?(查、猜、聯) 先和同桌互相交流看看能不能弄懂。全班交流。

  4. 弄懂了每個字的意思,你能連起來解釋這句話了嗎?不通順怎麼辦?這時就可以做適當的調整?同桌互相說,全班交流。

  小結:調整時,有時需要添幾個字,有時需要減幾個字,有時換個意思相近的詞,以後,我們還可能遇到需要調整詞語順序的情況呢,但不管怎麼調,都不能改變句子本來的.意思。用這樣的方法,自己再試試。

  老師也解釋了這句話,並且也進行了一定的調整,看看這樣解釋是不是更通順一些?你默讀一下,看看和你們要說的意思一樣嗎?(課件出示:第一則意思)

  課件出示。

  5.溫故知新已經是個成語了, 你能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嗎?

  6.聯想:孔子是在學生問他什麼問題時這樣回答的?

  7. 表演,評價。

  8. 再讀,指導。誦讀古文應該讀出韻味,慢慢品味才能知道含義,範讀,自由讀,大家讀。

  透過學習我們不僅明白這句話的意思,還應該能做一個“溫故知新”的人。

  (二)學習第二則,運用方法,獨立研究,重點體會“學思結合”。

  1.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自己研究第二則論語的意思?就請你按照剛才我們學習的第一則的方法來自學第二則。出示自學提示:

  (1)把下邊的註釋搬回家,讀一遍。

  (2)圈出不懂的字,同桌互相質疑,運用字典查一查,聯絡前後詞語想一想。

  (3)自己解釋句意,同桌交流。

  3. 全班交流學習成果:

  (1)指名交流

  (2)看看你的理解和老師的理解一樣嗎?

  (3)說一說第一則和第二則有什麼關係嗎?

  古人說的學習一般指讀書學習,只讀書學習不深入思考,危害多大。回顧剛剛我們學過的溫故知新這句話,其實學習過程中包括了溫習舊知識要重新思考,才能有新發現?

  (4)考考你的同桌,他是不是能完整地說出第二則論語的意思了?

  (5)按照讀第一則時那樣讀一讀第二則。

  4.小結:學而不思,思而不學,都是孔子勸告我們學習中應該避免的情況,這樣做不對,那我們該怎樣做?(板書:學思結合)把學習思考結合起來,才能獲得新知識,時間長了,我們的知識越來越豐富,就有辦法解決更多問題,獲得更多的新知識,這樣我們也可以為師矣。而且古人短短兩句話中蘊含了深刻的道理,這隻能說明他們是經過了深入的思考得出的結論,所以能千古傳送。

  (三)誦讀

  1.這兩則論語的意思你都記住了嗎?不光要記住意思,能讀出古文的意思也很重要,你理解了就一定能讀出來。讀古文要全身心投入,才能展示古文的魅力。你試一試。

  2.看到大家讀的很有進步,我專門找了音樂,現在我們誰能給我們以聽覺的享受?指名讀。

  四、總結學法。

  1.學習了孔子的這兩句話,你懂得了什麼道理?還有什麼其他收穫?你還知道孔子的故事嗎?

西師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巧:

  1.靈活運用識字方法學會學會12個生字及新詞。

  2.體會漢字音、形、義三位一體的特點,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聯絡生活實際、想象、課件演示相互結合。

  態度情感價值觀:

  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產生對科學幻想的興趣和想要發明的願望。

  教學重點:讀課文,瞭解內容,產生對科學幻想的興趣和想要發明的願望。

  教學難點:

  1.能夠結合課外知識,說說自己想發明些什麼和有什麼用處,然後寫下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在對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利用生字表初步識字,正確認讀字詞,正確讀文,瞭解課文內容,使學生能夠在朗讀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教學重點:讀課文,瞭解內容,產生對科學幻想的興趣和想要發明的願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我想發明……》看到課題你想到什麼?(困)

  生彙報:愛迪生髮明電燈……

  理解發明的含義:服務人類,對人類有益,幫助人類解決困難。

  二、新授。

  1.彙報預習內容。

  (1)生字、詞的記憶理解:館、塵、染易錯。

  (2)自然段的理解。

  (3)同桌讀課文,填寫107頁的表格。

  (4)指名彙報。

  三、再讀課文。

  說說讀完課文你有什麼感受?你想發明什麼,那我們默讀一遍課文,把你覺得很有趣的句子畫出來,畫完自己放聲讀一讀。

  體會每個人發明的用處。

  四、質疑。

  五、作業。

  抄寫生字組詞,熟讀課文。

  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生字較多,生字的筆畫也較多,所以要求學生在學習生字時要格外的用心,但是從課上的檢查情況來看,有好幾名學生沒有完成預習作業,導致課上的學習效率不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瞭解課文內容,產生對科學幻想的興趣和想要發明的願望。

  教學難點:能夠結合課內外知識,說說自己項發明什麼和他有什麼用處,然後寫下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默讀課文

  回憶課文中講了誰的,什麼發明?(困)

  二、新授:

  1.再讀你喜歡的發明,說說你為什麼喜歡這一發明?

  2.彙報

  (1)讀“科學樹不但可以減少空氣中的汙染,而且還給市區增加了新的景觀。”

  理解“減少……增加”的含義。

  (2)用“減少……增加……”說句話。

  (3)填空:

  科學數能夠 能夠 還能夠

  科學樹可以 可以 還可以

  3.透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想法?

  4.自由發言,並出主意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5.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嗎?

  6.小結:我們只要有好的創意,加以嘗試就能有好的發明。“……”很多的發明靠每一個去

  嘗試實現。

  三、作業。

  1.造句。

  2.填空。

  3.寫一個你的設計發明。

  板書設計:

  29 我想發明……

  表哥 人行道自動化 方便環保

  表妹 電動垃圾箱 方便環保

  我 種植科學樹 美化、淨化環境

西師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及新詞,認讀6個字;

  2、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大意。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的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掌握字形,規範書寫。訓練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一、初讀課文

  1、今天咱們要去發明的世界去看一看,想去嗎?

  2、揭示課題 一讀、要求帶著問題讀文

  二、檢查讀文

  1、出示生字卡片。

  2、出示詞語(提前板書)。

  3、要求帶著字詞復讀全文,再次思考問題。

  4、指名分段朗讀。

  (1)糾正字音,指導朗讀。

  (2)聯絡生活實際理解“興高采烈” 據題質疑 自由讀文,思考問題 拼讀組詞 練讀,指名帶讀,交流預習中質疑的詞語 分自然段讀文 理解詞語 匯入,瞭解學生疑問,讀通讀順課文,理解詞語。

  三、瞭解主要內容

  1、指名說說知道的內容,以及據題質疑的答案。

  2、逐節默讀思考主要意思。

  3、指導想一想“發明的原因?誰產生了發明願望?名稱是什麼?”

  4、口頭完成填表。

  四、再次質疑

  1、梳理板書問題。

  2、組織簡單問題的交流。

  板書設計:

  29、我想發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