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最新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最新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推出並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筆算方法。

  1、出示例1:李叔叔從某城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1小時約行145千米。該城市到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

  2、獨立列式:145×12=

  3、請學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範圍。

  4、嘗試算出145×12的結果,並對照估算的情況,算一算估算值與準確值的誤差是否合乎實際。

  5、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應說以下幾點:(1)先算什麼;(2)再算什麼,積的書寫位置怎樣;(3)最後算什麼。

  6、師生共同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一般方法的過程。

  7、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檢驗自己運算的結果。

  二、鞏固練習

  1、課本49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完成後,可能計算器自行檢驗。

  2、練習七第3題。

  164×32=54×145=254×36=

  217×83=43×139=328×25=

  提示學生:怎樣列豎式可使計算方便些?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對比的基礎上反思,明白在列豎式時,上面一行寫三位數,下面一行寫兩位數,這樣計算比較方便。同時提醒學生書寫要工整,數位要對齊,計算要仔細。

  3、練習七第2、4題。

  這兩題的知識背景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學生練習後,讓學生根據每題的知識背景簡單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三、課堂小結。(略)

  四、教學反思:

最新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內容:國土面積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活動,認識有些資料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2.掌握資料改寫的方法。

  3.引導學生關注較大資料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點:體會某些資料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1.教學時師可以出示一組改寫的例項,讓學生比較、討論同樣的資料為什麼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讓學生體驗到資料改寫的必要性,體會資料單位的改寫是為了資料記錄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國地圖,並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國土的面積,讓學生讀一讀。

  (1)將上面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2)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資料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3)可能學生會改寫成以“百”、“千”、或“萬”作單位,只要學生能改寫得正確,教師都應充分地肯定。

  (4)將一些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資料放在一起,讓學生觀察這些資料改寫中的基本特點,從中發現改寫的基本方法。

  3.對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在改寫中逐步發現改寫的方法。

  二、實踐練習。

  第10頁“練一練”中第1題,資料單位的改寫是實際生活中記錄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選擇一些實際生活中的例項,而不要將資料單位的改寫成為單純的為改寫而改寫的局面。

  練習本題時,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後出示具體的各地區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作單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區的其他資訊,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第2題,在練習“海洋資源”時,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等。接著出示有關的資料,讓學生讀一讀。然後討論這些資料如何進行改寫?在此基礎上,學生會體會到這些資料改寫成以“億”作單位比較方便。

  板書設計:

  大數的改寫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

  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0000=960萬

  10000000000=100億

最新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第1課時 雞兔同籠

  教學內容:P116頁的練習二十五的第2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透過複習“雞兔同籠”問題,感受中國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過程與方法:能熟練用列表、假設等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複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邏輯推理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遷移思維的能力,進而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熟練理解和掌握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讓學生再一次親歷列表法、假設法等解題的過程,深刻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性策略。

  教學難點:建構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數學模型,運用學到的解題策略熟練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具學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師:“雞兔同籠”是一道有名的中國古算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許多小數數學問題都可以轉化成這類問題。

  師:你知道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有幾種方法嗎?透過比較發現它們有什麼特點?

  生1:列表法,適合資料較小的問題。

  生2:假設法,一般情況都適合,數量關係比較容易理解。

  師:今天我們複習“雞兔同籠”問題。

  二、自主探究

  師:擺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用了19根小棒。(任意兩個圖形之間沒有公共邊)你能算出分別擺了多少個三角形和多少個正方形嗎?(學生回答)

  師:星期日,小英一家八口人到博物館參觀,博物館的票價是成人每人30元,兒童每人15元,買門票共花去210元錢,其中兒童有幾人?(學生回答)

  師:三年級(4)班48人去北海公園划船,租了大船和小船共10條,每6人克坐滿一條大船,每4人可坐滿一條小船,且每條船都沒有空位,他們租大船和小船各幾條?(學生回答)

  三、探究結果彙報

  師:透過複習“雞兔同籠”問題,你有哪些收穫?

  生1:藉助列表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生2:我學會了化繁為簡的學習方法。

  生3:用“假設”法解決問題的一般性。

  四、師生總結收穫

  師:透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師生總結得出:解決數學問題時,可以先提出假設,如果假設後的情況與實際不符,這時就需要進行調整。我們可以藉助畫圖、列表等方法幫助我們進行調整,從而推算出正確結果,最後還要對結果進行檢驗。(逐一板書:假設、調整、檢驗)

  板書設計

  雞兔同籠假設→調整(列表、畫圖)→檢驗

最新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內容:P39例1(減法性質)P43/例3(除法性質)

  教學目標:

  1.知道從一個數裡連續減去或除以兩個數,可以改為減去兩個數的和或除以兩個數的積。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探索、研究數學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一個數連續減去或除以兩個數,可以減去兩個數的和或除以兩個數的積。

  教學難點:學生自己探索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改為除以兩個數的積。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購物:

  一個電腦桌497元,一種電腦椅203元,另一種電腦椅235元。帶1035元買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還剩多少錢?

  學生自己選擇條件,獨立解答。

  彙報:

  (1)1035-235-497

  1035-497-235

  (2)1035-(497+235)

  (1)1035-497-203

  1035-203-497

  (2)1035-(497+203)

  二、新授

  板書:

  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03

  1035-(497+203)

  觀察兩組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你還能舉出這樣的幾組算式嗎?

  教師板書。

  學生髮現規律,並相應進行語言描述,初步總結減法性質。

  觀察這幾組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板書:從一個數裡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減去兩個數的和。

  誰能試著用字母表示?板書:

  a-b-c=a-(b+c)

  小練:

  (1)一本書一共有234頁,我昨天看到第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還剩多少頁沒有看?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彙報時對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優解法。

  在其他的運算中是否也有這樣的規律呢?

  a+b+c=a+(b-c)

  a×b×c=a×(b÷c)

  a÷b÷c=a÷(b×c)

  究竟哪個是對的呢?請小組合作驗證。

  小組合作驗證;可以採用代入數字的方法,也可以採用舉例項的方法等等。

  小組選擇自己認為可能的規律進行驗證。

  最後驗證出第三個是正確的。

  小練:

  (1)填空:

  436-236-150=436-(□+□)

  480-(268+132)=480

最新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第一單元 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教學目標

  小數的意義不能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背誦結論獲得,必須透過活動使學生獲得體驗。本環節教師組織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折一折、塗一塗,先用分數表示,再用小數表示,讓學生在體驗中逐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學會總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活動一:量一量

  解釋與運用

  活動二:量身高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歸納小數比較大小的方法,並和原來的想法比較,加深對正確方法的理解

  讓學生獨立練習,教師重點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孩子。

  多層次的練習,加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能正確熟練的比較小數的大小

  6、引導學生小結。

  第六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

  歌手大賽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能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混合運算;能解決簡單的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實際問題。

  2.結合問題情境,學會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重點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及學生活動設計個性調整

  一、出示圖形,讓學生觀察討論

  二、練一練

  三、全課小結:

  同學們,你們看過電視上的歌手大獎賽嗎?請看大螢幕,這個“專業得分”是什麼意思?“綜合素質得分”又是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

  (出示)

  1、你找到了哪些數學資訊?

  看到這些數學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2、板書:誰的總分高?高多少?

  估一估,誰的總分高一些?

  要想算出準確的結果怎麼辦?

  (引導學生認識:要透過算一算才知道。)

  3、誰來說說你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板書學生的不同的解法。

  ①8.65+0.40=9.05(分)

  9.43-9.05=0.38(分)

  ②9.43-(8.65+0.40)

  =9.43-9.05

  =0.38(分)

  4、透過以上的計算,你知道我們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嗎?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為什麼?與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相比怎麼樣?

  5、第17頁“試一試”第1題。

  比一比,看看誰的方法最簡便

最新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新數學讀本)四年級下冊第99--100頁《測量與估計》

  教學目標:

  1、透過操作和實驗,讓學生親身經歷測量與估計的過程,討論得出一種即合理又方便的方法。

  2、重視引導學生總結活動過程,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有能力針對具體的問題設計測量的方案。

  3、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測量與估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提高估算技能。

  教學準備

  天平鐵釘米粒黃豆鐵絲紙張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1、教師出示實物:一堆釘子和一堆米粒

  提問:你能看一眼知道這些釘子和米粒的數量嗎?

  2、我們已經有了估計的經驗,但是為了讓我們估計的數量更準確一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透過一些工具和實驗來測量和估計這些物體的數量,同學們有興趣試試嗎?

  二、操作與思考

  1、先來估計釘子的數量:

  在操作之前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工具--天平

  讓學生獨立思考:有什麼方法利用天平這個工具知道這些釘子的數量。(提示:想一想釘子的質量和數量的關係)

  小結:既方便又合理的方法--算出一個釘子的質量,再用總質量除以一個釘子的質量,就可以得出釘子的數量。

  2、估計一億粒米的質量。

  要求小組合作討論出估計的方法。

  提示:有的時候為了提高準確性還需要採取多次實驗的方法。

  合作要求:

  *先用天平稱出一克米或者2克米。

  *數出一克米或者2克米的數量。

  *根據書上表格,填寫實驗記錄。

  *寫出算式,得出結果。

  三、練習與應用

  1、用兩種方法計算一粒黃豆的平均質量。

  2、每個小組選擇一道題進行估計或測量。

  學生踴躍回答,大膽猜測。鼓勵學生能說出猜測的理由。

  學生很有興趣,積極性比較高。

  希望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得出估計釘子數量的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學生建議用天平稱一個釘子的質量,老師讓學生透過實驗,發現由於一個釘子的質量太輕,無法測出。因此很自然的改成稱其中一小堆的質量,透過計算得出一個釘子的大概質量。

  先讓學生討論方法,利用前面測量釘子數量的經驗四人小組討論測量估計米粒的方法。

  師生一起總結出合理簡便的方法,有條理的整理出來,按步驟開始進行測量與估計。

最新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透過解決姐、弟二人的郵票張數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2、透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解形如2X-X=3這樣的方程。

  教學重難點

  學會解形如2X-X=3這樣的方程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建立模型。

  1、看圖說一說你收集到哪些數學資訊?交流。

  2、圖中告訴我們等量關係是什麼?

  (姐姐的張數+弟弟的張數=180)

  3、求姐、弟各有多少張?你會畫線段圖嗎?畫一畫。

  X

  弟弟

  3X180

  姐姐

  4、設誰為X比較簡便?為什麼?

  5、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呢?你會列方程解答嗎?

  6、學生彙報。

  7、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有3X張郵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樣想?

  4X=180(1個X與3個X合併起來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張郵票,那姐姐有135張郵票。

  8、書寫時要注意什麼?

  9、做完後還需要驗證,怎樣驗證?

  10、想一想,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張的條件,可以怎麼列方程?

  先畫線段圖,再列,方程解答,並交流。

  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有90+X張郵票。

  90+X+X=18011、透過剛才解決問題,你們有什麼收穫?

  活動二:解釋運用:試一試

  解方程:5Y+Y=96X+3X=724M-2M=48

  Y+Y=335X-2X=1232X-X=4

  (1)讀題

  (2)怎樣解方程

  (3)怎樣檢驗?

  練一練

  1、解方程:

  2、嵐嵐幾歲了?

  列方程並解答

  理解題意,解方程解答,並檢驗

  X+6X=35或7X-X=30

  3、列方程30X=600。

  生獨立完成。

  4、(1)書上告訴了我們什麼?你能提什麼問題?

  (2)怎樣列方程?

  25X-4X=31.5

  (3)怎樣解方程?

  (4)你怎樣驗證?

  板書設計

  郵票的張數

  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有3X張郵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樣想?

  4X=180(1個X與3個X合併起來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張郵票,那姐姐有135張郵票。

最新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鼓勵學生運用猜測、舉例、驗證等數學方法學習乘法分配律。

  2、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用規律簡算,增強用規律驗算得意識。

  設計理念:

  1、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課堂上靈活處理教材,選擇適當的教法。

  3、提高了小組的合作學習有效性。

  4、促進了學生的主動性、個性化的學習。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出示數學掛圖:透過看圖,把圖意說一說。

  二、提出問題,解答質疑

  弄清題以後,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 (小組討論)

  生答師板書: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 怎樣解答呢?

  (1)要求全長多少千米,可以先求每輛車分別行駛的路程,再求全長的路程。

  110 × 2 + 90 × 2 = 220 + 180 = 400 (千米) 還可以先求兩輛車1小時行駛的路程,再求全長的路程。

  (110+90)× 2 = 200 × 2 = 400(千米)

  仔細觀察,你能發現什麼規律? (小組合作探討)

  生交流:發現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 110×2 + 90×2 =(110+90)× 2 這是個什麼規律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吧。

  (小組合作學習) 生自己舉例來驗證

  生答師小結: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乘得的積相加,這個規律就叫做乘法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這個規律嗎?

  生板書: (a + b).c = a .c + b .c 透過學習,讓學生思考運用乘法分配律解決實際問題。 讓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可以進行驗算。

  ②可以使計算簡便。 運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計算簡便嗎? (生小組舉例探討)

  三、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 第一題:讓學生在小組中快速連線,並說一說運用了什麼運算定律。

  第二題:先讓生自己解答,然後再組內互相說出師運用的什麼定律。

  第三題:先觀察,再說出對錯,然後把錯的題重新做出來,集體訂 正,並說出錯題錯在哪裡。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110×2 + 90×2 (110 + 90)×2 = 220 + 180 = 200×2 = 400(千米) = 400(千米)

  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可以先把它們分別和這個數相乘,再把乘得的積相加,這個規律就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 a + b).c = a .c + b .c

最新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80、8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經歷認識三角形的過程。

  2.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會畫三角形的高,瞭解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特徵。

  3.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幾何圖形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具、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聯絡實際,引出課題感知三角形

  1.談話匯入。

  2.學生彙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資訊。

  3.教師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

  談話引出課題:“你想學習有關三角形的什麼知識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製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義。

  (1)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個三角形。(製作材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學生展示交流製作的三角形,並說說自己是怎麼做的。

  (3)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麼相同地方?

  (4)認識三角形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義。

  (5)教師出示有關圖形,引起學生質疑,透過學生思考討論,正確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6)判斷練習。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創設。

  “美麗的南寧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橋,從側面看大橋的框架就是一個三角形,工程師想測量大橋從橋頂到橋面的距離,你認為怎樣去測量?”

  (2)出示白沙大橋實物圖和平面圖。

  (3)學生在平面圖上試畫出測量方法。

  (4)學生展示並彙報自己的測量方法。

  (5)學生閱讀課本自學三角形底和高的有關內容。

  (6)師生共同學習三角形高的畫法。

  (7)學生練習畫高。

  3.認識三角形的穩定性。

  (1)聯絡實際生活,為學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做準備。

  (2)動手操作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學生聯絡實際,找出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5)欣賞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總結本課內容

  1.學生說說本節課收穫。

  2.教師總結。

最新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課題:

  1、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係,並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體會透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樂趣。

  教材分析:

  說明教材版本、選取的教學章節、以及教師個人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闡明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教學準備。

  本教案選取的是青島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繁忙的工地》,第一課時《角的認識》。

  本課時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係,並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會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掛圖(或課件),活動角,三角板,量角器。

  學生準備:

  活動角,三角板,量角器。

  教學方法:

  本課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在活動中探索角的有關知識,但對於比較難理解或容易產生錯誤概念的知識教師仍然加以引導和講解。如周角和平角,學生僅從形狀上就普遍認為周角是一個圓圈,平角就是一個半圓圈,而不去理解它作為角的實質,但這種實質的探索僅僅讓學生利用活動角或同桌交流是難以實現的,因此為了讓學生準確理解什麼是平角,什麼是周角,教師在利用活動角示範的基礎上進行了講解,這樣既讓學生真正理解了什麼是平角、什麼是周角,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過程:

  說明如何匯入該課程,主要教學點的設計,知識拓展等。第一節教學要點: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係,並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

  找一段挖掘機工作影片,放給學生看。

  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剷鬥臂在工作的時候,能形成什麼樣的角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角的認識)挖掘機工作示意: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平角、周角

  1、學生做各種活動角。

  老師課前讓大家準備了活動角,請大家把活動角的兩邊重合,一邊不動,另一條邊開始轉動,就可以得到一個角。然後把你得到的角沿邊畫下來。小組同學說一說,你折的是什麼角。(小組交流):哪組的同學願意上臺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們小組折的角?

  2、小組彙報交流

  展示你們折的角,並告訴同學們它的名稱。

  3分類。

  這麼多角,看起來太亂了,能不能把他們分類整理一下呢?(小組活動):把你們小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組同學在臺上分)你們是怎麼分的?為什麼?(學生上臺展示)

  4、認識平角。

  手拿一個活動角,從兩邊重合開始,一邊不動,另一條邊怎樣轉動,當兩條邊成一條直線時問:這是角嗎?為什麼?

  我非常欣賞這位同學,他能自覺運用已經學過的角的定義來解決今天的問題。還有不同意見嗎?(演示平角的形成過程)同學們請看,這個角的兩邊成一條直線了,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平角。(板書)(畫平角):跟著老師畫平角。(示範平角的畫法)。

  5、認識周角。

  我們輕鬆一下,一起來做個遊戲

  ⑴老師先說出一種角,你們利用活動角轉出這種角:開始!銳角!直角!鈍角!

  ⑵老師轉動活動角,你們說出它的名稱。開始!(老師轉動一週,兩條射線重合),這是角嗎?為什麼?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精彩!請看大螢幕(課件演示周角的形成過程),這是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一週組成的圖形,我們給它叫周角。(板書)(畫周角):跟著老師畫周角。(示範周角的畫法)。

  (二)角的表示方法

  我們認識了這麼多角,角應該怎樣表示呢?誰有好方法?(兩生上臺板演)角可以這樣表示: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就組成一個角。通常用符號“∠”表示。記作“∠1”(或“∠2”等)。讀作“角一”

  (三)探索三種角的關係

  直角、平角、周角這三種角之間有什麼關係呢?請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組彙報):哪個小組來彙報一下:你們發現了什麼結論?

  三、迴歸生活

  1解決情境中的問題現在我們來看看剷鬥臂在工作時都形成了哪種角?

  2找出身邊的各種角同學們,你在生活中見過這些角嗎?(生舉例)看到生活中這麼多的角,你想說什麼?

  四、總結

最新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計算的算理並能正確地進行加、減及混合運算。

  2、使學生理解整數運算定律對於小數同樣適用,並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3、使學生體會小數加、減運算在生活、學習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小數加、減法計算能力的自覺性。

  教學重點:

  1、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以及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2、能根據資料特點正確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進行小數的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1、理解小數點對齊,即數位對齊的道理。

  2、靈活選用方法使混合運算簡便。

  3、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和靈活性。

  教學建議:

  1、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小數加減法知識。

  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兩者之間有著割不斷的聯絡和相同之處。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在三年級時就已經掌握了。因此,讓學生充分應用舊知來自主學習小數的加減法成為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要策略。教學時,教師的職責是:幫助學生啟用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一已有知識經驗,並嘗試用它來計算小數加減法;讓學生明確列豎式時應如何對齊數位,懂得道理何在;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主嘗試的過程和結果。透過自主學習本單元的知識,使學生懂得應用舊知來學習新知是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

  2、提倡解題策略的多樣化。

  為了使因材施教、讓每一個人都得到充分發展的理念落到實處,教學時應注意關注不同學生解答問題的不同思路,積極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法。如,教學例1中解答“第二輪動作完成後中國隊領先多少分?”的問題時,教師不宜作任何提示,而應讓學生根據自身經驗找到適當的解題方法。又如,教學例3、例4時,不需要將教材中出現的各種解題思路率先呈現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礎上,透過合作交流,領會多種不同的解題思路,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達到提高數學思考能力和計算能力的目的。

最新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內容:學習畫垂線,認識點到垂線的距離。(課文第66頁的例2、練習十一中的地3、4的相應小題,第5、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明確垂線的重要性質,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間的距離垂線最短。學會用三角板準確的畫垂。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3、透過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畫垂線的過程,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4、透過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會用三角板準確的畫垂線。

  教學難點:準確的畫出垂線。使學生明確垂線的重要性質,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間的距離垂線最短。

  教具準備:三角板、直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回憶一下,你記得什麼叫垂直嗎?

  2、看我們的數學書,每兩條邊都是怎樣的?怎樣用三角板畫垂線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畫垂線。

  板書課題:畫垂線

  二、探究新知

  1、過直線上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三角板上有一個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來畫垂線。

  1)先畫一條直線。

  2)把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沿著另一條直角邊畫出的直線就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直角頂點是垂足)。

  強調:讓三角板的直角頂點落在給定的這點上;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畫線前讓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透過這個已知點。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畫線。當要求直線透過其一點時,要考慮到筆畫的粗細度,三角板的邊與已知點之間可稍留一些空隙。

  2.教師講解示範後,學生自己動手嘗試著畫一個,然後互相交流一下。

  1)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垂線,該怎麼畫呢?

  學生動手嘗試,小組內交流。

  2)直線外一點A與直線上任意一點連線起來,可以畫出很多條線段。

  學生獨立的畫出幾條線段,其中包括一條垂線。

  小組內研究交流:這幾條線段在長度上有什麼特點?

  小結: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所畫的垂直線段最短,它的長度叫做這點到直線的距離。

  三、鞏固練習

  1、68頁4題畫一畫。

  2、69頁5題。我們在測定跳遠成績時,怎樣測量比較準確呢?為什麼?

  3、69頁6題怎樣修路最近呢?

  3、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個量角器畫一條直線的垂線嗎?

  四、課堂小結:透過學習畫垂線,你有什麼體會?

  五、作業:練習畫垂線。

最新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簡單的幾分之幾,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2、透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歸納推理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1、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幾分之幾。

  2、理解分數幾分之幾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幾分之一,你能用你手中的長方形紙表示你喜歡的一個幾分之一的分數嗎?

  學生摺紙、塗色,表示出長方形紙的幾分之一。

  展示,並讓學生說說是怎麼想的。

  師:如果在你們剛才的紙上塗2份或3份又該用哪個分數表示呢?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幾分之幾”。(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幾分之幾。

  (1)學生4人小組,每人將手中的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你喜歡塗幾份就塗幾份,然後寫出塗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幾分之幾,再向小組同學說出自己是怎樣想的。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

  (2)誰能上來展示一下,並說說自己的想法?

  (3)多媒體演示圖片。

  問:你能發現他們是怎樣表示出來的嗎?它與四分之一有什麼不同?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四分之二,3份是它的四分之三,4份是它的四分之四,取幾份就是四份之幾,它與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數不同。

  2、拓展思維,認識分數名稱。

  (1)讓學生用尺子在本子上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對著尺子上的刻度1、2、3……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學生畫線段)你能說出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嗎?

  (2)同桌互相取其中的幾份,說出相應的分數。

  (3)你能仿照這些分數,自己說出一個分數來嗎?

  (4)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分子、分母、分數線)

  3、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

  出示例6的一組分數,讓學生小組討論怎麼比較?

  反饋。

  用相同的方法比較第二組。

  引導學生總結出比較同分母分數大小的基本方法。

  三、鞏固練習。

  P95頁做一做1、2。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下課後,觀察一下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數。

最新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一、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

  教學過

  一、複習

  1、出示準備題,用豎式計算。

  345+159 1328-579 426+98 2307-296

  (全班練習之後,說說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2、口算 口算練習(1)

  二、新授

  1、揭示課題

  2、教學例1。

  (1)讀題由學生列式,並說一說為什麼用加法計算?

  (2)板書算式2.83+1.57

  ①2.87元和1.57元各是幾角幾分? ②豎式怎麼列? 為什麼?(相同數位對齊.)

  (3)師生一起計算出結果。

  (4)說一說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有什麼相同之處?小數加法怎樣計算?

  3、學習例2 計算。 15.64-3.9

  (1)全體學生試做。

  (2)集體評議。評議之後說說小數減法和整數減法有什麼相同之處。列豎式要注意什麼?(小數點對齊)

  4、試一試 10.84+2.6 3.05-2.85

  5、請學生觀察例1和例2,大家來歸納小數加法的筆算方法。然後填在書上。

  6、練一練

  書上第2頁 1、4、5

  7、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

  三、作業

  書上第2頁練一練 第2、3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小數加減法的珠算( p.3,例3、例4)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珠算小數加減法,並能正確進行珠算小數加減法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0.3+0.4 1.5+0.5 2.4+1.2 4.5-0.9 5.3-4.8 8+2.5

  2、筆算(計算之後說說筆算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7.65+2.13 3.14-2.09 0.96+4.68 8-7.56

  二、新授

  1、出示準備題(用珠算計算,做好之後說說整數加減法的珠算方法)。

  2、出示例3 用珠算計算。8.76+4.03

  (1)由全班學生用珠算計算.

  (2)計算之後,說說小數加法的珠算方法。

  3、出示例4 用珠算計算。 5.6-0.85

  (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來解決此例題。)

  4、小結

  (1)講解珠算小數加減法的撥珠方法。

  (2)請學生填好書上第3頁的內容,並讀一遍。

  5、練習

  (1)試一試 26.75+3.4 25.72-9.8

  (2)書上第4頁2、4。

  三、佈置作業

  p.4 1、3

最新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內容: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

  教學目標:

  1、透過練習,使學生鞏固帶小括號四則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帶小括號、

  2、複習運用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和一些簡算方法進行簡便運算。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演算法的意識和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口算

  2500?5000?250100?2558?29250?19?1533?3+16?7+5

  1、答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47?28?735?49+747?28?(735?49+7)47?(28?735?49)+7

  同桌互說再集體反饋

  二、組織練習改錯先說說錯在哪裡,為什麼會錯?該如何訂正?

  235+5?(200?100?25)5?(12?12?12+12)

  =240?(100?25)=5?(0+12)

  =240?4=5?12

  =960=60

  說說運算順序

  4300?(224?7?8)(41?16)?(89?64)

  (375+31?16)?(89?64)

  1、小結:四則運算順序

  2、師:下面四張撲克牌上的點數,經過怎樣的運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幾種方法?

  6點、4點、2點、3點(小組活動討論)

  三、複習加法、乘法的運算定律

  1、引導學生用文字總結並用字母歸納

  (教師板書:用字母表示各個運算定律)

  2、課堂練習

  1、計算並運用運算定律驗算

  578+3864=178X26=

  2、簡算(並用字母表示所用的運算定律)

  25X12514—389—111

  87X201125X88

  66X9928X3+28X5+2X28

  25X47X4098X27

  23X37+27X37

  3、應用題

  A、一個水池的長是98米,寬是27米,水池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課本費37元,一共要交多少錢?

  (生獨立完成,請個別同學上臺板演,全班訂正,重點說說運用什麼運算定律,用字母怎麼表示。)

  四、綜合練習:

  課本P125—1263、4、5、6P129—1306、7、8、9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