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節約糧食教案範文
幼兒園中班節約糧食教案範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節約糧食教案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理解農民勞動的辛苦,知道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學習古詩《憫農》,並理解其含義。
2.物質準備:
(1)事先收集一些小朋友扔掉的剩飯。
(2)課件:一粒米的來歷
(3)面板、適量的麵粉、盆、水。
(4)配樂詩:《憫農》
活動過程:
一、觀察談話:這是誰浪費的。
二、糧食來之不易
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裡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讓我們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1.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出示實物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
2.演示動畫:《一粒米的來歷》中的場景1~場景4
你們看,農民們在做什麼?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
3.出示場景五: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麼?
4.出示場景六: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麼?
師:好,我們謝謝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
5.教師根據幼兒的作出小結,教育幼兒要懂得珍惜農民的勞動果實。
三、歌表演《憫農》
四、和麵
1.向幼兒交待和麵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幼兒分組和麵,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及時提醒幼兒不要浪費麵粉。
3.讓幼兒分組討論和麵難在哪裡,並讓幼兒明白,雖然和麵很不容易,可叔叔阿姨們還要把和好的面經過很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各種麵食和糕點。
五、討論:怎樣做一個愛惜糧食的好孩子
延伸活動:
區域活動:在語言區投放兒歌內容及圖片,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透過兒歌《大饅頭,哪裡來》體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不剩飯,不掉飯粒。
活動反思: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越,在幼兒園裡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幼兒園每天都要倒掉一些剩菜剩飯。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設計了“愛惜糧食”活動來引導我們的孩子們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那糧食是從哪裡來的呢?小朋友們都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透過讓幼兒看《一粒米的來歷》課件,體驗和麵,來感知糧食的來之不易,完成重點。在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討論,透過討論、小結讓幼兒知道應該怎麼樣愛惜糧食呢,突破難點。目的是讓幼兒瞭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因為《綱要》中提到“社會教育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品質的形成”,所以在活動中還有家園配合、區域活動的內容,為目標更好地達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