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望遠鏡教案(附教學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望遠鏡教案(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望遠鏡教案(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望遠鏡教案(附教學反思)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彈性”這一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2、透過探索有彈性的物體,初步認識物體的彈性,並瞭解彈性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3、嘗試改變物體的彈性,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1)教師、家長、幼兒共同蒐集若干有彈性的物體,如彈簧及帶彈簧的物品(彈簧秤、拉力器等)、鬆緊帶、橡皮球、海綿等,投放在科學區中,供幼兒自由活動時操作。

  (2)蒐集有關物體彈性的圖畫或文字資料。

  2、記錄紙、筆、展示板等。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探索,感知物體的彈性。

  (1)認識材料。

  “小朋友,桌子上有老師給你們準備的許多東西,快看看都有些什麼?”(引導幼兒一一說出桌子上的材料)

  (2)自由探索彈性物體,並進行記錄。

  “請小朋友們都來玩玩這些東西,看看會有什麼發現?請把你的發現用你喜歡的方式記下來,可以畫,也可以用文字表示。”

  (3)幼兒將自己的記錄紙張貼在展示板上。

  2、分享交流,瞭解物體的彈性特徵。

  (1)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發現與記錄。

  “誰來介紹一下你發現了什麼?”(教師有針對性地請記錄具有代表性的幼兒到前面來介紹)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幼兒介紹的基礎上進行彙總記錄,將幼兒的發現及時記在大記錄表中。

  (2)討論幼兒的發現,瞭解物體有彈性。

  “小朋友們的發現我們都記了下來。大家仔細看看,從結果裡你發現了什麼?” 請幼兒充分討論,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

  (3)小結彈性經驗,提升所有幼兒經驗。

  3、擴充套件幼兒經驗,瞭解彈性與人們生產、生活的關係。

  “有彈性的東西在我們生活中可以用來幹什麼?它有什麼好處?”引導幼兒聯絡實際,回憶生活中彈性的作用,給我們的生產與生活帶來的方便等。

  4、發散幼兒思維,將幼兒彈性經驗提升。

  “彈性有這麼多好處,如果讓你來當設計師,你想用彈性的東西做些什麼?讓我們的生活更舒服更方便?”

  5、嘗試將鐵絲變成彈性物體,引發新經驗。

  (1)觀察鐵絲,提出挑戰。

  “鐵絲有沒有彈性?我們能不能把它變得有彈性?大家一起來試試。”幼兒自由探索。

  (2)小結:鐵絲彎了幾圈後就有彈性了。彈簧就是這麼做成的。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用彈簧、鬆緊帶、海綿等進行一些小製作。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望遠鏡教案(附教學反思)2

  設計意圖

  孩子們對玩水有著濃厚的興趣,經常會看到他們把一粒石子、一片樹葉等投進水裡,百玩不厭。為了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我結合大班《幼兒園快樂與發展課程》一書設計了此活動――《沉浮》。

  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大膽探索、嘗試便物體沉或浮的不同方法,發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培養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活動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藥丸盒、泡沫板、塑膠吸管、記錄表(見附圖)、鉛筆;盛水的水盆若干個,積木塊若干,塑膠插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出示材料,激發幼兒操作的慾望。

  二、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出嘗試問題:如果把這些材料放進水中,會發現什麼現象?

  1.幼兒嘗試。

  2.幼兒介紹嘗試結果。

  教師總結:石子、牙膏皮、橡皮泥這些物體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沉;空藥丸盒、泡沫板、塑膠吸管這些物體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浮。

  (二)教師提出嘗試性問題:“怎樣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在水面上?”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友好協商,一人嘗試,一人記錄。

  2.嘗試結論:改變橡皮泥的形狀(捏成帶邊的薄片狀),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師提出嘗試問題:怎樣讓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沉到水底?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互換嘗試。鼓勵幼兒大膽運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嘗試。

  2.嘗試結論:塑膠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膠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裝在空藥丸盒裡可使空藥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師提出嘗試問題: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時,不小心把塑膠插片和積木塊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麼辦法幫他們把積木很快分出來?

  幼兒嘗試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積木塊和塑膠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積木塊,浮在水面上的是塑膠插片。

  教師實驗演示,驗證答案。

  活動延伸

  老師把這些材料放在科學區,活動結束後,小朋友可以來繼續進行嘗試。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望遠鏡教案(附教學反思)3

  大班科學活動望遠鏡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意圖,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感知望遠鏡的基本構造,瞭解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影像變化,感知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不同,瞭解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應用,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望遠鏡教案吧。

  活動意圖:

  使幼兒對望遠鏡的基本結構有一個較深刻的瞭解,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活動目標:

  1、感知望遠鏡的基本構造,瞭解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影像變化。

  2、感知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不同,瞭解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應用。

  3、透過製作望遠鏡,鍛鍊幼兒的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

  4、透過實驗和製作,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科學態度。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採用的科學方法:

  提問法、探索發現法、討論法。

  幼兒材料:

  望遠鏡展開圖、凸透鏡、凹透鏡

  教師材料:

  同上

  實驗步驟:

  1、如圖將卡片摳下

  2、如圖將有線處摺疊

  3、如圖將凸透鏡凹透鏡貼上

  4、如圖將卡片貼上,觀察現象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水嗎?我們來玩幾種新的關於水的遊戲,好嗎?

  2、講解玩水遊戲方法

  (1)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畫報紙的一個字上,透過水滴看字有什麼變化?

  (2)透過盛水的玻璃杯看畫報紙上的字有什麼變化?

  (3)把裝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畫報紙上,觀察紙上的字有什麼變化?

  3、幼兒進行玩水遊戲。

  4、幼兒交流在遊戲過程中的發現及問題。(凸透鏡看物體,物體變大。凹透鏡看物體,物體變小。)

  (二)活動進行中

  1、材料探索

  認識凸透鏡

  (1)首先請幼兒觀察感受凸透鏡的特點,摸一摸,說一說,凸透鏡是什麼樣子的。

  (2)提問:你們知道凸透鏡有什麼作用嗎?

  (3)用凸透鏡觀察書上的字型,請幼兒觀察現象,並說一說凸透鏡的特點:凸透鏡可以形成放大的像。認識凹透鏡

  (1)首先請幼兒觀察感受凸透鏡的特點,摸一摸,說一說,凹透鏡是什麼樣子的?跟凸透鏡有什麼不同?

  (2)提問:你們知道凹透鏡有什麼作用嗎?

  (3)用凸透鏡觀察書上的字型,請幼兒觀察現象,並說一說凸透鏡的特點:凹透鏡可以形成縮小的像。

  (4)引導幼兒說一說,怎樣用望遠鏡展開圖製作望遠鏡的鏡筒。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幼兒操作。

  3、總結: 聯絡生活,認識望遠鏡的用途,

  (三)互動課堂

  水滴和放大鏡可以把萊克放大。

  (四)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教師提問並進行作品展評

  1、總結: 望遠鏡是由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做成的。

  2、提問:書中科學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評:比比誰的望遠鏡看的最清楚。

  (五)總結延伸

  談話: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望遠鏡呢?

  (六)撕頁、成品、袋子帶回家。

  活動反思:

  聯絡幼兒生活實際。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在幼兒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中,關注幼兒的需求、興趣、經驗,引導幼兒科學探究,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使科學教育生活化,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有效的、重要的,也是科學的途徑和方法。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望遠鏡教案(附教學反思)4

  一、 磁鐵的特性

  1、 磁鐵除了能吸住小針,還能吸住什麼東西?在你們的桌子上有許多的東西,用磁鐵試一試,看能吸住什麼,並用筆把它記錄下來,能吸住的打勾,不能吸住的打叉。

  2、 幼兒操作,並記錄。

  3、 講解(表格一)

  4、 小結:磁鐵能吸住鉄和含有鉄的東西。磁鐵的力量很大,隔著東西或者放在水裡,它還是能夠把含有鐵的東西吸起來。

  二、 磁鐵的作用

  1、現在磁鐵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去,你知道磁鐵有什麼用處嗎?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磁鐵?(磁懸浮列車,指南針,音響的揚聲器,以及電冰箱的門上的密封墊.甚至兒時奶奶用磁鐵將家裡縫縫補補用的針都吸在一起以免丟失~~~如冰箱的門、電鈴、電飯鍋、門吸、磁性黑板、磁懸浮列車等回答均可。用到磁鐵的地方很多:五金磁鐵玩具手袋磁鐵 皮具磁鐵 門吸磁鐵 服裝磁鐵 磁療磁鐵 電子產品磁鐵 電聲、電機磁鐵 禮品盒磁鐵“)(垃圾處理場用大磁鐵分離出垃圾裡的廢鐵等金屬。)

  2、 由於磁鐵有磁性,所以會干擾訊號,比如電視機,手機,千萬別把磁鐵和有磁性的東西放在一起。

  三、 原理: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1、 看來大家對磁鐵並不陌生。老虎也知道磁鐵的作用,給自己裝上了磁鐵,也悄悄給兔子裝上磁鐵,老虎我追我追,我追追追,兔子你逃你逃,你逃逃逃。哈哈,兔子我抓住你了。怎麼辦?你有什麼辦法能讓兔子用磁鐵逃走嗎?

  2、 請你讓磁鐵和磁鐵在一起玩一玩,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磁鐵有兩邊,貼有同樣顏色的碰在一起就會馬上推開,不同顏色的碰在一起就會緊緊的連在一起。這是怎麼一回事?

  3、原來每塊磁鐵的兩邊都有著不同的磁性,我們分別把它們叫做南極,也用S表示;北極,就用N表示。(出示認識兩極)操作(表格二)。

  小結:一樣磁性的碰在一起就會推開,不一樣磁性的碰在一起就會緊緊地連在一起。我們也可以說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4、現在誰能來幫助小兔呢?

  5、總結:小朋友真聰明,科學家費了很大的勁研究才發現:磁鐵能吸鉄,隔著物體也能吸住鉄,還知道“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重大發現,我們小朋友一節課就知道,太了不起。

  四、遊戲:我是快樂的磁鐵人

  1、現在讓我們每個人也來當一塊小磁鐵,一面貼上“S”,一面貼上“N”,玩一個快樂的磁鐵人。當音樂停,你的“S”必須與別人的“N”相吸,否則就會被老虎吃掉。

  2、遊戲2遍,結束。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望遠鏡教案(附教學反思)5

  設計意圖:

  科學探索活動是幼兒園的典型活動,本次活動有兩大亮點:第一,選材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隨手可取、隨處可見的材料,透過連線讓孩子找到一些連線的方法;第二,是探索連線各種方法之外,還明白辦法總比問題多,這樣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信念,這將伴隨著孩子經歷小學、以後人生道路上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

  活動目標:

  1.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根據問題探索連線的方法,有解決問題的信心。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根據問題探索連線的方法,有解決問題的信心。

  活動準備:

  1.插塑積木、繩子、毛線、吸管、紙、橡皮筋等。

  2.用於板書的紙和筆、問號貼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穩定幼兒情緒:《心手相連》。

  2.遊戲:《連連看》,引入連線的探索。

  二、基本部分:

  1.提出問題。

  今天,看你們玩得那麼開心。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也想玩連連看,你能把它們連起來嗎?

  2.嘗試把準備的各種材料連線起來。(這個環節是讓孩子透過嘗試積累連線的經驗,探索連線的方法)

  (1)幼兒操作的時候觀察孩子操作過程,及時用準確地詞語概括出孩子連線的方法。

  (2)總結孩子的探索。

  3.出示問號,明白辦法總比問題多。

  4.嘗試不借助工具,把紙條連起來(這個環節是在材料上引發出活動的挑戰性)

  (1)教師:你能試試不借助工具,把紙條連起來嗎?

  (2)總結孩子的連線方法。

  三、結束部分:

  科學態度的提升。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的安排,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所以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兒觀察老師實驗的過程中,幼兒一直很安靜很認真地看著實驗過程。給幼兒提供感性經驗,幼兒在直觀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講述實驗的過程。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望遠鏡教案(附教學反思)6

  設計意圖: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和動物相互依存,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性,才能更好的去保護動物。因此我設計並組織了本次活動。重在培養幼兒的保護動物意識。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動物的情感。透過此次活動讓幼兒瞭解動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動物才取不同的睡眠方式是為了適應環境,保護自己。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動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動物採用不同的睡眠方式是為了適應環境,保護自己。

  2.樂意與同伴交流經驗,並用肢體動作表現,萌發探究動物奧秘的興趣。

  3.知道人睡覺的一些衛生常識,懂得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的重要性。

  活動重點:瞭解動物的睡眠姿勢。

  活動難點:瞭解動物的睡眠姿勢與環境的關係,知道不同的動物睡眠姿勢不同。

  活動準備:物質條件準備(教學圖片課件)

  幼兒的經驗準備(在平時讓幼兒看一些動物世界之類的影片或書籍)

  活動過程:一、觀看課件,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透過看課件讓幼兒瞭解人需要睡覺,引發幼兒思考動物是怎樣睡覺的呢?讓幼兒帶著問題去看下面的課件。幼兒表現出濃厚的學習積極性。)

  小朋友你們看,這位小朋友在幹什麼?(躺著睡覺)那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樣睡覺的嗎?

  二、觀看課件,引入主題。

  (教師透過播放課件動物的睡覺姿勢,引發幼兒的回答慾望以及表演的興趣。幼兒在看完課件表演的時候積極性很高。)

  1、馬是怎樣睡覺的`呢?(站著睡覺)。教師組織幼兒個別回答。哪位小朋友來模仿馬的睡覺姿勢(幼兒個別模仿,集體模仿)

  2、看這是誰來了?(刺蝟)它是怎樣睡覺的?(全身縮成一團睡覺)這是為什麼呢?(為了保護自己)

  3、以下所有動物都以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說出小動物的名稱、睡覺姿勢、並讓幼兒模仿。

  貓頭鷹:睜一隻眼睛,閉一隻眼睛睡覺

  丹頂鶴:用一隻腳站著睡覺

  蝙蝠:倒掛在樹上睡覺

  三、為什麼小動物的睡覺方式個不相同。

  (教師透過提問,引發幼兒探究動物奧密的興趣。幼兒在回答的過程中鍛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大部分幼兒能夠說出動物睡覺的方式為什麼不同。個別幼兒需要在教師的提示下回答)

  四、介紹一些正確的睡覺姿勢(ppt)

  如何正確的睡覺,以及良好睡眠方式的重要性。

  五、活動延伸:回家找找資料,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的睡覺方式。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望遠鏡教案(附教學反思)7

活動目標:

  透過實驗,讓幼兒簡單瞭解滅火器滅火的奧秘。

  活動準備:

  1、一次性杯子若干, 2至3釐米的短蠟燭若干,打火機,滅火器。

  2、醋,小蘇打,水。記錄用的筆和紙。

  過程實錄:

  1、出示滅火器,激發興趣。

  師:這是什麼?我們用它來幹什麼?

  幼:這是滅火器,滅火用的。

  師:說起滅火器滅火,這兒還有一個故事呢。

  (教師講述故事《滅火比賽》,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2、第一次操作。

  師:滅火比賽就要開始了,我們請運動員上場。(教師出示操作材料:水、醋、小蘇打,依次介紹“運動員”名稱,幼兒拍手錶示歡迎“運動員”入場。)

  師:今天的比賽是這樣的,我們把蠟燭點燃放在三隻杯子底部,分別請水、醋、小蘇打來滅火,以蓋住杯底為準。比賽前請你猜一猜誰能把火給滅了?把你的想法記錄下

  (1)、幼兒預測實驗結果,用自己看得懂的標記作記錄。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記錄的?

  幼:我用“X”表示不能滅火,用“V”表示能把火給滅了。

  幼:我用“O”表示能滅火,“△”表示不能滅火。

  (2)、幼兒分組操作進行驗證,並記錄操作結果。

  師:剛才記錄的只是我們的猜測,到底誰能滅火,要試過才會知道,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誰才是真正的滅火大王。

  (幼兒操作,教師提醒幼兒邊操作邊記錄,並要求幼兒倒入水、醋、小蘇打的時候要小心,不能碰到火,以蓋住杯底為準。絕大多數幼兒操作時很興奮,特別是當結果和自己的猜測相同時,簡直就是手舞足蹈,而當結果與猜測不同時,便會地發出嘆息或露出失望的樣子。更有個別幼兒因為有火而不敢操作,教師就鼓勵幼兒大膽嘗

  (3)、討論操作結果,對操作記錄進行講評。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的猜測和實驗結果是怎樣的?這回你們用什麼標記記錄?

  幼:我猜的和做出來的不同。我以為醋很酸,會把火酸滅了,結果沒有滅。我用“~”表示火滅了,“[{-}]”表示火還在燒。

  幼:我全猜對了,火全滅了。我用“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望遠鏡教案(附教學反思)8

  活動目標:

  1、觀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初步獲得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

  2、能簡單地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水果若干(蘋果、桔子、葡萄、桂圓)。

  2、每張桌子上放有水果,一盆水。

  3、水果卡片,記錄卡。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摸一摸。

  今天,我們小二班來了許多的水果娃娃,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些什麼水果?(領幼兒到桌子旁去看一看,摸一摸。)

  (水果是孩子們喜歡的食物,而這些水果又是孩子們比較熟悉的,這就能較好的跳動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想一想,猜一猜。

  1、這些水果娃娃想到水裡洗個澡,那請小朋友猜一猜,如果把它們放到水裡,會沉下去,還是會浮在上面?(幼兒猜測。)

  (猜想法是探索類活動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當孩子對水果放到水裡產生興趣以後,教師讓他們來想一想、猜一猜,一下子就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

  2、教師根據幼兒猜想和判斷,做記錄。

  (交流自己的猜想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也是孩子喜歡的形式,這裡我讓幼兒說,我來記,把他們的不同猜想記錄下來,讓幼兒知道每個人的猜想是不一樣的,更好地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為下一環節做了很好的鋪墊。

  三、試一試,記一記,講一講。

  1、教師提出要求,幼兒先操作,後記錄。(先拿一種水果,把它放在水裡,看它是浮在水面上還是沉在水底,然後記錄在記錄卡上。)

  (透過上一環節的猜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被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很想嘗試一下。於是我運用了操作探究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這一環節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在這次探索過程中我就鼓勵、引導幼兒多觀察,多操作,多實驗。瞭解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初步獲得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同時用貼圖片的方法記錄自己的發現。)

  2、請幼兒說說記錄結果。(邊說教師邊演示實驗,並把結果記錄在黑板上的記錄卡上。)

  3、教師提出要求,幼兒再次實驗。

  (由於第一次實驗後,出現了不同的實驗結果,所以我就安排了第二次實驗,讓幼兒透過再次實驗,再來判斷結果。)

  4、展示記錄卡。

  四、結束活動。

  師:除了這些水果,你們還知道哪些水果?(幼兒自由回答)請小朋友回家後,如果爸爸媽媽買了其它的水果回來,你也試一試,把它們放到水裡又會怎麼樣?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望遠鏡教案(附教學反思)9

  活動目標

  1、 嘗試開鎖,培養幼兒手眼協調的操作能力。

  2、瞭解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鎖。能清楚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

  3、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與合作精神,體驗遊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1、各種掛鎖、彈子鎖、暗鎖、抽屜鎖、單車鎖、摩托車鎖及其鑰匙。

  2、各類鎖的圖片各一張,鎖寶寶一個。

  3、密碼箱、魔術箱、跳舞娃娃各4個,獎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嘗試開鎖

  1、出示鎖寶寶,引出課題

  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它就是鎖頭寶

  寶。鎖寶寶說:“小朋友,你們好!我是鎖寶寶。今天我想請你們和我的朋友一起玩遊戲,你們願意嗎?”

  2、帶幼兒參觀各種鎖,交待玩鎖要求。

  小朋友,你們看,鎖寶寶的朋友是誰呀?對了,是各種各樣的

  鎖頭,你們會開嗎?我們現在就玩個開鎖的遊戲吧,大家注意了,待會你們要把自己開的是什麼鎖,你是怎麼把它開啟的告訴老師好嗎?

  3、幼兒嘗試開各種鎖。

  二、講述操作過程,聯絡生活了解不同類鎖的功用

  1、出示各類鎖的圖片,請小朋友看一看,找一找,把各種車鎖和門鎖進行分類。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認識的鎖?今天學會開哪些鎖?自己家裡用的是哪些鎖?並請部份幼兒示範、講述開鎖過程。

  3、 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什麼鎖?(如:汽車搖控鎖、電子插卡鎖、防盜報警鎖等)

  三、遊戲 開箱取寶

  1、出示密碼箱。小朋友,鎖寶寶看見大家這麼聰明、能幹,準備獎勵大家,為大家準備了各種禮物,禮物就放在這個箱子裡,現在小朋友都來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把箱子開啟,看看鎖寶寶送給我們的是什麼禮物。

  2、提問箱子為什麼打不開?

  3、教師講解並示範開密碼箱的方法。

  4、幼兒分組根據密碼開啟密碼箱,取出箱中禮物。

  四、遊戲 快快救出小娃娃

  1、小朋友,鎖寶寶送給你們的禮物漂亮嗎?我們也請鎖寶寶來看看我們的禮物吧。咦,鎖寶寶怎麼了,它為什麼哭了?原來呀,鎖寶寶的四個好朋友跳舞娃娃想去參加聯歡會,可是被魔術師用連環鎖分別鎖在四個魔箱中,你們願意幫助鎖寶寶救出跳舞娃娃嗎?

  2、教師講解遊戲規則和要求。

  3、幼兒分成四隊,團結協助,找鑰匙開連環鎖,營救跳舞娃娃。

  4、請跳舞娃娃跳舞,對小朋友表示感謝。

  5、請全體幼兒與娃娃一起跳舞,然後送娃娃去參加聯歡會,結束課題。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望遠鏡教案(附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1.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字,瞭解數字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2.感知數字排列順序的多樣化,體驗數字的有趣和神奇。

  3.能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積極與同伴交流。

  教學準備:

  1.每位幼兒自帶一件上面有數字的物品;課前與家長一起尋找生活中的數字。

  2.筆、號碼紙、空白聯絡卡人手一份,數字卡,小獎品。

  3.與數字相關的生活場景和物品照片的課件、襯衫盒等有數字的物品。

  4、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教學過程:

  一、講講我找到的數字

  1、引入:“前幾天,小朋友都從家裡帶來了一件有數字的東西,今天就讓我們來說一說,你帶的是什麼,上面的數字有什麼用?”

  2、教師出示襯衫盒,引導幼兒共同說說上面的數字。

  3、啟發引導幼兒尋找自己帶來的物品上的數字,說出不同數字所代表的含義,鼓勵幼兒相互交流,講述自己的發現。

  3、師生共同小結:生活中處處有數字。

  二、找找生活中的數字

  1、回憶生活中的有關數字,進一步感知數字的用途。

  (1)教師:生活中除了這些,你還在哪裡見到過數字?它們有什麼用?

  (2)觀看生活中有數字的實際場景或實物圖片。(找一找、讀一讀數字)

  2、討論:如果沒有數字,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3、師生共同小結:數字的重要性。物體上的數字還真多,有表示時間日期的,有表示地址的,有表示不同號碼的,有表示價錢的,有表示物體重量的,還有表示物體長短的,數字的作用可真大。

  三、玩玩數字遊戲

  1、師引入:數字不僅重要而且還很有趣,數字還會和我們做遊戲呢,下面我們就來玩一個“幸運號碼”的遊戲

  2、師幼遊戲,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熱情。教師給每位幼兒一張號碼紙(每張號碼紙上有3組號碼),請幼兒說出號碼紙上的數字,教師在小黑板上隨意更換五位數字的位置,幼兒核對號碼,與老師一樣的號碼即可中獎。遊戲反覆四次(可請客人老師編一次號碼、請小朋友編一次號碼)

  3、引導幼兒交流所排列的號碼進行比較,感知數字排列順序的多樣化。

  四、師生互留通訊錄

  1、教師談話:生活中還有許多數字,以後你發現了怎樣告訴我?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寫寫自己家的電話號碼。

  2、請幼兒在空白聯絡卡上寫出自己的學號及電話號碼。

  3、師幼互換互換電話號碼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望遠鏡教案(附教學反思)11

  活動目標:

  1、認識小麥的生長過程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2、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成珍惜糧食的習慣。

  活動重難點:讓幼兒瞭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活動準備:

  1、準備一整棵小麥,課件(麥粉製成的食品、麥稈製品、小麥生長過程掛圖一幅)。

  2、準備錄音機、磁帶、頭飾等。

  活動內容:

  一、開始部分:以變魔術的方式匯入活動,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活動過程:

  1、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觀察小麥的外形特徵。瞭解小麥的組成部分:根、莖、葉、麥穗。

  2、出示掛圖,結合提問幫助幼兒瞭解麥子的播種和收穫季節。

  ⑴ 小麥在什麼季節播種?(秋季)

  ⑵小麥在什麼季節收穫?(春末夏初)

  小結:秋天農民把麥子播種在地裡;第二年春天麥子長的綠油油地;到了夏季,麥子抽穗開花、結果,麥粒由白變黃,由軟變硬,說明麥子已成熟,農民伯伯要開始收割了。

  3、找一找,說一說。麵粉能製作出什磨食品,你還知道小麥的其他用途嗎?瞭解麥子的用途。

  小結:麥粒可磨成麵粉。麵粉可以做成饅頭、麵條、餃子、蛋糕、餅乾、麵包等。麥稈可編各種用品,如草帽、扇子、席子、提包。

  4、遊戲“麥爺爺找孩子”。

  請一個幼兒戴上小麥頭飾,當麥爺爺。其餘小朋友當面粉製品(把麵粉製品的圖片掛在幼兒胸前)。麥爺爺說:“我的孩子不見了,他們都變了樣,那些是我的孩子呀?”幼兒依次說:“我是麵包,我是麥爺爺的孩子。”“我是餅乾,我是麥爺爺的孩子。”……

  5、聯想活動:在夏季裡,小朋友還見過那些糧食作物?(豆子等)

  6、思品教育:聽兒歌《大饅頭,哪裡來?》。教育幼兒愛惜糧食,體會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

  三、結束部分:聽音樂作律動,出教室。

  四、活動延伸:泥工《製作麵食》。

  附兒歌:《大饅頭,哪裡來?》

  大大的饅頭哪裡來?

  白白的麵粉做出來。

  白白的麵粉哪裡來?

  黃黃的小麥磨出來。

  黃黃的小麥哪裡?

  農民伯伯種出來。

  伯伯阿姨勞動忙

  大家都要愛惜糧。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望遠鏡教案(附教學反思)12

  條條線兒怎樣來?

  【設計意圖】

  本學期,我們幼兒園開設了自己的園本課程,由於孩子們的父母大都是魏橋創業集團的工人,為了讓孩子們瞭解父母的工作,瞭解在我們生活周圍,和我們息息相關的內容,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和孩子們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園本課程的內容,如:線是怎樣來的、各種顏色的布、飛快的梭子等,而對於其中一些物品的生產過程,孩子們不瞭解,我們便利用家長資源,請家長幫助錄下紡織工人工作的影片,讓孩子們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

  本活動,我們選擇的是“條條線兒怎樣來”,在學習中,透過孩子們的觀察,探索,觀看影片,動手操作,逐步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從學習中獲得快樂。

  【活動目標】

  1、瞭解線是怎樣紡出來的。

  2、瞭解古代與現代紡車的不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材質、不同顏色的線若干,關於紡線的影片、古代的紡車、棉花若干、不同顏色的染料。

  重難點:瞭解線是怎樣紡出來的。

  【活動過程】

  一、探索不同的線,匯入活動。

  出示各種不同的線,請幼兒自由觀察,自由探索。

  師:“小朋友,你最喜歡哪幾條線?”(幼兒自由發言)

  師:那你們知道這些線是怎樣來的嗎?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二、出示影片:現代機器紡線工作的過程。

  與幼兒一起觀看,邊看,教師邊介紹,讓幼兒瞭解現在先進的紡線過程。

  教師:把棉花彈彈,去掉雜物,彈的蓬鬆,細軟,把棉花搓成大拇指粗細一尺餘長的紡條,再用紡花車紡成線,然後,經過經線、漿線、曬線等多道工序,最後上織布機。

  三、請幼兒觀看古代的紡車。

  師:剛才,我們一起觀看了現代機器紡線的的工作過程,現在請小朋友看這裡。

  教師出示紡車,做詳細介紹,讓幼兒瞭解。

  教師邊操作邊介紹紡車,使幼兒進一步瞭解古代紡線的過程。

  鼓勵幼兒也試一試,這種紡線的方法。

  四、我是小小紡線師。

  出示棉花,請幼兒互相討論,怎樣將棉花變成線。

  幼兒按照自己想的辦法動手操作實驗,教師進行小結,鼓勵幼兒再想辦法,幼兒多次操作實驗。

  (經過師幼多次動手操作實驗,終於將棉花搓成了線。)

  五、五彩線。

  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染料,為自己搓好的線,染上漂亮的顏色。

  六、請幼兒把五彩線拿到戶外晾曬。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用五彩線粘貼出各種有趣的圖形。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望遠鏡教案(附教學反思)13

  一、目標

  1、對物體在斜面滾動的現象感興趣,初步感受物體移動的速度與坡度大小、坡度面光滑度有關。

  2、能大膽地運用語言交流、表達,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的樂趣。

  3、養成細緻觀察和積極實踐的好習慣。

  二、準

  1、各種圓柱體積木若干,長方形木板

  2、毛巾若干

  三、過程

  1、匯入活動

  (1)出示圓柱體積木及長方形木板,要求幼兒說出其名稱。(這是什麼,它是什麼形狀的。)

  (2)告訴幼兒今天小圓柱和長方形要在一起做遊戲,小圓柱想請長方形幫忙,讓它活動活動,這時長方形有點兒發愁了,不知怎麼辦才好,小朋友你有辦法嗎?

  2、幼兒初次操作

  3、操作後提問

  (1)你剛才是用什麼辦法讓小圓柱動起來的?

  (2)請抬起木板的幼兒來示範。

  (3)這樣把木板抬起來就象滑滑梯。

  4、小結

  把木板抬起來一點,就象小朋友所說的象滑滑梯、也象斜坡、山坡。

  5、現在請小朋友去找一樣東西幫忙,把木板抬起來,然後讓小圓柱滾起來。

  6、幼兒再次操作

  提問:(1)剛才,你是請誰幫忙的,怎樣幫忙的?

  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把二塊木板的一頭放得不一樣高低,然後讓它滾,讓幼兒說一說二塊木板上的小圓柱哪一塊滾得快,哪一塊滾得慢?

  幼兒二人合作再次操作

  (1)提出要求,二人合作要注意些什麼?(團結、友愛、互相謙讓)

  (2)提問:二個坡上的小圓柱哪個滾得快,哪個滾得慢?

  得出結論:高坡上滾得快,低坡上滾得慢,一樣高的坡上的小圓柱滾得一樣快。

  7、怎樣讓二個小圓柱在一樣高的山坡上,滾得一個快,一個慢。

  8、幼兒操作

  (1)提出要求:(不能用手推)二人合作

  (2)告訴幼兒一邊桌上有毛巾和圍巾,假如需要他們幫忙的話去請他們。

  9、討論:小圓柱滾下的快慢。

  10、討論後總結:

  鋪上毛巾的滾得慢,木板上的小圓柱滾得快。

  11、這是為什麼?

  因為木板光滑,所以小圓柱滾得快,毛巾毛毛的所以滾得慢。

  12、小結:所以汽車要在光滑的馬路上開,如果在草地上開會發現什麼情況?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望遠鏡教案(附教學反思)14

  活動目標:

  1、感知自然界中動物種類的多樣性,知道動物與人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絡。

  2、知道動物之間的天敵關係,並能準確地給它們配對。

  3、培養幼兒熱愛動物的情感。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動物的課件。

  2、天敵動物的磁性圖片若干。

  3、幼兒對動物的知識經驗準備。

  活動過程:

  1、播放動物的課件,請幼兒說出動物的名稱及它們的習性等。

  先以動物的各種叫聲引起幼兒興趣,聽到聲音,說出動物的名字,然後播放動物的圖片,請幼兒說說它叫什麼名字,它長得什麼樣子。

  例:你聽到了什麼?(小青蛙的叫聲)對了,是小青蛙。有誰來說說看小青蛙長的是什麼樣子的?(待幼兒說完後播放圖片)

  2、出示配好對的天敵圖片,讓幼兒感知什麼叫天敵,還有哪些動物是天敵關係。

  出示圖片,看看老師手裡的圖片,是哪兩個小動物呀?那它們有什麼樣的關係呢?(它們兩個是敵人的關係,青蛙會把蟲子吃掉的)

  讓幼兒理解天敵 這個詞語的意思。

  那麼,你們還知道哪些小動物會是天敵的關係呢?幼兒討論後回答。

  3、無規則地擺放有天敵關係的圖片,請幼兒進行操作。

  大自然中間有很多很多的動物,所以就有很多對的天敵,我們請小朋友來找找看,哪兩種小動物是天敵的關係,找到以後請它們牽好手,有規律地放在邊上。

  配對完之後,請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和×××是天敵。

  4、瞭解動物對人的重要性,我們要保護小動物。

  我們人類離不開動物,動物和人類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絡,請幼兒根據自己所有的親身體驗說說有關事例。

  活動建議:

  1、在活動前多觀察動物外形、特點、習性,瞭解動物。

  2、可給幼兒觀看一些天敵在一起的片段,更形象地瞭解天敵的含義。

  活動延伸:

  可在區域活動中放置天敵圖片,讓幼兒自己配對,說說誰和誰是天敵,為什麼。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望遠鏡教案(附教學反思)15

  教材分析

  幼兒平時在吃飯後,或者臉上有東西的時候會去照照鏡子,但是他們不明白這裡面的科學原理。透過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在操作探索中瞭解鏡裡鏡外影像的關係,以及初步瞭解鏡面反射的原理,並聯系實際生活,讓孩子們感知鏡面反射原理為人類生活帶來的便捷。

  活動目標

  1、透過操作、觀察瞭解鏡裡鏡外影像的關係。

  2、初步瞭解鏡面反射的原理。

  3、培養孩子認真觀察的習慣。

  活動準備

  1、鏡子人手兩面。

  2、寫有幼兒自己名字的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探索鏡面反射現象。

  1、用鏡子照一照自己和教室裡的東西。

  :今天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塊小鏡子,你可以用它來照一照自己和教室裡的東西。一邊照要一邊動腦筋,你從鏡子裡看到了哪些東西,你看到這些東西時鏡子是怎麼擺放的?

  2、交流自己的發現。

  請小朋友回到位子後和小組裡的好朋友講一講自己的發現。

  你從鏡子裡看到了哪些東西,當時你是怎麼看的,鏡子是怎麼擺放的?

  3、:小朋友用鏡子看到了在我們身後和旁邊本來我們只用眼睛看不到的東西。這是鏡子的反射現象。

  二、探索鏡子內外影像的關係。

  1、討論生活中的反射現象。

  鏡子的這項本領用處可大了。能幫助我們人類解決很多問題。請你們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鏡子的反射原理。

  2、材料,幼兒操作。

  老師把你們的名字都寫在了紙上,現在請你將紙放在桌上然後用小鏡子在旁邊照一照,你仔細觀察一下,看看你能發現什麼。

  幼兒操作。老師巡視。

  3、小組交流。

  將你的發現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討論一下你們的發現一樣嗎?

  4、集體交流

  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發現。

  5、

  原來鏡子裡的東西和鏡子外的東西方向是相反的。有趣吧。你們觀察的真仔細。

  三、多面鏡子嘗試。

  1、小組操作。

  剛才小朋友只用了一面鏡子就發現了鏡子的小秘密。老師這裡還有很多鏡子,你試一試用兩面鏡子一起照名字,看看和剛才又有什麼不一樣。

  一邊照一邊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看看你們看到的現象一樣嗎?

  2、集體交流發現。

  四、延伸。

  :鏡子的秘密真多,看來我們光靠上課的時間是發現不完的。老師會把小鏡子放在區角里,你們可以去繼續探索觀察,發現它的更多的秘密。

  那如果同時用很多面鏡子一起照,又會看到什麼呢?你可以和小小朋友試一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