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則》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寓言二則》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寓言二則》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寓言二則》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能借助註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共同學習了兩文言文,初步感知了文言文特有的魅力,文言文以它特有的語言特點及其微言曉大意的風格統領中華文章幾千年。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外一文章《古代寓言兩則》。

  二、學習文章。

  1、配樂讀文,感知意境。現在老師和著這首古樸的樂曲,朗誦這文章,請同學們跟我一起讀......

  2、三步學習,瞭解大意。

  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請同學們隨著學習嚮導,來理解文章。

  (1)出示學習嚮導:自學課文,結合註釋,理解詞句的含義。實在解決不了的,在小組間合作解決。

  (2)學生根據自學嚮導的要求進行自學。

  (3)全班交流質疑。教師重點指導句子:“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3、把句子的意思連起來,練習講解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1)自己練習。

  (2)全班彙報。

  (3)同學。

  第2課時

  一、自讀自悟,能通讀懂每句話。

  1、學習《鄭人買履》。

  2、自讀課文,結合注視瞭解詞句的含義。

  3、全班交流文章的含義。

  4、練習朗讀,教師與學生進行評議。

  二、講故事,理解寓意,聯絡生活。

  1、自己練習講故事。

  2、小組交流,進行推選,全班彙報,集體評議。

  3、理解寓意:鄭人買鞋可笑嗎?為什麼?你能悟出這則寓言蘊含的道理嗎?

  4、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

  三、熟讀、背誦課文。

  1、分角色朗讀,體會寓言的含義。

  2、完成書後練習題,領會“之”的不同含義。

《寓言二則》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會5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註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對話中的關鍵性的話語展開思考、討論。

  教學難點:弄懂寓言的寓意,並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教學過程:

  一、成語匯入,揭題設問

  1、分兩組比賽說成語,要求必須來自寓言故事。

  2、說說寓言有什麼特點。(假託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代寓言兩則》中的其中一個寓言故事《矛與盾》。(板書課題,指導學生寫好“矛與盾”三個字)

  4、說說讀了課題,讓你產生了哪些疑問?(矛與盾各是什麼樣的,分別用來幹什麼?這則寓言故事講了件什麼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二、自主學文,釋疑懂理

  (一)解題(解決第一個問題)

  課件出示插圖及註釋,引導學生了解矛與盾各自的作用。

  (二)讀通

  1、教師範讀,提出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斷句停頓。

  2、學生自己練習把語句讀通順,讀流暢。。

  3、指名2-3名學生讀課文,由學生糾正朗讀中出現的問題。

  4、齊讀全文。

  (三)讀懂(解決第二個問題)

  1、自讀課文,結合課後註釋,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說不通順的語句,就在書上標出來。

  2、將自學所得及疑問在四人小組中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質疑相機出示重點句子。

  句子一: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A:學生嘗試說句意,教師引導學生用現代語言說明白,說通順。板書“堅”

  B:想一想,“譽之曰”的“之”指的是什麼?

  C:這個人是怎樣誇讚的呢?你能讀好這個句子嗎?

  句子二: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A:提示:於,對於。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嘗試說句意。板書“利”

  B:你能讀好這個句子嗎?

  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A:學生嘗試說句意。引導將“穿透”換一種說法。板書“何如”

  B:想一想,問話的人是出於什麼目的問這句話的?應該怎樣說好這句話?(引導學生以年輕人和老年人這兩種不同的身份來說好這句話。)

  3、練習把整個寓言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指名講。

  (四)明理(解決第三個問題)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練習把這個故事演出來。(提示:根據你們小組的實際情況,可以採用課文的原話,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解,豐富故事中的情節,表演時要注意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

  2、選擇兩個小組上臺表演,學生評議。

  3、看了這樣一個故事,你有問題嗎?(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其人弗能應也”?)學生透過討論可得出:這個人不論怎樣回答,都會和自己剛剛說過的話相牴觸。進而教師乘機揭示成語“自相矛盾”)

  4、進一步討論:你覺得這個人可笑嗎?可笑在哪裡?

  5、情景延伸:這個人被這麼一問,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裡,他長吁短嘆,非常懊喪,這時,他的一位好友來到他家中,瞭解了情況後,就熱心地開導他。就請你扮演他的朋友來開導他,好嗎?(教師扮演賣矛與盾的人,請學生在稍作準備後上臺表演,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明確寓意。)

  6、現在,我們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語言和行動不一致,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碰到過類似的事情嗎?與同學交流一下。

  三、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基礎性作業: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實踐性作業:排練課本劇《矛與盾》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字和一個多音字“燕”,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到朗讀課文。

  3、能講述“鷸蚌相爭”的故事。

  4、瞭解這個成語故事的內容,懂得“互不相讓,只能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1個生字,一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

  2、瞭解故事內容,並懂得成語背後的含義。

  教學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鷸蚌的圖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同學們,透過課外閱讀你一定又知道了許多成語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講給大家聽聽嗎?學生自主彙報積累的成語故事。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新的成語故事《鷸蚌相爭》,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認識“鷸、蚌”兩個字。教師出示圖片,介紹鷸和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讀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學生在小組內輪流讀課文,並交流識字方法。

  3、教師檢查識字情況,抽讀生字卡片,正音。

  4、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開火車。

  擺脫趙國燕國罷兵懶洋洋勸說夾住

  鷸蚌相爭毫不示弱魚翁佔便宜

  5、找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6、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7、指名朗讀課文,評一評,你認為他讀得怎麼樣。

  三、學習會寫字。

  1、出示會寫字,讀一讀。

  2、同桌說詞,看誰說的多。

  3、學生識記生字,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樣寫這些字才好看呢?

  4、說說你的發現。

  5、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範寫。

  6、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7、書寫評價。

  作業:

  1、讀課文。

  2、寫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聽寫生字。

  2、出示帶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二、聽故事,瞭解課文內容

  1、聽故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指名回答。

  2、自由讀課文,看看透過讀你又有什麼收穫。

  3、提出你心中的疑問,全班交流。

  三、朗讀感悟

  1、學習課文3、4、5自然段。

  (1)自由朗讀這一部分。

  (2)出示插圖:學生觀察,用自己的話說圖意。

  (3)找一找,課文的哪一自然段寫了這副圖的情景呢?指名讀一讀。

  (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動詞,畫上“—”。

  (5)出示小黑板:

  河灘上有一隻蚌,它舒服地()了蚌殼……結果把鷸的長嘴()了。

  (6)哪一個詞寫出了蚌收攏蚌殼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連忙”說一句話嗎?

  (7)指導朗讀。

  (8)學生自由讀4、5自然段,想想該用什麼樣的語氣的讀呢?

  (9)同桌間互相朗讀,讀後全班彙報朗讀,分男女比賽讀課文。

  (10)鷸蚌相爭誰輸誰贏呢?請大家讀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麼?

  從哪一個詞可以看出魚翁十分輕鬆的抓住它們倆呢?

  (毫不費力)

  分組討論:魚翁會對他們說些什麼呢?鷸蚌它們聽後又會說些什麼呢?

  全班反饋。

  (11)齊讀課文3、4、5自然段。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

  3、分組說說故事。

  4、指名說故事。

  5、學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收穫呢?

  6、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講解。

  7、學習課文1、2、7、8自然段。

  8、默讀這一部分,從這裡你知道了什麼?指名反饋。

  四、拓展

  你現在明白了“鷸蚌相爭,魚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學生自由回答。

  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了什麼啟發呢?

  齊讀課文。

  作業:

  1、讀課文。

  2、把故事講給家裡人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