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能透過彎管嗎》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它們能透過彎管嗎》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它們能透過彎管嗎》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意圖:我在科學區投放了一些直管玩具,孩子們用沙子、小石子、小珠子等做實驗,發現它們有的能透過直管,有的不能,從而產生了一個個的“為什麼”。我抓住孩子們的`這一興趣點和探究點,在玩直管的基礎上增加難度,引導孩子進一步探究哪些材料能穿越彎管,意在透過操作活動和觀察活動激發孩子們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感知到身邊一些科學現象的基本原理,由此初步培養正確的科學態度,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

  活動目標

  1.在猜想、操作驗證活動中體驗探索與分享成功的樂趣。

  2.能動手操作驗證哪些物體能透過彎管,懂得實驗是驗證猜想的方法。

  3.喜歡動手操作,會觀察記錄實驗結果,樂意將操作結果告訴同伴。

  活動重點:探究哪些物體能透過彎管,懂得實驗是驗證猜想的方法。

  活動難點:想辦法讓毛線快速透過彎管。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觀察生活中有哪些管子,是用來幹什麼的;活動前帶幼兒一起玩鑽管道的遊戲。

  2.物質準備:人手一份記錄表、筆、彎管,每組一筐操作材料(鉛筆、石子、木棍、毛線、螺絲帽、打氣筒等),手電筒一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討論的興趣,瞭解管子的多樣性

  1.師:剛才我們一起玩鑽管道的遊戲,小朋友們走得很快,可是老師覺得彎腰在管道里面走很慢,這是為什麼?

  2.你在生活中見過什麼樣的管子?是幹什麼用的?

  二、猜想並記錄哪些物體能透過彎管

  1.出示彎管 ,引導幼兒觀察、猜測:這個管子是什麼樣的?猜一猜哪些物體能透過彎管。

  2.引導幼兒認識準備好的各種材料,猜想並記錄:你們覺得哪些材料能透過彎管?請把你的猜想結果記錄在這張表格上。(引導幼兒用對錯號等方式記錄自己的猜想結果)

  3.幼兒猜想並記錄。

  4.幼兒交流自己的猜想結果,教師根據情況提出問題:你為什麼覺得螺絲帽(毛線)能(不能)透過彎管?還有誰的猜想結果跟他的不一樣?

  5.小結:有的小朋友認為能透過,有的小朋友認為不能,這些物品到底能不能透過彎管?用什麼辦法來驗證一下你們的結果呢?

  三、幼兒操作,驗證哪些物品能透過彎管,哪些不能,並記錄交流實驗結果

  1.教師提出操作要求:每一種提供的物品都要實驗,並把操作結果記錄在表格上。

  2.幼兒利用彎管和各種材料做實驗。

  3.鼓勵幼兒大膽實驗並做好記錄,教師指導。

  4.請兩三個幼兒交流實驗結果,教師根據結果引導幼兒

  小結:螺絲帽、石頭為什麼能透過去呢?(小、硬)木棍為什麼不能透過去?(比管子粗)鉛筆為什麼不能透過彎管?(又長又直又硬)打氣筒打出來的空氣看不見,你是怎麼知道它透過彎管了呢?毛線為什麼不容易透過彎管?

  5.出示毛線:誰能想辦法讓毛線快速穿越彎管?幼兒討論並示範幫助毛線透過彎管的辦法。(把毛線系在螺絲帽上;用嘴吹;打氣筒打氣等)

  四、引導幼兒明白“實驗是驗證猜想”的方法

  1.提問:我們每個人的猜想和實驗結果是一樣的嗎?要想知道結果究竟怎樣,應該怎麼做?

  2.師:一些東西不容易透過管道 ,容易堵塞,生活中要注意什麼?

  3.出示手電筒:手電筒發出的光能透過彎管嗎?我們到科學區裡再去實驗探索吧!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投放手電筒、鐵絲、彈簧等材料,引導幼兒遷移經驗,進一步深入探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