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和海豚》教案範文

《海藻和海豚》教案範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海藻和海豚》教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課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它們生活在哪裡》中的第三課,繼認識動植物的陸生環境(沙漠和草原)之後很自然的過度到了認識動植物的海生環境。擴大了學生的認識範圍,同時也將在前兩節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再一次經歷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實驗驗證(或查閱資料、獲取資訊、評價資訊)-- 作出結論-- 表達交流的探究過程。以鞏固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意識和興趣。

  本課由五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交流關於海洋生物的已有知識和經驗。這個話題極有可能是學生表現欲極強的話題,課堂會變成一個非常好的交流資訊的場景,能使學生體會到表達與交流對學習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思考並討論關於海洋還想研究的問題。如能營造出開放的民主的課堂氣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第三部分:探究海洋藻類適應環境的本領。探究的方式是思考、比較、想象、驗證結論、交流。第四部分:探究海豚適應環境的本領。探究的方式是假設、實驗、結論、交流。第五部分:進一步探究其它海洋生物適應環境的本領。探究的方式仍然是假設、實驗、結論、交流。在第三、四、五部分的探究活動中,學生認識到海洋生物適應環境的本領和環境對它們生存的影響,有利於學生形成生物和環境是相互影響的,應該和諧共存的科學意識。

  本節課的教學資源非常豐富。例如從生活中的海帶、紫菜、參觀海洋館,到影視作品中相關的美麗畫面以及像《海底兩萬裡》那樣的兒童十分喜愛的科普作品,學生可能接觸的都比較多。圍繞教材提供的基本框架,精選精用好這些教學資源,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身邊事物開始逐步的認識一些海洋生物及它們的生存環境是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

  本課非常適宜使用引導性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親自實施與體驗的探究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來承載探究的內容和培養學生人也應該和海洋和諧共處、愛護海洋的意識與觀念。教學目標就會順利的得以實現。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透過查閱書刊及其他資訊源,蒐集有關海洋及海洋生物的資訊;

  ●能從"這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等角度對海洋生物的形態特點提出問題,並提出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

  ●能透過交流與分析,探究海洋生物與海洋環境的適應性。

  知識與技能

  ●觀察海洋生物的外形,並將觀察的結果和它們的生活相聯絡,認識海洋生物適應環境的本領;

  ●認識環境對生物生長、生活習性等多方面有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形成"想知道、愛提問"、"大膽想象"的科學學習意識;

  ●透過交流分析海洋生物適應環境的'本領,體驗大自然的奧妙,激發學生不斷探索的興趣;

  ●意識到合作與交流、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對於科學探究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設計

  一、匯入

  談話:同學們,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展示水發海帶的標本並巡視),你們的紫菜標本都做好了嗎?

  學生嘰嘰喳喳,回答或拿出自己的標本,甚至摸一摸老師做的標本。

  【評析】檢查上一節課後佈置的動手做作業:在家中或乾貨市場觀察水發海帶紫菜的形狀並做出紫菜的標本。海帶紫菜是常吃的食品,學生完成上述作業難度不大。儘管他們做的紫菜標本可能不好,只要他們動手做就行了。教師把情況記入平時評價表中。這樣會使學生形成一種家庭、社會、大自然中處處都有科學的認識,養成處處留心、事事觀察、注意收集資訊資料的良好習慣。

  二、認識一些海洋生物

  1、(投影第九頁上的第一幅圖)談話:歡迎同學們上講臺把自己認識的海洋生物指給大家看。

  2、學生爭先恐後地上講臺指認自己知道的海洋動植物。

  3、教師根據情況表揚或幫助。

  【評析】讓學生多上講臺,鍛鍊他們敢於大膽的表達和交流,除了表現自我會提高他們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外,還會使他們體驗到在交流中能聽到別人說出自己不知道的知識。有利於學生從小養成善於觀察、敢於表達、願意交流的習慣。

  三、思考並討論關於大海還想研究的問題

  1、談話:同學們都很喜歡美麗富饒的大海,關於大海,你還知道些什麼?還想研究些什麼?

  2、學生討論。

  3、教師根據學生討論情況進行鼓勵和概括出一個要研究的問題。

  【評析】這是一個開放度很大的看似可有可無但卻很重要的話題。學生會興高采烈的說出一些很有價值的想法,有些可能是教師也想不到的問題,有些也可能離題千里漫無邊際。教師若能智慧地"引"和"導",既能讓學生放開膽子去想去說,又不讓離題的學生感到尷尬。這個話題組織的好的話,就會點燃學生心中的科學啟蒙之火花,甚至會影響他們今後的學習和工作。

  四、探究海藻適應環境的本領

  1、(投影第九頁第二幅圖)組織學生觀察比較這些海藻中有沒有海帶;討論它們和海帶有哪些相似之處,為什麼要長成這樣的形狀;猜想海藻生長在淺海的原因。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

  【評析】認真的觀察和比較;得到事物相同或不同的結論;敢於大膽的想象,合理的解釋自然現象;不僅是科學探究的內容和方法,也是學習科學的方法。學生透過這些活動不光是得出海藻有適應環境的本領的結論,更重要的是他們親歷了這樣的活動,會初步的形成在類似的情況下進行這樣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五、探究海豚適應環境的本領

  1、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形容海豚長相的詞句。

  2、組織學生比較海豚、大白鯊、虎鯨身體形狀的相似之處(特徵),猜想這些特徵有什麼優點?

  3、組織學生做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4、全班交流。

  【評析】海豚是學生非常喜愛的海洋動物,鯊魚和鯨魚也是學生經常聽到或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海洋動物,容易在一種親近感中概況出它們身體形狀的流線型特徵。然後又經歷了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的過程。這是比較典型的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學生親歷了這一過程,會使學生逐步掌握進行科學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步驟。這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六、進一步探究其它海洋生物適應環境的本領

  1、組織學生討論、假設水母和大多數魚類身體的顏色與生存的關係。

  2、組織學生做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

  3、全班交流。

  4、播放海洋遭受汙染、海洋生物遭受禍秧的錄影畫面。

  5、師生小結。

  【評析】在上一部分內容的基礎上,過渡到水母、大多數魚類身體的顏色,擴大了學生的認識範圍,也進一步加強了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意識和技能。同時在認識海洋生物和海洋環境相互影響的基礎上,體會到人也是動物,也應該和海洋友好和諧共處。不應該再讓海洋遭受汙染、海洋生物遭受毒害甚至死亡的事情發生了。

  教學片斷賞析

  探究海藻適應環境的本領的教學環節

  師:(承接第二部分內容)同學們都快成小小海洋生物學家了,現在我們就來研究一個有關海藻的問題好嗎?(投影出第九頁第二幅圖)唉呀!我們還不認識這些海藻,怎麼辦?

  生:查書唄。

  師:查哪些方面的書?

  生:海藻是植物,應該查植物名稱方面的書。

  生:再小點範圍,是海洋植物方面的書。

  生:還可以去海洋研究所問科學家。

  生:還可以到科學教育網上去查呢。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下課後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查閱資料,搞清楚一種海藻的名稱。現在我們可以按照這些海藻的顏色把它們叫做紅藻、綠藻、藍綠藻、褐藻。誰能說說這些海藻中有沒有海帶?為什麼?

  生:有海帶,最左邊的那一種紅藻不就是帶子形的嗎!

  生:沒有海帶,你看海帶標本,是褐色的而且很長。

  生:對,你吃過紅色的海帶嗎?

  生:(同意)這些海藻裡沒有海帶。

  師:只要仔細觀察比較了,就不難得出結論。同學們再看一看這些海藻和海帶有相同的地方嗎?

  生:都有一個根。

  生:葉子不管是窄是寬都是帶形的。

  師:猜一猜它們為什麼要長成這種樣子?每個小組選一個問題來研究。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師:現在每組派一個代表,說說你們的理由。

  生:長成帶狀,表面又很光滑(海帶和裙帶菜都是這樣的),是不是為了減小它們對海水的阻力?防止它們被海水沖斷。

  生:根起固定作用。無根之草誰見過呀,再說啦,沒有根它們怎麼長啊。

  師:這個根啊只是用來固定海藻防止它們被海浪衝走。它沒有陸地植物的根要吸收養料和水分的作用。所以科學家把它叫做假根或叫做固著器。

  生:我們小組研究的問題是有些海藻的葉子上長小球的作用。但我們不知道那些小球是實心的還是空心的,如果是空心的,它的作用是幫助葉子直立起來。

  師:你們非常聰明,猜的很對。葉子上的像小球一樣的東西是空的叫做氣囊。就是為了幫助葉子漂浮直立起來,接受到更多的陽光照射。

  生:(興奮之極)我們說對了!

  師:誰還能說一說這些海藻為什麼不長在深海中?

  生:深海里水深會把它們壓死的。潛水員出海面時是要慢慢減壓的,說明深海里的壓力是很大的。

  生:深海里沒有陽光溫度很低會把它們凍死的。再說沒有陽光也就沒有了能量的來源。

  生:深海水裡空氣也很少會把它們悶死的。

  生:(同意)所以它們只能生活在淺海里。

  師:同學們非常聰明。如果把剛才那些內容總結成一句話,你想說什麼?

  生:海藻適應環境的本領是環境逼出來的。

  生:說得精彩點,那叫海藻和環境相互影響,和諧共處。《人和自然》中不是常這樣說嗎!

  (學生大笑。)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但我們能肯定我們的觀點就是正確的嗎?.

  生:應該是正確的。

  生:不行!應該找證據來說明。

  師:怎樣找證據?

  生:做實驗。

  生:不行!海邊那麼遠,更重要的是海藻從小長到大得多長時間!

  生:找間接的證據。別人只要證明過了,不也就說明我們正確了。

  師:對,收集資料。別人的實驗、結論只要是正確的,都可以拿來作為自己的證據來使用。(播放《種植海帶》或其它相關的科教片的片斷)

  生:(歡喜雀躍)我們說對啦!我們成功啦!

  【片斷評析】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認識海藻適應環境的本領和環境對海藻的影響。其教學過程的組織,趣味性強,寓含滲透的東西比較多。首先,教師故作"不知",增強學生尋找、查閱資料、獲取資訊的意識和習慣。接下來,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大膽猜測、合理解釋、尋找間接證據。這些活動其實都滲透著科學方法的教育,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又增強了對科學探究方式方法多樣化的認識。毫無疑問,那份成功感的體驗會變成科學學習的強大動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