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上的“人造屏障”教案
列車上的“人造屏障”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列車上的“人造屏障”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列車上的“人造屏障”教案1
教學目標:
1、自學字詞,積累詞語“舒適快捷、座無虛席、扶老攜幼、閉目養神、竊竊私語、緩兵之計、面紅耳赤、急中生智、眾目睽睽”;聯絡課文內容理解“人造屏障、肆虐、騷動、眾目睽睽、不諳”等詞語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覆述課文講述的這個動人的故事。
3、能感受到澳大利亞人民的熱情和文明。
教學重點、難點: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覆述課文講述的這個動人的故事。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可以體現一個城市的整體素質,那麼大家知道文明素質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嗎?
學生交流(公共場所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座、耐心熱情地回答詢問;友善對待外來人員;愛護綠化;遵守公共秩序……)
2、今天,我們就來到一個國際化的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澳大利亞的墨爾本,看看那裡發生的一件事情。(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質疑
預設問題:什麼是屏障?
“人造屏障”又指什麼?這裡的引號有什麼作用?
為什麼會出現“人造屏障”?
……
二、自讀課文,感知大意。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完成填空:
第1、2節簡要介紹了墨爾本輕軌的(車況)和(人們文明乘車的表現)。
第3——6節生動地敘述了我們在一次乘坐輕軌列車時,(熱心的澳大利亞人民)自發地用(“人造屏障”)幫助我們化解了(小外孫的“撒尿危機”)的事情。
三、感情朗讀,複述課文
1、學習第1、2節
(1)讀課文,說說從中你瞭解到了什麼?
交流:澳大利亞人非常文明。哪些地方看出?
交流並出示:
陳舊 寬敞整潔 舒適快捷
上班高峰 座無虛席 紛紛讓座
環境安靜 閱讀書報 閉目養神 壓低嗓門 竊竊私語
(2)有感情地朗讀第1、2節。
(3)用上“雖然……但是……”;“要麼……要麼……”;“不是……而是……”複述課文第1、2節。
2、學習第3——6節。
(1)指名讀,思考:“人造屏障”指什麼?
(2)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的“人造屏障”?(為了幫助要撒尿的小外孫解決燃眉之急。)
(3)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默讀第3——6節,用浪線劃出“我”和女兒告誡、提醒、責備的語句;用直線劃出小外孫變化的有關語句。
交流,品讀這些語句,抓住關鍵詞體會“撒尿危機”。
(4)小外孫的這聲嚷嚷,猶如在平靜的水面擲了一塊石頭,原本靜悄悄的車廂,頓時掀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騷動”一詞與前文的哪個詞語相呼應?(第2節中的“安靜”),“騷動”是對安靜環境的破壞,進而轉為“牽動”,牽動什麼?齊讀第5節。
(5)展開合理想象,填空:
面對小外孫吵著要撒尿,有的說:“( )?”有的說:“( )。”還有的說:“( )。”
小外孫的“撒尿危機”牽動了滿車廂乘客的心。一位金髮女郎 ,
一位蓄著絡腮鬍子的長者 , (誰,怎麼做) ……
(6)複述方法指導。
四、總結交流
1、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2、墨爾本被評為世界上最適宜於人類居住的城市。這不僅僅是因為它風光秀麗、空氣清新,更因為它充滿了人情味,時時讓人感到溫馨。在商店裡、在車站上、在路上,隨處可見的是微笑。透過這個故事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澳大利亞人民的熱情和文明。
板書設計:
列車上的“人造屏障”
澳大利亞人 小外孫(撒尿危機)
化解
教學效果反饋:
教學從課題入手整體進入,讓學生自主質疑,解疑。根據預習說說對“屏障”一詞的理解,然後說說列車上的“人造屏障”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人造屏障”的。從課題出發概要地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時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接著,讓學生初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內容。本環節旨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瞭解課文的主要人物和故事大概。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整體感知了課文大意。
複述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說,還處於實踐階段。課堂上,我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班中已有部分學生能借助填空,將這個小故事複述出來。但是仍有一些孩子無法達到這個要求。
列車上的“人造屏障”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舒適快捷、座無虛席、扶老攜幼、閉目養神、竊竊私語、緩兵之計、面紅耳赤、急中生智、眾目睽睽”;聯絡課文內容理解“人造屏障、肆虐、騷動、眾目睽睽、不諳”等詞語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覆述課文講述的這個動人的故事。
3、能感受到澳大利亞人民的熱情和文明。
二、教學重點
1、聯絡課文內容理解“人造屏障、肆虐、騷動、眾目睽睽、不諳”等詞語的意思。
2、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複述課文。
三、教學難點
1、展開合理想象,創造性地複述課文。
2、感受澳大利亞人民有著良好的公民意識,都能很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四、教學準備
1、老師:相應的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將課文讀通讀順,試著聯絡課文內容理解“人造屏障、肆虐、騷動、眾目睽睽、不諳”等詞語的意思。
五、教學設計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可以體現一個城市人民的整體素質,大家知道文明素質是指哪些嗎?學生交流。
(公共場所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座、耐心熱情回答詢問;友善對待外來人員;愛護綠化、遵守公共秩序……)
2.今天,我們就來到一個國際化的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澳大利亞的墨爾本,看看那裡發生的一件事情。
板書課題: 28列車上的“人造屏障” 齊讀課題
3.學生質疑。
可能提出的問題:
(什麼是“屏障”?“人造屏障”的意思是什麼?在文中指什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人造屏障”?為什麼打引號?……)
4.交流:透過預習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剩下的問題在後面的學習中一一解決。
(二)自讀課文,感知大意: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默讀課文,完成填空:
本文1、2節簡要介紹了墨爾本輕軌的( 車況 )和(人們文明乘車的表現)。
3—6節生動地敘述了我們在一次乘坐墨爾本輕軌列車時,( 熱心的澳大利亞人民 )自發地用( “人造屏障” )幫助我們化解了( 小外孫的“撒尿危機” )的事情。
(三)感情朗讀,複述課文:
1、學習1—2節
(1)讀課文,說說自己的感受,從1、2小節中瞭解到什麼?
學生交流:澳洲人非常文明。哪些地方看出?
交流出示:
陳舊 寬敞整潔舒適快捷
上班高峰 座無虛席紛紛讓座
環境安靜 閱讀書報閉目養神壓低嗓門竊竊私語
(2)有感情地朗讀好1、2小節。
說明:多讓學生個別讀一讀,感受安靜文明環境,讓其身臨其境。
(3)請用上“雖然……但是……”;“要麼……要麼……”;“不是……而是”選擇一個內容說說。
(4)根據所出示的詞語連起來複述課文1、2節。
說明:先讓學生運用關聯詞選擇一個內容說說,再根據所出示的詞語連起來複述,由易到難,設定坡度。從而讓學生了解到澳洲人的文明素養很高,他們有著多麼良好的公民意識,人人都能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5)澳大利亞人的文明素養很高,平時是這樣,遇到特殊情況也是這樣。
2、學習3—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