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的秘密》活動教案

《彈性的秘密》活動教案

  濱州市濱城區楊柳雪鎮實驗幼兒園 馬桂芳 創作意圖:一個小女孩的辮子散開了,我找了一根皮筋給她扎辮子,其他的小朋友都圍過來觀看,忽然一個小朋友好奇的問:“老師,皮筋為什麼能拉長?”其他的小朋友也七嘴八舌的問:“老師,我褲子上的鬆緊帶為什麼也能拉長?”我說:“因為皮筋、鬆緊帶有彈性。”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問:“什麼是彈性?”望著孩子一雙雙好奇、求知的眼睛,我決定和孩子一起探索彈性的秘密,瞭解有關彈性物體的特徵,以及彈性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

  一 活動目標

  1. 透過探索活動,發現彈性秘密,瞭解關於彈性物體的特徵以及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2 .激發幼兒對彈性現象的好奇心,引導幼兒操作學習和發現學習,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和對科學的探索精神。

  二 活動準備

  準備鬆緊帶、彈簧、海綿、皮球、棉花、氣球、橡膠等各式各樣的彈性物品。

  三 活動過程

  1 看——引發學習動機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有趣好玩的東西,現在先拿出兩件,想請小朋友認認他們叫什麼名字?(先拿出鬆緊帶,彈簧讓幼兒回答。)

  師:現在老師變個魔術,小朋友仔細的觀察

  把小彈簧放在桌子上,用力壓它就矮了下去,鬆開手,它就恢復原來的樣子;用手拉橡皮筋,它就變長了,鬆開手,也變回原來的樣子。

  2 玩——試試感覺

  現在我把拿來的.許多實物,都拿出來請你們自選一件玩,感知他們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教師引導幼兒邊玩邊觀察,但不要限制幼兒玩法。)

  3 講——發現秘密

  (1)請小朋友說說你玩的物品叫什麼名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它們都能變。)

  (2)小交流:你玩的東西是怎樣變的?(變大、變小、變長、變短、變高、變矮、變粗、變細。)

  (3)小討論:現在再請小朋友玩玩、試試、想想,說出它們為什麼會變?(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操作體驗,講出原因,允許有不同,做出不同的解釋。)

  (4)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玩的皮球、棉墊、鬆緊帶、氣球、拉力球、彈簧稱等,只要你用力壓它、拍它、拉它、吹它,就會變,或者變大了,或者變矮了,或者變長了、變粗了,你一鬆開手,它就恢復了原來的樣子。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它們共同的原因是都有彈性。(讓幼兒學說“彈性 ”)

  4、找――擴散思維,豐富生活經驗

  師:彈性的東西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許多,例如:鬆緊帶、彈簧、海綿、皮球、棉花、氣球、橡膠等。人們也利用彈性材料製作樂器,如風琴、手風琴、鋼琴等。

  現在請小朋友動動腦筋,從多方面想一想,你還看見哪些東西和我們今天玩的東西一樣有彈性?

  找一找班級、幼兒園內有哪些彈性物品?(蹦跳床、輪胎、皮球等)

  找一找你身上有那些彈性物品?(鬆緊帶、皮筋等)

  找一找你家裡有那些彈性物品?(沙發、席夢思床等)

  體驗

  組織幼兒跳蹦蹦床,玩拉力器,吹氣球,再次感受彈性,鞏固對彈性的認識。

  四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玩玩有彈性的物體。

  手工課上讓幼兒用有彈性的材料進行小製作。

  五 活動反思

  透過看看、玩玩、找找、講講、體驗等活動形式,激發了幼兒對彈性現象的好奇心,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瞭解彈性物體的特徵及在人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達到了預期的教育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