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科學技術的喜與憂》的教案
品德與社會《科學技術的喜與憂》的教案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
使同學認識到科學技術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激發同學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通過了解科學技術所帶來的負面作用,培養同學一分為二看待問題的態度,使同學認識到科學技術要為人類造福。
2、行為與習慣
讓同學瞭解科學技術在人們的生活與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導同學將學科、愛科學的熱情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懷著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認真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協助同學瞭解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引導同學初步認識科學技術的利與弊,並對科學技術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能持有正確的態度。
3、知識與技能
從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關注生活中的科學技術,培養同學觀察問題的能力,增強同學對科學技術的瞭解,培養同學對資料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透過爭辯賽等活動,增強同學的參與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
4、過程與方法
同學透過關注周圍的生活和收集有關科技資料,認識到科學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與世界,讓同學透過爭辯賽、故事會等活動,認識到科學技術既能造福人類,也會危害人類,我們應正確對待科學技術的負面影響。
課時佈置: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1、請同學觀察周圍的生活,看看我們的衣食住行中有哪些科技產品,收集有關資料,對這些科技產品作大致瞭解。
2、請同學訪問家長或者親朋好友,瞭解以前生活中的日常物品和現在有哪些不同。
3、收集一些科學家生長經歷的小故事。
匯入
播放錄影,請同學觀看神舟五號載入飛船勝利的局面。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看到的是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發射勝利的局面,也看到了航天英雄楊利偉叔叔從太空中凱旋歸來,神舟五號的發射勝利使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感到振奮與自豪,這說明我國的.航天事業的發展已經處於世界前列了,想一想,為什麼我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呢?這要歸功於我國科學家的奮發努力和我國航天科技的發展,同樣,我們在生活中也感受到科學技術帶來的好處。
教學互動一(衣)
1、教師給大家介紹一下吳家嘴村小學六(2)班的討論會,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扮演五依蒙和朱愛先兩位同學,進行發言,先說說衣服與科技的關係。
2、再請班級同學根據已收集的資料對王依蒙同學的發言進行反駁。
3、教師可以將事先準備好的一些服裝上的商標牌展示給大家看,讓大家看看服裝的面料成分是什麼,其中包括著哪些科技成分。
4、請同學扮演科學家,充溢自豪感地為介紹智慧服裝。
教學互動二(食)
1、教師請同學說說今天家裡吃了什麼飯菜,再請同學說說這些飯菜和科技有無關係,有怎樣的關係,例如所吃的蔬菜是大棚蔬菜,米飯是雜交水稻生產的,一些肉類食品是養殖加工生產的等。
2、教師為同學介紹“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蹟和安藤百福發明泡麵的故事,並讓大家談談感受。
3、請同學根據所收集的資料,說說食品生產中還有哪些科技發明。例如罐頭的發明、雜交水果的培植等。
教學互動三(住、行)
1、教師給同學展示摩天大樓和磁懸浮列車的圖片,讓同學說說我們的居住與出行和科技有什麼樣的關係。
2、讓同學根據生活中的觀察說說我們周圍有哪些技術先進的建築和交通工具。
3、教師為同學介紹磁懸浮列車。
4、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跨越時空的來信”,想像未來的交通工具是怎樣的。
教學互動四
1、將同學分成四個組,就“衣食住行”每組就某一方面來談。
2、再請每組同學設想一下50年以後我們的衣食住行將會是怎樣的,請每組派代表上臺來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