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特別的作業教案

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特別的作業教案

  今天我將帶領大家走進一個看似簡單卻又蘊藏著教育意義的故事。“作業”看似簡單的一個詞兒,在故事中卻由於它的“特別”讓我們走進小姑娘小麗的心田,讓我們看到了她的善良,充滿愛意的心,使讀者為之震撼,使我們自然而然地愛護身邊的花木。故事淺顯易懂,貼近孩子們的生活,相信讀完故事,透過交流孩子們下意識地會愛護身邊的花木,自覺地遵守相關規章制度。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盛”、“摘”、“牌”等。

  2、透過對故事內容的補白,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

  3、理解課題“特別的作業”,引導學生感悟愛護花木,遵守制度。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題“特別的作業”,引導學生感悟愛護花木,遵守制度。

  教學過程:

  本課我準備用兩課時的時間進行,先簡單地談談我第一課時的教學。在第一課時中,學生能讀準字音,讀通順課文,從音、形、意三方面有側重地進行生字教學。下面具體談談我第二課時的教學,我的課堂結構為三大步:從身邊談起,走進故事——從平常到特別,凸顯“特別”——迴歸生活,深化文字。

  一、從身邊談起,走進故事

  1、談話:美麗的春天到了,孩子們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去找春天吧!如果老師佈置一項作業(板書“作業”),讓你們去大自然找春天,並且要把找到的春天帶回教室裡,想一想:你會帶來什麼作業?

  這個問題從學生身邊談起,能激起學生說話的慾望,學生能積極參與進來,對學生的回答我不會從思想層面評價,只會從句子表達通順上進行指導。

  2、過渡走進故事:今天我們讀的故事中的於老師也給他的學生布置了到大自然去找春天的作業,孩子們他們的作業是什麼呢?

  二、從平常到特別,凸顯“特別”

  第二大塊我準備設計兩個學習活動:1、圖文結合,瞭解平常2、質疑對比,凸顯特別

  1、圖文結合,瞭解平常

  ①出示課文第三小節內容的插圖,引導學生看圖說說小朋友帶來的作業。在說的過程中從易到難,先允許學生說簡單的一句,逐漸要求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用“有……有……“句式說幾句。

  ②出示課文第三小節內容。

  學生朗讀後引導學生關注裡面的動詞,提醒學生這些動詞的使用與容器相關,在碗裡用“盛”,在鉛筆盒裡用“放”,在瓶子裡用“插”,在塑膠袋裡用“裝”,

  ③引導學生再次說話,關注第三小節結尾的……,引導學生想象還會有怎樣的作業,注意把動詞動準確。在教師的點撥後,我預設學生能說到“紮在辮子上的柳條,裝在瓶子裡的蜜蜂,握在小手裡的鮮花……

  (透過這一環節的教學學生不僅對文字的內容感悟,而且對用詞的準確性得到的提升。)

  2、質疑對比,凸顯“特別”

  這一活動我準備用分角色朗讀,走進人物心境的學習活動來感悟小麗心靈的美麗,培養愛護花木、自覺遵守相關制度的意識。

  ①4—6小結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後

  ②教師做小記者來採訪小麗,學生再讀小麗兩處的話。

  ③畫能代表春天嗎?學生討論交流。預設學生能答到a能代表春天,是把看到的畫升下來了,同時理解課題“特別”一詞,是指作業完成形式的特別。B能代表春天,代表了小麗愛護花木的善良的心,深層理解課題中的“特別”,是指小麗的一顆特別的心c第三層次估計學生難答到,這時教師就繼續質疑,那些小朋友,去採摘花木的時候會不會看到相關提示語呢?他們遵守他的要求了嗎?在這樣的質疑後,學生能知道,這特別還指小麗能遵守規章制度的特別。

  ④分角色朗讀,指導學生讀出學生的疑惑語調,讀出小麗自豪回答的語氣。

  ⑤總結課文

  三、迴歸生活,深化文字

  學完此文,引導學生現在還是要完成到大自然中完成找春天的作業,你的作業會是什麼?

  預設學生受到文字的啟發後不再會去採摘花木的舉動了,他們的作業也許是:我把看到的美麗花朵用照相機拍攝下來,我也把看到的桃花畫下來,我把蜜蜂裝在瓶子裡,過會放了他們……

  四、板書: 特別的作業

  採摘花木

  畫花 愛護花木

  &n

  bsp; 遵守制度

  《特別的作業》教案設計

  上屯小學 張春梅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和“作業”等一些生詞。

  2、積累“( )的( )”的詞語,並能說出這樣的詞語。

  3、會口頭補充“有的……有的……有的”這種句式的句子。

  4、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學生自覺地愛護花草樹木,愛護身邊的公共財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

  1、練習揣摩字形,採用多種方法來識記生字。

  2、抓住課文第2、第6自然段來理解課文內容,並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區別比較小麗的做法和小朋友們的做法有什麼不同點和相同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在這美麗的春天裡,老師佈置了一項作業,去大自然裡找春天 ,把春天帶到學校來,小朋友們會帶來什麼樣的作業?誰的作業最好呢?讓我們帶著這兩個問題來學習課文——《特別的作業》。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跟著書空課題,教師講解書寫規則,寫後學生齊讀課題兩遍。

  二、學生初讀課文,學文識字,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放課文動畫課件),學生邊看邊聽,感受課文內容。

  2、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評價教師讀的情況。

  3、出示讀書要求,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個別督促、輔導,及時糾正學生讀錯的地方,及時瞭解學生的識字情況。

  4、教師對學生的自讀情況進行評價,表揚、鼓勵學生。

  三、檢查學生識字、讀文的情況。

  1、(放生字課件),學生齊讀一遍,再分男女生各讀一遍。

  2、交流識字辦法,主要引導學生揣摩字形來識記生字,重點區別“作”和“昨”兩個字。

  3、(放生詞課件),先指名讀再開火車讀,進一步鞏固生字。

  4、(放帶有生字的句子課件),指名讀,教師並指導感情朗讀。

  四、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自覺愛護壞境的情感。

  1、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小朋友們帶來了什麼樣的作業?學生聽後再評價讀的情況。

  2、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用筆把小朋友們帶來的作業用波浪線畫出來。

  3、指名回答,教師貼出用紙做出的“紅紅的桃花”、“嫩嫩的桑葉”、“細細的柳枝”的實物圖樣。

  4、(放課文第2自然段課件),指導學生學習、朗讀。

  (1)、指導學生甜美地讀一讀“紅紅的桃花”、“嫩嫩的桑葉”、“細細的柳枝”,並讓學生說一說這樣的詞語。

  (2)、讓學生找出這段中出現過的一個詞,即“有的……有的……有的”,並引導學生先補充這樣的句子,再說一說這樣的句子。

  (課件出示),說一說:

  A 、下課時,同學們有的__,有的__有的__。

  B 、雪地裡的小畫家們有的__,有的__,有的__。

  (3)、教師範讀這段,讓學生邊聽邊想象春天的美景,再讓學生評價老師讀的情況。

  (4)、指導學生朗讀這段,要求學生讀時聲音要甜美、輕柔,臉上帶著笑容。

  5、(放課文第6自然段的課件),學生齊讀,並回答問題。

  (1)、小麗的作業是什麼?——“一幅玉蘭花的畫。”教師貼出用紙畫的玉蘭花的畫。

  (2)、比較小麗的做法與小朋友們的做法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3)、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過渡。

  小麗肯動腦筋想辦法,把玉蘭花畫下來,既愛護了花草樹木,又完成了作業。她的作業十分有意義,很特別,所以大家都說小麗的作業最好。其他小朋友也愛春天,只是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做了破壞環境的事。老師把小朋友們看到的春天拍攝下來了,小朋友們說他們想重新做一次特別的作業,我們一邊欣賞一邊幫他們想想辦法,好嗎?

  6、(放有配樂、有教師解說詞的春天美景動畫課件),學生欣賞想辦法

  (1)、讓學生暢所欲言,可討論可交流。

  (2)、指名說一說,教師總結。

  同學們的辦法真多,老師相信你們今後一定會自覺地愛護花草樹木,愛護身邊的公共財物。

  五、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拓展延伸。

  與家長合作,收集或自己設計一、兩條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財物的句子,做成牌子或標語展示在校園裡,時時提醒大家注意。

  《特別的作業》教後反思

  上屯小學 張春梅

  《特別的作業》這篇課文的教學從課堂的效果來看,基本能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學生能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的對話描寫,在學習過程中想像力和語言都得到一定的發展,對關愛大自然中的小生命也有了自己一定的認識。先談談這堂課中做得較好的幾個方面: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滲透閱讀的方法。

  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閱讀教學不是把學習材料端到學生面前,而是要把閱讀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從讀懂到會讀,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能把讀懂課文內容作為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而應在帶領學生讀懂課文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獨立閱讀的能力,教給他們一些具體的閱讀方法。在《特別的作業》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有意識地這樣去做,比如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特別的作業指什麼,並劃出有關句子;在教學第三自然段中,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把同學們帶來的東西劃出來,以及進行分角色朗讀對話前讓他們自由準備,從課文中找出讀這些對話要注意什麼,這些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另外在學習過程中,我有意滲透給學生一些閱讀的方法,如在理解“展示”這個詞語後,我告訴學生有些詞語的意思可以在文章中讀懂;讓學生進行想像說話後告訴學生讀文章還應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這樣文章會更生動起來。如果我們的閱讀教學能堅持這樣做,相信孩子們的閱讀能力會快速提高。

  二、結合學校課題童話作文訓練,培養學生的想像力,發展學生的語言。

  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是無限的,它概括著世界的

  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二年級的學生擁有一顆純真的童心,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在他們的眼裡,萬事萬物都是有生命的。閱讀教學中,我們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挖掘教材中可供想像的內容,放飛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語言。《特別的作業》寫的是學生們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找春天”的作業,把紫丁香、楊花、小蜜蜂等帶到了教室,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透過想像充分走進動植物的世界,比如“紫丁香、楊花它們的心情會是怎麼樣的”, “盒子裡那隻胖乎乎的'小蜜蜂在嗡嗡地扇動著翅膀,好像在說什麼”,欣賞完春天的美景後,對學生說“假如你現在就是大自然中的一朵花、一棵草、一隻鳥或者是春天裡的其他小生命,你會對人們說些什麼”,讓學生寫下自己想說的話,這些環節的設計有利於學生想像力的培養,思維的放飛,語言的發展。

  三、注重閱讀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該“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

  向”。但長久以來,小學語文一直被認為是基礎的工具性學科,是學習的工具,是認識的工具,是交際的工具,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和忽視。語文課程本身就含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這對學生的精神領域有深廣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注意語文學習的人文性,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材內容的價值取向,從而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特別的作業》是一篇教育學生關愛小生命,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好教材。在教學中,透過學習小麗的做法,以及讓學生進行說話、寫話訓練,學生基本上能認識到要保護大自然這一點。在學完了課文之後,我問學生“如果林老師下次也讓你們去找春天,並把找到的東西帶到教室裡,你們會不會把紫丁香、楊花這些東西帶到教室,會不會把蜜蜂帶到教室“,學生異口同聲地說不會;我又問學生“除了有可能帶來一幅畫,你還可能會怎麼做”,學生有的說會把春天的美景拍成照片,有的說會把美麗的景色寫下來,還有的說唱一首春天的歌。學生的這些回答都能看出他們都有了關愛小生命的意識。

  當然,這堂課上下來,還有很多不盡人意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還沒有在課堂上得到完全體現。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的達成不是教師“教”出來的,也不是僅僅“講

  懂” 教材就萬事大吉的,教學目標的達成離開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師生的互動,離開了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態的極大關注,那課堂就是一個不完整的、有欠缺的課堂。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就忽略了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碰到困難後的關注。姚積新小朋友是班級裡學習認真但基礎不是特別好的學生,在

  學習中經常會碰到困難,在上《特別的作業》這堂課中,全體學生讀完了最後一個自然段後,我問學生“於老師滿意地笑了,不僅是因為同學們都找到了春天,更因為什麼”,問題提出後,姚積新馬上舉手並說“老師,我不懂”。當時我腦子裡的反應是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像姚積新這樣的學生回答不出是正常的,於是我沒有讓她說出她的不懂,而是對她說 “你不懂,聽別人說”。教師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語,成了課堂中一個極不和諧的音符。學生能對老師的問題質疑,說明她是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的,而在她碰到困難的時候,教師沒有給予關注,而是用一句簡單的話語讓她從積極學習的狀態置身於旁聽的狀態,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受到影響,使自信心受到打擊。在這位學生說不懂時,我至少應先讓她說出自己的不懂,到底是聽不懂老師的問題,還是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教師弄清楚了情況後,再進行處理,這樣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全體學生的課堂,而不是教師和優等生的課堂。

  2、對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沒有完全瞭解,高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師對學生的認識水平應有正確的認識,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順利展開,

  反之,課堂教學會受到阻礙。《特別的作業》這篇文章文字淺顯,內容易懂,我以為學生一拿到這篇課文,把課文流利地讀下來是沒有問題的,所以我在初讀環節只設計了一次讓學生去接觸文字,在不多的時間裡有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剛剛夠讀一次課文,所以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有些學生在朗讀課文時顯得很不通順。看來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接觸文字是順利展開教學的必要條件,寧願教師少講,也要讓學生多讀。

  另外最後環節的拓展延伸,讓學生欣賞完春天的美景後,讓學生進行想像寫話:假如你現在就是春天裡的小生命,你想對人們說什麼?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原先以為讓學生寫自己想寫的,學生動起筆來會很容易。但我忽略了學生畢竟還是二年級,有些學生拿起筆來卻無從下手,不知道應怎樣開頭。這個寫話環節的設計還應體現層次性,對那些寫話基礎差的學生應適度降低難度,給他們提供一個句式的話或許他們會寫得更輕鬆更快樂。

  3、困惑:課堂之中,總覺得在教學小麗那“特別的作業”――一幅畫著一朵盛開的玉蘭花的這個內容時,還沒有充分展開,學生的體驗還不是很到位,但如何設計能讓學生的體驗更深刻,是我現在還感到困惑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