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的利用》實踐活動教案

《中水的利用》實踐活動教案

  一、活動名稱:中水的利用

  二、活動具體目標:

  地球上的淡水總量約為3.8億億噸,是地球總水量的2.8%,節約一滴淡水,成了保護淡水資源的有效方法。

  1、我以“中水的利用”為科技教育主題,以獨特而新穎的方法,開展保護淡水資源活動。

  在“中水的利用”科技教育活動中,我將運用Intel未來教育理念。Intel未來教育是一種開放的教學摸式,它十分重視融合現代教育觀念及教學手段,同時,Intel未來教育體現了平等的師生關係,在科技教育活動方式上,教師應轉變專制式的方式為民主式的教育方式,活動不是教師一個人說了算,也不是以單一的標準來評價學生和問題,這就儘可能的為每個學生創造了施展自己才華的時間和機會。

  2、走進社群、走入社會,瞭解水資源的概況及中水(處理後的二次水)的利用。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3.透過一系列的調查、走訪、倡議、回訪的活動,以獨特的“淡水迴圈利用”做為研究內容,學生興趣濃厚,主動而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從而使學生樹立熱愛家鄉,保護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思想品質。

  三、活動方案涉及的物件人數和需求分析:

  活動人員:五、六年級全體學生。

  四、活動的主體部分:

  1.活動內容:《中水的利用》是我校科技活動之一,在XXX汙水處理廠的領導關懷下,在學校領導的支援下,五、六年級全體師生走出課堂、走進社群、走入社會,瞭解水資源的概況及中水(處理後的二次水)的利用。在調查、走訪、倡議、回訪的過程中,同學們與水溝通、與水交流,迸發智慧的火花。並提出倡議行動,利用中水為家鄉獻計獻策。

  2.活動重點:

  本次活動以我的課題成果《資訊科技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為理論依據,同時,以英特爾未來教育問題框架為主要研究線索,十分重視融合現代教育觀念及教學手段,體現了平等的師生關係,在教學方式上,教師轉變專制式的方式為民主式的教學方式。

  主要框架問題:

  基本問題

  如何保護地球上的淡水資源?

  單元問題

  你對中水的利用有哪些合理的建議?

  內容問題

  (1)什麼是中水?

  (2)汙水處理廠每天處理多少汙水?一年約處理多少汙水?

  (3)中水能飲用嗎?

  (4)這些中水是否得到合理的利用?

  3、活動實施過程和步驟:

  準備階段

  (1)、資訊科技課上,學習多媒體簡報等電子作品的製作。

  (2)、學生能快速瀏覽網頁,蒐集資訊,並能下載圖片、文字及網頁。

  第一階段:確定主題 收集資料活動時間:兩週

  (1)教師提出本單元的基本問題“如何保護地球上淡水資源?”介紹活動主題。

  (2)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推選出小組長,每個小組可以為自己小組命名並適當分工,填寫分工情況表

  (3)教師和學生共同初步討論所提出的基本問題,明確單元問題:你對中水的利用有哪些合理的建議?再確定研究的方法:利用網路資源、圖書資源、影音資源,查詢資料,分小組自主研究,透過對所選擇的內容問題進行分析。

  第二階段:親身體驗 實際探究活動時間:兩週(1)汙水處理廠現場考察:瞭解汙水的主要來源、年處理汙水量、中水排放及中水的再利用情況,解決內容問題。

  (2)學生參觀中水利用的實驗區(河口稻田)。

  (3)考察周邊地區需要中水情況。

  調查周圍較大單位(如療養院、洗車場、賓館、養殖廠等)用水情況。

  (4)實際探究,解決單元問題

  實驗1:中水對於車輛的沖洗有無負作用;

  實驗2:中水能否淡水養殖;

  實驗3:中水能否發電。

  第三階段:制定方案真情呼喚活動時間:兩週

  1、小組討論,制定中水利用方案。

  2、利用資訊科技課,學生把活動考察過程製作成多媒體簡報。

  3、把優秀多媒體簡報作品釋出在學校校園網。

  4、再次走入社會,走進社群,開展倡議行動。

  4.活動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預案:

  這次活動可能出現幾個方面的問題:1.學生活動時間的調節方面。2.學生的調查活動可能出現溝通方面的問題。3.學生在表達活動結果上可能出現問題。針對這幾個方面的問題,我計劃採用如下幾個策略:1.利用節假日和課餘時間引導學生活動。2.利用學校與相關單位的關係,和有關單位進行事先協調3.做好活動計劃,把活動程式納入日程。4利用授課時間,講授有關的網路知識。為資料的查詢和活動結果的表達奠定基礎。

  5.評價標準。活動結束後,檢視學生蒐集的關於水資源的現狀和利用的資料,檢視學生的調查記錄,走訪記錄和學生的活動報告,展示學生圍繞中水的利用問題所製成用以宣傳的軟體資料,作為評價內容。

  6.對學生的教育作用

  知識方面:學生根據單元問題的內容,收集、整理有關地球上水資源的資料及調查汙水廠的中水情況;通過了解水資源概況,參加利用中水的實踐活動,學生獲得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自己主動探究出如何合理利用中水的建議。

  能力方面:透過《如何合理利用中水》的探究,學生形成了對自然、社會、自身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收集資訊、分析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啟發學生的高階思維潛能。

  情感方面: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身的責任,形成從自己到周邊生活中主動的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五.活動基地:

  汙水廠佔地面積8.2公頃,主要處理大量生活用水,汙水廠2004年年進水量達到1032萬噸,夏季日進水量最高達8.95萬噸,冬季最高日進水量1萬噸左右;這些處理後的中水不能成為飲用水,95%排放到大海,只有5%用於洋河口稻田灌溉以及汙水廠院內灌溉草坪和蓮花池養殖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