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收入分配教案設計

個人收入分配教案設計

  【教學設計】

  山東省臨清市高中政治:第七課 個人收入分配

  第一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一、教材分析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 , 本框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我國現階段的另一項經 濟制度一一分配製度。加上以前所學的我國現階段的所有制結構 ( 基本經濟制度 ), 使學生初步認識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的性質和特點 , 明確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內容之一 , 同時也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全書內容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

  從現實生活來看 , 實行什麼樣的分配製度 , 能否理順分配關係 , 是事關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積極性能否充分發揮的大問題 , 是我們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的大問題。我國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 完善分配體系 , 理順分配關係。所以 , 講好本課時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能識記按勞分配的基本含義、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基本含義。能理解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二)能力目標

  (1)聯絡經濟生活中的實際,初步認識我國目前存在的多種分配方式。

  (2)瞭解按勞分配的必然性和意義以及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培養學生在收集、分析、歸納資訊的過程中掌握處理資訊、分析資訊、獲得知識的能力及與同學、老師探討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與人交往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我國現階段的分配製度適合我國國情,使學生樹立起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增強其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必然性 。

  2、難點: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和我國現階段的多種分配方式。

  四、學情分析

  本框的主要內容是我國現階段 的分配製度,它和上一框所學的我國現階段的所有制結構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制度的兩個方面。學生已有所瞭解,學習本框要注意理解按勞分配及其必然性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必然性。對於其他分配方式,只簡單掌握其主要內容即可。

  五、教學方法

  教師講解中的引導、點撥、啟發與學生閱讀、思考、回答相結合。

  六、課前準備

  1、學生已經預習教材內容,對我國的分配製度以及各種分配方 式有初步的瞭解,並制定了一份關於自己家庭成員的收入方式的調查表格,包括了家庭成員的收入方式有什麼特點、分別屬於哪種分配方式、收入方式有什麼優點等

  2、教師利用對學生家庭的調查製作學生家庭成員收入情況資料表,與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問題進行整合,結合國家政策法規匯入新課。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1、我國現階段的所有制結構

  2、我國實現現階段所有制結構的原因

  (二)情景匯入、展示目標。

  展示:多媒體重現“生產關係和經濟制度”的關係圖,激發學生思考,從圖中推匯出公有制決定按勞分配,設疑:我國的分配製度只是按勞分配嗎?再以多媒體顯示“某學生一家的收入狀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很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 什麼是按勞分配 ? 先讓學生看教材P44,教師提問:什麼是按勞分配?它是由什麼決定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對於按勞分配這個含義從五個方面來講,即地位、範圍、分配的客觀依據、分配的物件、分配的結果。這樣使學生既清晰又明瞭。並且結合教材P44 的“議一議”,讓學生討論,思考,培養學生的理 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從而明白,按勞分配不是平均主義,也不是同步富裕。再以多媒體的方式呈現按勞分配的地位、作用、含義,讓學生在課本中很好地加以落實。

  2、其他的分配方式:教師利用學生家庭成員收入情況資料表,結合教材59頁關於“小吳”的材料匯入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板書: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

  情境三:其他分配方式並存

  小李說:“最近我家開了個小商店,收入比我的工資還高。”

  老王說:“我利用雙利日為一傢俬營企業當技術顧問,報酬很豐厚。”

  小張說:“我買了一隻股票,現在每股升了兩元。”

  思考:他們工資外的收入屬於哪種收入分配方式?

  教師引出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知識。

  拓展知識: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客觀必然性,多種分配方式並存與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根據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決定分配方式。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總體水平低、發展不平衡的狀況,不可能實行單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種分配方式。同時也是由 我國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的,在公有制經濟中只能實行按勞分配,但在其他非公有制經濟中,就不能按勞分配,而只能採取其他非按勞分配的方式了。也只有這樣,在非公有制經濟中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60頁漫畫材料,加深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認識。

  教師小結:(1)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中,“個體”既是勞動者,又是 經營者、投資者,不僅付出勞動,謀劃發展,還要承擔經營風險,而且其合法收入受國家保護。(2)按生產要素分配原則,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各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

  3、分配製度的客觀必然性。展示本班學生家庭成員收入情況資料表,學生分析資料表並探究:我國目前的分配製度還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嗎?為什麼?堅持我國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客觀必然性是什麼?

  (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我國實行這種分配製度的客觀必然性,第一,從我國的生產所有制角度進行分析。第二從我國目前的生產力水平角度進行分析。第三,從目前我國勞動者勞動的性質和特點進行分析。教師最後再對學生的分析進行總結歸納,明確實行這種分配製度的意義,達到突破難點。)

  4、課堂討論:社會主義的根 本原則是共同富裕,這也是正確處理分配關係的目標。而十五大報告卻進一步明確指出“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透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這矛盾嗎?為什麼?以小組方式進行討論,再以代表的形式發表意見,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使學生對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最後老師加以總結,為進一步闡釋初次分配再分配兼顧效率與公平打下基礎,加深學生的理解。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並進行當堂檢測。

  (五)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我國個人收入的分配製度,那麼,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原則又是什麼呢?在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兼顧效率與公平。這節課後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著重分析再分配如何實現公平,完成本節的課後練習及課後延伸拓展作業。

  九、板書設計

  含義 —— 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前提----公有制

  按 勞 分 配 必然性 物質基礎----生產力水平

  (主體) 直接原因——勞動性質和特點

  意義

  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分配

  以按勞分配為主體 按生產要素分配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其他分配方式

  福利性分配

  社會保障分配

  客觀必然性 與生產力水平相適應

  由所有制結構決定

  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十、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密切,在學習中應該多引入日常生產、生活常見的一些例項,讓學生能夠從自己的實踐中理解、把握我國的分配製度的合理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