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繪本閱讀好長好長的名字教案

幼兒園大班繪本閱讀好長好長的名字教案

  設計意圖

  故事《好長好長的名字》構思特別,藉助小狐狸的形象反映了幼兒階段一個很典型的心理特點:常常羨慕他人擁有的東西,並且求多求全。透過閱讀這個故事,可以幫助幼兒學會欣賞自己,接納獨特。

  在大班階段,閱讀教育更加註重提高幼兒對圖畫符號的理解能力。《好長好長的名字》繪本中幾乎每一幅圖片都有一些值得解讀的符號,而要完全讀懂,不僅需要仔細觀察畫面,還要積極調動聯想能力,甚至需要結合書中的文字,這些對提高大班幼兒獨立閱讀能力特別有幫助。我在設計繪本閱讀活動“好長好長的名字”時,嘗試藉助“圖示支架”來幫助幼兒接受並理解文學作品所傳遞出的語言資訊,有效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書中出現的各種特殊符號,理解其表達的意思,能合理推斷角色間的對話和心理活動,並準確、完整地表述畫面內容。

  2.瞭解小狐狸特殊名字的由來,知道名字是區別自己和他人的特殊符號,學會欣賞、接納自己和他人的獨特之處。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故事多媒體課件,人手一本《好長好長的名字》,演示圖片(雲朵、波波蛙、紅葉鼠等),小組操作教具(名字圖卡、雲朵圖),個體操作教具(小圖卡、插入式學具)。

  經驗準備:幼兒已瞭解自己名字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討論名字,引題激趣——確定支點

  1.幼兒說說自己的名字。

  2.匯入圖書《好長好長的名字》。

  師:今天,老師帶來的書裡也發生了關於名字的有趣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

  (環節解析:組織關於名字的談話,可以讓幼兒建立起“名字是區別自己和他人的特殊符號”這一經驗支架,為下一環節支架點的確立奠定基礎)

  二、師幼共讀,問題引領——搭建支架

  1.教師導讀故事的前半部分(1頁~4頁)。

  預設提問:

  (1)你看到書裡的小動物有什麼特別的名字?

  (2)為什麼它叫波波蛙(紅葉鼠)?——揭示名字與動物生活環境的關係。

  (3)藍狐狸聽到波波蛙(紅葉鼠)的名字會怎麼想、怎麼說呢?

  (4)波波蛙(紅葉鼠)為什麼願意把名字送給藍狐狸?

  2.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雲朵符號圖示卡,按照故事順序排列。

  預設提問:

  (1)現在藍狐狸的名字發生了什麼變化?

  (2)藍狐狸得到名字後,心裡可能怎麼想?從哪裡看出來的?

  3.情節猜想(5頁)。

  預設提問:藍狐狸遇到了綠草蛇又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

  (環節解析:教師採用導思式的層層提問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中的細節,讓幼兒合理推斷角色間的對話和心理活動,並準確、大膽表達,從而實現對文學作品的初步理解。出示雲朵圖示卡意在引導幼兒關注圖片中的提示性線索,猜想、推測故事的發展,接受並理解作品所傳遞出的語言資訊,完成整個圖示支架的搭建)

  三、自主閱讀,小組建構——再現支架

  1.幼兒自主閱讀圖書的中間部分(6頁~8頁),教師提出閱讀要求:閱讀姿勢正確,有序地翻閱。

  預設提問:藍狐狸又遇到了哪些動物?藍狐狸的名字又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2.回憶情節,小組合作用圖卡排序,將藍狐狸好長好長的名字排出來。

  預設提問:

  (1)藍狐狸的名字最後變得怎麼樣了?(好長好長)

  (2)藍狐狸得到這麼長的名字,他的心裡可能會怎麼想呢?

  (3)小動物們沒有了自己的名字,又會發生什麼事呢?——名字是區分自己和他人的符號,沒有符號會分不清。

  (環節解析:讓幼兒從自主閱讀中實現“發現式學習”,不僅要求幼兒仔細觀察畫面,還要積極調動聯想能力從書中獲得相關資訊。運用小組建構策略,幼兒閱讀後的思維成果在小組中碰撞,支架在共同的排序操作中再現,併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最終完成了對好長好長名字的建構)

  四、完整閱讀,經驗梳理——撤離支架

  1.幼兒閱讀圖書的後半部分(9頁~13頁),提出自己的疑問。

  預設提問:

  (1)你有哪些看不懂的地方或覺得特別好玩的地方?

  (2)最後藍狐狸的.名字又變得怎麼樣了?

  (3)為什麼會變短?(輔助提問:最後藍狐狸為什麼決定把名字還給大家呢)

  2.圖片配對:為小動物找到對應的圖片進行名字配對。

  預設提問:你還記得這些動物的名字嗎?請你來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名字。

  3.完整閱讀。

  預設提問:小動物們的名字都是特定的符號,都有獨特的意義,你的名字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呢?

  (環節解析:設定質疑環節,同時採用倒敘推理的提問,幫助幼兒將閱讀內化為自己的經驗,達到真正有效的閱讀。透過圖片配對,培養了幼兒獨立理解、記憶的能力,讓幼兒從依賴圖式支架到最終真正理解文學作品所傳遞出的語言資訊)

  活動反思

  1.注重支架的支援作用。在本次活動中,教師以一種“後面扶持.前面引導”的搭建方式來支援、擴充套件幼兒的學習,既實現幼兒與環境、材料(圖書、圖片等)的互動作用,又實現幼兒與他人(同伴和教師)之間的有效互動。

  2.科學把握支架的撤離。支架在搭建之後必須有撤離的環節,教師應針對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作出科學判斷,巧妙應用支架撤離的策略。在本次活動中,教師用夾子這一輔助工具將幼兒閱讀的每本小圖書分隔成三部分,引導幼兒逐次閱讀,使支架不斷變化,而在最後環節中的圖片配對就是教師撤離支架,讓幼兒進行自我建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