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會活動《裝彩珠》教案設計與反思
中班社會活動《裝彩珠》教案設計與反思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針對班上幼兒普遍存在的遇到問題或困難不知該怎麼辦的現象,我們近期開展了“愛動腦筋小明星”系列活動,努力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學習發現問題並願意嘗試解決問題的良好環境和氛圍。一段時間之後,幼兒在活動區活動中能夠參加活動,積極開動腦筋,嘗試不同遊戲內容,但又出現在遊戲中爭搶玩具、想和別人玩又不會協商和共同遊戲的新問題。
在深入分析幼兒交往現狀的基礎上,結合《細則》中提出的“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與同伴交往,會使用禮貌用語,初步學會輪流、分享、謙讓互助與合作,並能嘗試解決遊戲及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等相關內容,我們制訂了本次半日活動的內容。活動中首先讓幼兒透過對比昨天、今天兩天活動區遊戲成果,發現合作的益處並梳理所採用的合作方法;在獲得初步經驗的基礎上,又開展小組遊戲“快樂裝彩珠”,讓幼兒透過親自操作與比較錄影記錄來進一步體驗協商合作的益處,再次實踐協商合作的具體方法與體驗協商帶來的快樂情感,最後引導幼兒將協商的經驗運用到一日生活中。
活動目標:
1、在區域活動中能嘗試運用協商的方式解決遊戲中出現的問題。
教師:小雨和吳菲,你們遇到了什麼問題?
幼兒:小雨想先講故事,後錄音,可是我想先玩錄音的遊戲,然後再講故事。
教師:那你們是怎樣商量的?
幼兒:我們用錘子、剪子、布的方法,誰贏了就聽誰的。
教師:你們可真會想辦法,後來你們玩得高興嗎?
幼兒:高興!
教師:我們再來想一想,還可以用哪些方法?
幼兒:誰說的對聽誰的;誰先說的聽誰的;少數服從多數;輪流;錘子、剪子、布等方法。
2、小組活動:遊戲“快樂裝彩珠”。
(1)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
教師:中一班小朋友玩了一個好玩的遊戲,叫“快樂裝彩珠”,他們特別棒,只用了20秒鐘就把彩珠裝進了瓶子裡,咱們也來玩一玩,看我們能不能裝得更快!看誰能最快地把彩珠裝進了瓶子裡。
(2)第一次玩裝彩珠遊戲。
“引導幼兒結合時間記錄來感知,在遊戲過程中的爭搶行為帶來的無序與時間的拖延,在尋找失敗原因時幫助幼兒將以往的協商認知經驗與自己的實際行為相聯絡。
①討論失敗原因:
教師:看到時間記錄後,你們的感覺如何?
幼兒:我們覺得太慢了。
教師:為什麼太慢了?
幼兒:大家都搶著先裝自己的,結果誰都裝不進去,就慢了;因為太擠了,珠子都掉到地上了,所以慢了。
教師:遇到這樣的問題怎麼辦?
幼兒:我們可以先商量誰先裝誰後裝。
教師:然後呢?
幼:然後按照商量好的順序去裝。
②幼兒協商怎樣合作:
教師:我們一起先來商量怎樣裝。
幼兒:一個一個輪流裝。
教師:從誰先開始呢?
幼兒:從天丁開始,小樹第二,來來第三……
教師:好,我們按照商量的方法再玩一次。
(3)第二次裝彩珠遊戲。
引導幼兒實踐討論結果,從而鞏固幼兒在遊戲活動中關於協商與合作行為的積極情感體驗。
教師:這次遊戲結果怎樣?
幼兒:快了很多,超過了中一班小朋友。
教師:為什麼比第一次快了這麼多?
幼兒:因為我們先排好了順序,我們沒有擠,按順序一個一個輪流裝的。
教師:對,因為我們是協商好,按照協商的方法合作去裝小珠子的。
(4)觀看兩次遊戲的錄影與記錄,在比較中反思。
透過觀看錄影,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和體驗協商合作行為在遊戲過程中帶給大家的快樂。
教師:讓我們看一看剛才兩次裝彩珠的情況吧。
教師和幼兒一起邊看邊小結:
第一次:我們太擠了,誰都裝不進去,真是太耽誤時間了。
第二次:我們先商量,並且按照商量的順序裝,真快呀!
(5)集體獎勵:目的在於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協商合作行為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引導幼兒感知好成績離不開大家共同的努力。
3.延伸活動:將經驗遷移到生活中。
結合實際生活,引導幼兒討論,使幼兒明確身邊的許多生活內容都需要大家的協商與合作來共同完成,從而將遊戲經驗進行有效遷移,達到在日常生活中鞏固良好合作行為的目的。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1)善於觀察和分析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的觀察發現,他們既缺乏合作的意識,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會協商,不會分工與交流,遊戲過程中發生矛盾時常以告狀或攻擊性行為來解決,遇到困難往往求助老師而不知從同伴那裡尋求幫助,同伴遇到困難時也沒有意識去協助解決。隨著問題的顯現,活動也應運而生。
(2)關注教育的過程性與持續性。我們遵循著情感性、榜樣性、一致性、一貫性等一系列有關幼兒社會性行為的培養原則,設計了有關培養幼兒合作意識的系列活動,如體育遊戲“穿大鞋”、報紙遊戲“有趣的夾心餅乾”、綜合遊戲“團結力量大”以及滲透在區域活動中引導幼兒獲得協商合作經驗的主題內容“一起遊戲”的環節等。今天的活動就是眾多活動中的一個。
(3)活動形式與本班幼兒年齡特點相適宜。在活動中採用了計時、現場錄影以及遊戲記錄等多種形式,幫助幼兒再現活動的真實場面,目的是使幼兒更加直觀形象地感知遊戲過程中自身的行為表現,特別是引導幼兒比較第二次遊戲場面與第一次遊戲的不同,更能幫助幼兒體驗到與同伴協商合作的積極效果。此外,教師在遊戲過程中,利用情緒、情感的渲染與帶動,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遊戲中合作行為積極情感體驗,為幼兒形成初步的協商合作意識給予了情感上的支援與強化。
(4)及時強化幼兒獲得的新經驗。幼兒之間的合作常常會帶來積極愉悅的感受,獲得的成功感對於鞏固、加強幼兒的合作意識與行為是自然的內部強化,同時,在活動結束時採用獎狀的形式給予幼兒外部強化,內外因相互作用,使幼兒協商合作的意識與行為逐漸穩定化。
2.活動中的不足:
(1)在活動的設計上,可以創造更為突出合作重要性的活動情境,有一定挑戰性,幼兒會更感興趣和更容易感受到合作對遊戲的影響。
(2)要使幼兒養成穩定的合作行為,需要在今後的活動中繼續關注,並與幼兒一日生活相結合,儘可能做到既不要放過每一次可引導幼兒合作的機會,同時還要有意識地為幼兒創設合作的機會,不斷改進和豐富遊戲內容。例如,在益智區投放撲克牌及棋類遊戲;引導兩名幼兒共同製作較複雜的相框,為幼兒合作行為的鞏固和強化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同時還要繼續引導幼兒豐富解決交往問題的方法,如猜拳、抽籤、手心手背等。讓幼兒在生活和遊戲各環節中,完善和使用適宜的合作方法。
主要內容:
1、教育活動與活動區活動緊密結合,注重發揮一日生活的整體教育功能。
(I)活動區活動和教育活動緊緊圍繞當天活動的總目標,老師心中時刻裝有目標,依據目標對幼兒的行為給予及時的指導。對於建築區幼兒在遊戲中表現出的協商合作行為,老師給予了及時肯定。
(2)在活動區的活動獲得一定經驗後,教育活動再一次給幼兒提供了協商合作的'機會,孩子們可以進一步感受到協商分工的具體方式,感受幣Ⅱ體驗協商、分工所帶來的愉悅和快樂。教師的引導緊扣目標“你們是怎麼商量的?”“你們這樣分工真好!”幼兒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老師聽到後說:“你們覺得這樣行嗎?那咱們試試看吧!”讓幼兒在不斷地探索和嘗試中尋找到有效的合作交往的方法。
(3)在區域活動中有機滲透目標,發揮活動區材料的隱性教育價值。如美工區“美美圖片社”活動中,因為教師有目的地創設了較為複雜的製作相框的任務情境,並有目的地引導兩個小朋友合作共同完成一個內容,為幼兒提供了交往、合作的機會。
2、採用直觀形象的輔助手段幫助幼兒梳理經驗。
教師採用觀看錄影的方式讓幼兒反思自己的行為,同時結合集體記錄來幫助幼兒總結經驗,這兩個手段對於幼兒梳理經驗,明晰協商合作帶來的益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給經驗不夠豐富的幼兒也提供了學習、借鑑的機會。
3.從細微處審視活動,提出合理建議。
(1)教育活動中合作動機的激發還不夠充分,可以玩兩人三足、推車運球、報紙遊戲等,也可以設定更加生活化的情境,如給食堂裝豆子等,只有在生活中尋找內容來實現目標,才能夠激發出幼兒參與活動的更大熱情,真正實現“學習來源於生活,學習服務於生活”的教育理念。
(2)教師用來集體分享的圖示記錄符合幼兒學習特點,但圖片太小了,不夠清晰,可以換成大圖,以保證幼兒的學習效果。
綜合評析:
1、情感是一切行為的動機,這是對幼兒進行社會性培養過程中教師需關注的教育原則之一,老師組織的這個活動,正是關注到了這一關鍵策略,從而使得幼兒對於合作的認知在情感與行為上達到統一。在遊戲中透過體驗感知合作的快樂,為幼兒形成初步的協商合作意識給予了情感上的支援與強化,也促使幼兒在遊戲、生活中嘗試合作,逐漸養成合作行為。
2、豐富的教育手段與策略,體現了教師對社會領域教育內容的思考與鑽研,對幼兒年齡特點的關注與把握。透過時間的記錄比較、攝像記錄的比較、共同遊戲、獎狀的獎勵等這些方式讓幼兒自己去體驗和發現協商合作的重要和益處,鞏固和強化良好的合作行為。這些方式符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因此合作行為的養成是幼兒需要的、主動的和自覺自願的,是內外因相互作用的成果,是內化的、穩定的行為。
3、在小組反思與個人反思活動不足時,都集中於兩個問題:合作動機的激發與合作在生活中的運用,是合作培養中兩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小組反思活動可以聚焦於這兩個問題來展開廣泛和深入的反思,幫助教師澄清其必要性及其背後的規律性內容,讓教師對於合作從“動機的激發、不同合作方法的掌握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靈活運用”有清晰地把握,才會設計出思路清晰的教育活動。這樣的反思才能與教師的已有經驗產生衝突,才能真正提升教師實踐的專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