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巧根橋》教案設計

《皮巧根橋》教案設計

  [設計理念]

  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不在於學生接受了多少現成的知識,而在於學生是怎樣地獲取知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以讀促思、讀中感悟、自主學習、理解語言文字,並領悟到其中所蘊含的道理,這是教學的基本目的。

  [教材分析]

  《皮巧根橋》是語文S版第七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寫了皮巧根在爺爺的幫助下,砍倒一棵大柳樹,在一條小河上架起一座木橋,為過河的人們提供了便利,受到人們的愛戴和敬仰的事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理解皮巧根用“愛心”為人們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橋。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為什麼大家一直叫這麻橋為“皮巧根橋”。

  [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引導點撥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1、教師談話啟發。同學們見過什麼橋?(生答:見過木製的小橋、堅固的石橋、混凝土橋、 橋、立交橋……)

  2、今天學的這篇課文也是與橋有關的,課題是《皮巧根橋》。(板書課題)這是一座什麼橋呢?人們為什麼把它叫“皮巧根橋”呢?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切入教學,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見過的橋,在此基礎上再引出課題,巧設懸念這是一座什麼橋,為什麼叫“皮巧根橋”呢?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畫出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

  2、想想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略讀課文的教學不能因為文字淺顯而忽略讀準每一個生字的字音和對課文的初讀而直奔問題。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一些學生的課文能讀得比較熟練,但讀得不正確。因此要求學生讀準字音,初讀課文是學生理解課文並能有感情地朗讀的第一步。)

  三、根據“閱讀提示”明確學習任務

  1、剛才我們初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是我們進一步讀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是進一步閱讀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要根據課後的“閱讀提示”提出的問題,去閱讀,去交流解決,深刻地感悟課文。請同學們讀一讀“閱讀提示”,看看“閱讀提示”給同學們提出了哪些學習任務。

  2、學生彙報。(1)皮巧根是怎樣架橋的?(2)為什麼人們有了新橋,還是那樣喜歡叫“皮巧根橋”?

  (“閱讀提示”提出的問題正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略讀課文的教學任務,就是要突破重點和難點。因此,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任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

  四、自讀課文,深入感悟

  1、圍繞“閱讀提示”默讀課文,自主學習。

  (1)、皮巧根為什麼要架橋?是怎樣架橋的?在書上畫一畫。

  (2)、後來有了新橋,人們為什麼還是喜歡叫“皮巧根橋”?

  2、和學習小組的同學合作學習、討論、交流自學情況。

  3、集體交流。

  (1)、皮巧根為什麼要架橋?(生答:因為上學路遠,跳過急水河比較近,可是要跳過急水河還有人掉進河裡,發生危險,在河上架橋會很方便。)

  ①指名讀一讀課文第1至第8自然段。

  ②讀了這些自然段的內容,你體會到了什麼?(生答:課文中寫第一個孩子想做救火英雄,第二個孩子想做打魚英雄,第三個孩子想第一個飛到月球上去,他們都有好的想法,但都是空想,有些不切實際。)

  (2)、皮巧根是怎麼做的?你畫了些什麼句子。

  ①指名學生,讀一讀自己畫出來的`句子。

  學生讀句子,教師隨機出示:

  A、他讓爺爺幫他把斧子磨快,然後就動手砍柳樹。

  B、現在得把柳樹枝全砍掉。

  C、大樹正好架在了河的兩岸上。

  D、皮巧根拿定主意在木頭兩邊加上欄杆。

  ②教師根據學生讀出的句子,概括板書:磨斧子——砍柳樹——樹架在河岸上——砍樹枝——加欄杆。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邊讀邊想象在造橋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3)、為什麼後來有了新橋,人們還是尋樣喜歡叫“皮巧根橋?”

  ①學生讀14—15自然段

  ②指名彙報(為了表示對皮巧根的無限感激。)

  (讓學生帶著問題,抓住重點句子去閱讀思考,去合作討論,去交流解決,去領悟表達,這樣做。既是完成本課學習任務的需要,又能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領悟到閱讀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一、總結全文,鼓勵練筆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想?(生答:我感受到了皮巧根是一個富有愛心的孩子,他用愛心為人們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橋,受到人們的愛戴與敬仰,他真了不起,我應該向他學習。)

  2、在生活中,像這樣有愛心的人還有很多,你能以“愛心”為題,透過一兩件事來體現人物的良好品質——愛心嗎?

  (學完了課文,總結對課文的理解,談談自己的感受,既豐富了文字解讀的內涵,又激起了學生對美好事物的熱愛與追求。由此基礎上再鼓勵學生練筆寫一寫身邊的好人好事,既拓寬了學生的寫作思路,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淺顯易懂,文章結構簡單,語言樸實,字裡行問蘊含著真誠的“愛心”,教師沒有作講解分析,只是作點撥引導,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自主閱讀,在充分讀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理解感悟,受到教育和啟發:為人獻出自己的愛心。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