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獲取的一般過程和教案反思

資訊獲取的一般過程和教案反思

  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資訊獲取的一般過程;掌握對獲取的資訊進行加工、儲存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

  過程與方法:透過學生分組討論、講述親歷,共同體驗資訊獲取的過程、經歷、經驗,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作一定的總結。

  情感態度與價值:用切合實際的親歷,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獲取資訊的相關內容,並教育學生資訊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到”。

  二、 內容分析

  三、 本節內容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資訊科技基礎》的第二章第一節內容,是整本書的基礎理論知識部分,為以後更好的學習本冊書奠定基礎。本節內容的重點在於如何讓學生靈活掌握資訊獲取的各個環節並熟練地應用於日常生活學習當中。計劃授課課時為1學時。

  四、

  五、 學生分析

  六、 授課物件為高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大多數在上初中的時候已經學過《資訊科技基礎》,並且很多同學家裡也都有電腦,對於計算機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還是可以的。並且本書的第一章已經介紹過了關於資訊的相關知識,為本章節的學習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加上同學們對本章節內容又十分感興趣,基礎知識掌握的也很紮實,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按照計劃進行。

  七、

  八、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九、 教學重點:

  資訊獲取過程的分析和確定資訊獲取方案

  十、 教學難點:同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複習:

  1、五次資訊科技革命

  2、資訊科技的發展趨勢(人性化、大眾化)

  匯入新課

  一、從書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獲取資訊。

  二、從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分析資訊獲取的一般過程:P13

  1、郊遊 需要獲取週日郊區的天氣資訊(定位資訊需求)

  2、比較各種獲取天氣資訊的渠道(電視、報紙、電話、網路等) 選擇121資訊臺(選擇資訊來源)

  3、撥打121電話查詢第二天的天氣(確定資訊獲取方法獲取資訊)

  4、評價資訊的過程。

  三、剖析資訊獲取的各個環節

  ①定位資訊需求(準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資訊的時間範圍

  資訊的地域範圍

  資訊的內容範圍

  即:獲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的什麼樣的資訊

  ②選擇資訊來源P15表

  文獻型資訊源

  口頭型資訊源

  電子型資訊源

  實物型資訊源

  比較各種資訊來源的型別,例子,優缺點。對資訊來源進一步細分。

  ③確定資訊獲取方法

  資訊來源不同,獲取的方法也不同

  問題的現場調查可以採用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

  去圖書館借書可以利用圖書分類查詢,卡片式的檢索方法查詢,計算機檢索……

  ④評價資訊

  評價的依據:資訊的數量和質量、適用性、載體形式、可信度、時效性等。不成功:調整過程重新獲取資訊。

  實踐:

  1、 分析一個比較複雜的例子P14獲取奧運知識資訊的各個環節。

  2、 檢查上節課留下的問題:有關“虛擬現實技術”、“語音技術”、“智慧代理技術”等的相關資料。

  綜合實踐:

  實踐1:以“我要自己裝電腦”作為範例,描述整個資訊獲取的過程。

  獲取不超過5000元個人電腦的配置資訊

  圍繞資訊獲取過程,從各個環節的具體要素分析入手,呈現資訊獲取的一般過程示意圖。

  實踐2:國慶長假快到了,大家可能有機會外出旅遊了。請根據興趣,完成一個5~7天的“國慶外出旅行計劃”的設計。

  請做出一個詳盡的計劃,包括整條線路的時間、地點、住宿、花費,並說明這個計劃的設計理由及旅遊將達到的效果。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的最後,我給學生布置了綜合實踐任務,有兩個選擇,一是制定旅遊計劃書,二是配置電腦,大部分同學選擇前一個內容,能根據獲取資訊一般方法的四個步驟做出計劃,部分同學沒有按要求做出來,原因是沒有積極性,或是異想天開,不符合實際,希望在上機時能根據自己的計劃書,找到相關內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