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物質變化與我們》的教案
六年級科學《物質變化與我們》的教案
一、教材簡析:
本課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整理本單元的主要內容”、“物質變化與我們的生活”、“製作飲料”。
“整理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是對本單元的主要內容進行總結整理,幫助學生從整個單元的高度去把握學習的內容,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也是學生應掌握的學習方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整理知識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總結本單元的主要學習方法:從觀察現象開始,透過提出假設,尋求證據檢驗,最後得出結論。
“物質變化與我們的生活”是透過列舉的方法進行講述的,列舉的內容都是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這樣有助於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製作飲料”,是本課的動手製作內容,它既體現了物質變化和我們的生活,又是一項體驗活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一定高漲,應希望學生課後繼續探索。
二、教學背景:
本單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質的變化,學習的重點是物質的化學變化。從觀察物質變化伴隨的現象開始,透過尋求證據,證明產生了新物質,進而確定這種變化是否屬於化學變化。因此,是否“產生新物質”是區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標誌。
本課在前面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對物質變化的形式、物質變化的種類進行梳理和總結,幫助學生形成關於物質變化的概念。同時希望學生了解物質變化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係,理解科學與生活的關係。
本課的課題完整的表述應該是“物質變化與我們的生活”,不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均是人們生產、生活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物質的變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絡,人類進行的所有的生產活動和人類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質的變化。
過程和方法:
用總結、整理知識的方法幫助建構科學概念。
用閱讀資料、體驗的方法瞭解知識。
科學方法:概括整理 閱讀 體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到科學知識與生活之間是緊密相關的。
核心價值觀:熱愛科學,學好科學,提升生活質量。
教學重難點重點: 瞭解物質的變化與人類生產生活的緊密關係。
難點:
1。對所學知識相關實驗的總結概括。
2。理解人類所有生產活動和生活,都利用了物質的變化。
教學準備 教 具學 具說明與提醒
簡單(應包括茶葉溶解在水中的影片材料;煙花爆竹的'生產與燃放)。學生收集的關於物質變化與生活之間關係的資料。
小組準備:糖、1—2種新鮮水果、檸檬酸、小蘇打、杯子、開水條件允許的話,也可以讓學生把家裡的簡易榨汁機帶進課堂。
教 學 流 程
整理概括單元內容 物質變化與我們的生活 活動製作:自制飲料
活 動 過 程
基 礎 設 計個 性 設 計
一、整理概括單元內容
1。看課本資料回顧:本單元中我們研究了哪些物質的變化?請羅列出來。
2。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填表:
物質的變化伴隨的主要現象變化型別及特點
水結冰、水蒸發
易拉罐壓扁
彎折鐵絲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蠟燭的燃燒
加熱白糖
米飯、澱粉和碘酒
小蘇打和白醋
鐵生鏽
硫酸銅溶液和鐵釘
3。交流表格填寫的內容,進行綜合概括
(1)小組彙報填寫結果;
(2)綜合分析:
A你覺得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主要區別在什麼地方?
B物理變化改變了物體的什麼?
C化學變化伴隨的常見現象有哪些?
隨機完成板書:
物理變化→特點:不產生新物質物質 (改變物體的狀態、形狀、大小)的 化學變化→特點:產生了新物質變化 (伴隨的現象:改變顏色、產生氣體或沉澱物、發光發熱等)
(3)你怎麼理解物質是變化的?
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一定會伴隨發生物理變化。
二、物質變化與我們的生活
1。活動:觀察:做茶葉溶解在水中的活動,觀察物質溶解擴散的過程。思考:這中間存在著怎樣的變化?屬於哪一種型別的變化?
2。錄影:煙花爆竹的生產和燃放。思考:這中間存在著怎樣的變化?屬於哪一種型別的變化?
3。交流學生課前收集的有關物質變化的資料。
(透過收集、彙報,使學生更深切地感受到物質變化就在我們的身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說適當補充和拓延學生的理解領域)
4。小結,板書:物質的變化在我們的衣食住行中無處不在,與我們的生活關係密切。
板書課題:8 物質變化與我們
三、活動製作:自制飲料
1。同學們愛喝的飲料有哪些?你覺得它們是怎樣做成的呢?
想不想在今天的課堂上嘗試自己製作飲料?
2。開啟課本第41頁,閱讀兩種飲料的製作方法。
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飲料嘗試製作,要求:仔細觀察製作過程中的變化體現。
建議:也可以嘗試製作草莓飲料、蘋果飲料等其它水果飲料。
3。品嚐後談談體會。
四、課外活動:
回家製作課堂上沒有製作過的飲料,與家人分享自己的成果。
板書設計
物質變化與我們
物理變化→特點:不產生新物質
物質 (改變物體的狀態、形狀、大小)的變化 化學變化→特點:產生了新物質
(伴隨的現象:改變顏色、產生氣體或沉澱物、發光發熱等)課外活動回家自制飲料,與家人分享自己的成果。
生成預見用表格的形式讓學生羅列本單元研究了哪些物質變化,有些小組可能感到困難,教師應適時提醒學生可以邊翻閱課本資料,邊整理。
課堂評估能積極投入到整理概括單元內容的活動中來;
能為收集資料付出努力,並樂意把收集到的資料與同學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