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下冊美術教案錦集

小學五年級下冊美術教案錦集

  篇一:五年級美術下冊教案

  第一課 形的魅力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形狀是構成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狀的概念和形式,並學會應用各種形狀來組成藝術畫面。

  2.透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在學習中體會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嘗試自己動手, 運用構成原理創造各種畫面。並從中體會到樂趣。

  教學重點:認識形狀的概念和形式

  教學難點:學會運用各種造型組成畫面

  教學過程:

  一. 匯入階段:

  1. 欣賞各種平面形狀

  師問:看了這些形狀,你們能給他們歸類嗎?為什麼?生答:略

  2.匯入課題:《形的魅力》

  二. 發展階段:

  1.《形的魅力》的特點(學生討論找規律)展示各種形狀。

  師問:請找一找它們有什麼規律(學生討論)生答:略

  師小結:形是構成 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點、線、形狀、色彩等)

  2.形的分類(知識窗內容)

  幾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橢圓形、多邊形等)自由形(隨手畫的形狀)

  3.形的特點(外形和骨式的變化):

  有規則--

  無規則—

  三. 拓展階段:

  1. 怎樣運用各種形狀組成畫面(小組討論)。

  師小結:首先要創造出各種形狀(剪出形狀)

  2.製作步驟(教師 示範)

  四. 學生作業:

  1. 作業要求:設計、製作一幅畫。

  2. 學生練習,

  3. 教師巡迴輔導。

  五. 作品展示:

  1. 小組單位展示、評述學生自己的作品。

  2. 學生代表向全班同

  3. 學展示並評述自己的作品。

  六. 收拾和整理

  收拾並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 教學延伸與拓展:

  思考:用各種形狀還可以創造什麼作品或運用裝飾像框等方面。

  第二課 形體的組合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形體是具有三維空間的立體實物。掌握形體的基本知識,並學會應用各種形體來組成藝術作品。

  2.透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在學習中體會形體的魅力,嘗試自己動手,進行雕塑創作。並從活動中體會到樂趣。

  3、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利用廢棄物進行再創造,美化環境。

  教學重點:

  認識形體的基本特點

  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各種形體進行雕塑創作

  教學過程:

  一. 匯入階段:

  1. 欣賞幾何石膏形體

  師問:看了這些形體,有什麼特點嗎?為什麼?

  生答:是立體的

  2.匯入課題:《形體的組合》

  二. 發展階段:

  1.形體的特點:是指具有長、寬、高三度空間的立體實物。它可分為“自然形體”“幾何形體”。

  2、《形體的組合》的特點學生討論找規律)

  展示各種建築、雕塑形體等。

  師問:請欣賞找一找它們有什麼特點(學生討論)

  生答:略

  師小結:形體是建築、雕塑基本結構形的分類(知識窗內容)

  幾何形體(人工創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圓等)

  自由形體(自然界存在的)

  三. 拓展階段:

  1. 怎樣運用各種形體組成立體雕塑作品(小組討論)。

  2、讓學生把自己準備好的廢棄物--立體形的實物,展示並思考再創作。

  3.製作步驟(教師 示範)

  四. 學生作業:

  1. 作業要求:設計、製作一件立體作品。

  2. 學生練習,

  3. 教師巡迴輔導。

  五. 作品展示:

  1. 小組單位展示、評述學生自己的作品。

  2. 學生代表向全班同學展示並評述自己的作品。

  六. 收拾和整理:

  收拾並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 教學延伸與拓展:

  思考:用立體形狀還可以創造什麼作品。

  第三課 抽象雕塑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無論各種材料,經過巧妙的構思,能創造書抽象的雕塑。 2.透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組合原理,進行構思、創作立體雕塑作品。並嘗試自己動手,進行雕塑創作。並從活動中體會到樂趣。

  3、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利用廢棄物進行再創造,美化環境。

  教學重點:

  認識抽象的基本特點

  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各種材料進行抽象雕塑創作

  篇二:五年級美術下冊教案

  第1課 凝固的動感

  教學目標

  1.透過作品欣賞,使學生了解雕塑的多種材質、藝術特徵和表現手法。

  2.讓學生從作品所表現的主題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義所在。瞭解雕塑家在塑造人體的同時,也賦予其理想觀念,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水平和藝術鑑賞能力。

  3.透過雕塑不同的藝術風格,讓學生能理解“感人的形象”的真正含義,正確引導學生體會雕塑的藝術魅力。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教師可以透過文字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先行導人,引出“感人的形象”可以透過雕塑來表現。

  2.對雕塑在表現的題材、技巧、情感等方面進行不同的比較、評述。

  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是雕、刻、塑三種製作方法的總稱。以各種可塑的(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屬、石、木等)材料,製作作出各種有實在體積的形象。按其形態一般分為圓雕,浮雕扣透雕;按材質劃分為泥塑、石雕、木雕、鑄銅、水泥,陶等。

  雕塑本身是無語的、靜止的,但表現的內涵卻是寬泛的,這與物件的永恆動感形象密切相關。

  3.欣賞作品可從此人手,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藝術特色。還可以從古代、現代的雕塑手法、技巧的差異匯入,比較作品所呈現的.動感,深入理解作品包含的寓意。

  本課提供的作品大多數反映的是體育賽場上常見的一些運動姿態。這些雕塑用鑄銅、大理石、不鏽鋼等材料製成,各自表現的含義也非常有代表性。黎明的《崛起》表現了我國登山運動員在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時的激動神情。雕塑以雄渾的手法體現巾國在世界之林的崛起。布林德爾的《大力神海格力斯》是藉助神話題材來表現人的思想與感情,透過對人物的塑造,表現健美有力的軀體,表達人性與神性完美結合的審美特徵。

  第二課時

  1.教師出示一些古典的和現代的經典雕塑圖片或幻燈片給學生欣賞,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

  說說你對以上三個“擲鐵餅者”作品的感覺有哪些不同之處,並談談以體育運動為題材所創作的雕塑作品的美感。

  教材中選取三個“擲鐵餅者”的作品並列評述,充分展示了同一個瞬間動作,三種不同的表現手法:《永恆的運轉》採用完全平衡的動作,舒展有力。《擲鐵餅者》是古希臘雕塑的代表作,以寫實手法展示運動人體外溢的力量之美。《挑戰》是一尊耐人尋味的雕塑,透過殘疾人運動員的一擲。挑戰極限、挑戰自我的精神一進而發,且線條和體塊簡單概括。

  群雕是雕塑作品中常見的一種形式。白瀾生的《接力》、雷宜鋅的《中國女排》均透過體育運動當中的團體專案為創作基礎,展示給人們那激動人心的團隊合作精神,每個人的神態動作均圍繞主題進行組織安排。

  2.透過雕塑作品《崛起》和《中國女排》所表達的內容,對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3.評價

  1)學生能否透過欣賞雕塑作品,透過教師的講解和啟發,體會“感人”的動感形象,理解作品的真正含義。

  2)學生能否多方面地評述雕塑藝術形象的魅力,並能運用文字來表達對作品的認識、感受。

  3)教師能否充分地剖析作品,並與學生互動交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評述當中去,能否把看似平淡的、不動手的美術欣賞課上得生動有趣。

  第2課 新街古韻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街頭雕塑的特點並初步掌握泥塑的製作方法。

  2.透過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製作,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及設計、應用能力。

  3.透過欣賞作品圖片,增強學生對城市歷史的瞭解,對自己家鄉的熱愛。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以介紹現代都市中步行街上的一些有“古韻”的雕塑作品為導人。

  2、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有特色的、有歷史韻味的城市雕塑,當你漫步在繁華的步行街頭。盡情領略時尚氣息的同時。常常會看到一些耐人尋味的雕塑作品。這些雕塑與步行街相映成趣,既重現了歷史的陳跡,也使“新街”增添了古韻。

  3、介紹重慶、蘇州、瀋陽等一些地域跨度大、有特色的歷史名城,瞭解它們的城市背景。瞭解一下城市的歷史,發揮你的想象力,為步行街設計和製作一個有創意的小泥塑。

  4、組織學生討論這些作品與周圍的城市環境是如何統一在一起的。充分了解作品所表現的藝術特點和城市特點。

  本課提供廠具有代表性的王府井步行街雕塑和景德鎮市街頭雕塑。這些作品都反映了各個城市的地方特色及民俗民風,與繁華的大都市相互融合,別具一格。

  5、學生在教師的統一安排下(準備泥土)進行泥塑的設計製作和步行街模型的合作。

  第二課時

  1、透過欣賞,可引導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並進一步學習泥塑的方法和動手製作設計步行街模型。

  2、透過有分工有合作的方法,使同學們既能對泥塑的製作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又能把有創意的小泥塑作品融入到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中去,從而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應用能力。

  在製作過程中,要讓學生多嘗試捏、搓、團、卷、貼等泥塑技法。把想表現的步行街模型中的小雕塑充分地表現出來。最後可安排全班同學在自己設計的步行街上展示自己的小泥塑。進行評價的同時,教師要對本課內容進行完整的小結,對學生的作品要多鼓勵和肯定,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以後的生活中積極地去關注域市的美,提高審美意識。

  3、教師不要過多地要求泥塑和步行街模型造型的準確性、真實性,而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創造、大膽構思。並要發揮團隊合作精神,讓步行街模型與有特點的小泥塑相映成趣,組成一個有創意的設計作品。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享受美,並培養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懷。

  4、評價

  1)學生是否初步掌握泥塑的基本製作方法,對小泥塑進行評定。

  2)學生在構思與創作過程中,能否表現出積極的創作熱情和團隊合作精神。

  3)學生在設計過程與評價過程中能否用流暢的語言表達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哪位同學的小泥塑與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結合得最好?

  第3課風光無限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祖國河山的壯美,激發起他們對古詩文的濃郁興趣,培養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課透過學習詩配畫,鍛鍊學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繪畫技巧和審美水平。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情境、引入境

  導語:我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滄桑的歷史孕育了無數的雄山秀水、人文勝蹟。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盡展才華,繪盡了這—片大好河山。

  採用多種方式進行匯入,欣賞山水範畫、觀賞風光美景短片等,增加學生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美術創作的興趣。

  二、知詩人、明詩意

  瞭解白居易、李白,同時也瞭解《望廬山瀑布》《憶江南》中詩句的意思。

  三、悟詩情、想畫面

  在介紹有代表性的風景時,要注意增加文化含量,使學生透過美術學習,能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

  第二課時

  一、創作、交流、展示。

  你知道我國的名山大川有哪些?把你印象最深的給大家介紹一下。

  二、利用網路美術教學,開拓學生視野,既為創作詩配畫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和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配樂朗誦,再次讓學生去感受詩美、景美、情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課堂作業:

  選擇一首自己喜歡的詩歌,進行想象創作,要求能體現—定的個性思維,教師進行—定的技法指導。

  讀一首古詩,體會一下這首詩的意境,然後發揮自己的想象,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四、拓展

  可以把作業畫成美術小品,製作成風光明信片、扇面、書籤等多種樣式當哎禮物送給同學、朋友。

  五、評價

  1.觀察學生能否正確理解詩歌寓意,並透過畫筆表現出來。

  2.建議學生之間互相交換欣賞美術作品,分享感受、交流意見。

  3.對優秀作品進行重點講評,分析小作者創作思路、技法運用的獨特之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