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教案範本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教案範本

  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教案

  【單元時段】

  從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夏、商、周時期的歷史。

  【單元特點】

  本單元是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說明由夏朝開始出現國家,到商與西周時期創造青銅文明、春秋戰國進入鐵器時代,先進技術推動了生產發展和社會變革,進而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經濟變革又促進了思想的解放和學術的繁榮。

  【內容標準】

  1、簡述夏朝建立的史實,知道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

  2、瞭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說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

  3、知道春秋爭霸和戰國七雄的史實。

  4、透過商鞅變法,認識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5、以司母戊鼎等為例,瞭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

  6、以都江堰為例,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7、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型,知道漢字的演變。

  8、知道孔子,瞭解“百家爭鳴”的主要史實。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夏商周時期的更迭過程和基本歷史史實;掌握分封制、商鞅變法、百家爭鳴等歷史概念的意思和內容;掌握夏商周時期在經濟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透過學習夏商周時期的興亡,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概念,掌握正確計算歷史年代的能力;透過識讀“周初分封略圖”、“春秋戰國形勢圖”等,培養學生正確識別和使用歷史地圖的能力;透過對青銅器司母戊鼎、都江堰等的學習,讓學生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透過學習,初步具備閱讀、理解和透過多種途徑獲取並處理歷史資訊的能力,形成用口頭和書面語言,以及圖表等形式陳述歷史問題的表達能力,形成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透過閱讀、收集資料和獨立思考,讓學生能夠對歷史現象進行初步的歸納、比較和概括,產生對人類歷史的認同感,加深對人類歷史發展程序的理解;透過討論、辯論等學習活動,讓學生樂於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透過創設一些歷史情境,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讓學生運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培養對歷史的理解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夏商周時期的.歷史,逐步瞭解中國國情,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透過對歷史人物的瞭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通過了解科技文化成就,逐步形成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重點】

  1、夏、商、西周興亡過程,分封制。

  2、著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水利工程都江堰、甲骨文。

  3、齊、晉爭霸、商鞅變法。

  4、孔子,百家爭鳴。

  【難點】

  1、世襲制與禪讓制的區別。

  2、春秋爭霸戰爭和戰國兼併戰爭的特點及歷史影響。

  3、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

  4、各位思想家的主張。

  【課時】7課時

  【課型】知新課、活動課

  【方式與方法】啟發式教學、問題式教學、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多種形式

  第4課夏、商、西周的興亡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內容是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中的一課,是奴隸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時期,是早期國家的產生,比較重要。本課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夏朝的興衰。2、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3、西周的分封制。圍繞本課的重點難點設定了若干個小問題,以圖說文,讓學生在討論中,在老師的指導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對學生進行分組導學,採取精講深化、分析綜合、設疑辯論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充分利用自學、討論、辯論、表演等方式,讓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增強學生的參與協作意識。運用多媒體課件,提供有關歷史資料,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對各知識點的印象。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創設情境。

  多媒體展示嫦娥奔月圖片,並配以音樂,由同學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匯入新課,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或播放“大禹治水”動畫,引導學生回憶與大禹有關的史實,說明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他憑藉日益增長的威望和權力,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

  家。由此匯入新課)

  二、學習新課:(落實目標)

  (一)夏朝的興衰

  1、夏朝的建立

  首先請同學觀看多媒體螢幕上《夏朝統治區域示意圖》並閱讀課後自由閱讀卡,為學生設疑:這些歷史資料說明了什麼?(夏朝已是早期國家了),並由此讓學生總結出夏朝奴隸制國家的建立和特點。然後提出問題:我國從原始社會的氏族、部落發展到奴隸制國家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倒退?請同學分組討論,得出結論。

  2、末代暴君夏桀

  首先多媒體展示《夏桀把人當坐騎》插圖,引起學生注意,然後閱讀教材,請同學討論:夏桀比得上禹嗎?表現在哪裡?這樣學生在討論中得出結論,自然能體會到夏朝的滅亡,並由此因此本課第二個內容――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對這部分內容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來講述;

  1、提出問題:商湯為什麼能滅夏?學生在討論中得出結論,自然記憶夏的滅亡和商的建立。

  2、指導學生討論:後世為什麼把商朝又成為殷朝?當時商王盤庚為什麼要遷都?引出商王盤庚遷都的內容。在討論中加深印象。

  3、多媒體展示《商都城示意圖》,請同學指出商的統治區域,設問這樣的一個大國是怎樣滅亡的呢?過渡到暴君商紂。請同學講述紂王的殘暴,給商的滅亡打下伏筆。

  4、請同學表演“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增加趣味性,並引出“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佳話,在表演中使同學瞭解文王求賢若渴重用人才的品德。文王的做法為武王伐紂奠定了基礎,過渡到牧野之戰

  5、多媒體展示《牧野之戰示意圖》,請同學描述當時戰爭的景況,得出牧野之戰導致商滅亡西周建立。

  6、最後請同學分組討論教材23頁“動腦筋”分析回答: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麼會取得勝利?指導學生可以從三個方面思考:首先,夏桀、商紂的極端殘暴統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隸的不滿和反抗。其次,商湯和周武王伐無道、除暴君,結束夏桀、商紂的殘暴統治,深得人心。最後,商湯和周武王能夠重用賢人,聯合周邊小國、部落,抓住時機一舉取勝。並設問西周建立後怎樣才能鞏固統治,過渡到下一個內容。

  (三)西周的分封制

  這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難點。所以,採用提問討論的方法,讓學生思考西周統治者怎樣才能把被征服的廣大地區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目的)對被分封的諸侯採取什麼辦法控制?(內容)分封制實行的結果如何?(作用)請同學自由討論,然後選派代表回答,各組可以互相辯論,在辯論中掌握知識,並且有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

  問題解決之後,多媒體展示西周等級示意圖,讓學生到大螢幕前標出每一等級的名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