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設計之槓桿類工具
科學教案設計之槓桿類工具
教材分析
1.本節課是第一單元第3課。在前一節課,學生初步認識了槓桿類工具,並透過對實驗資料的分析研究,發現槓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的規律。本節課學生將透過對生活中槓桿類工具的省力情況進行分析,識別和分類,認識各類槓桿的作用。
2.透過這一探究,能讓學生對槓桿類工具的認識向生活遷移,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種槓桿類工具的科學原理。
學情分析
1.生活中的槓桿並不像槓桿尺那樣簡單直觀,不同槓桿的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位置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個工具,由於使用方法的不同,它的三個重要位置也會發生變化。
2.學生對槓桿類工具的認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本課的探究將把學生對槓桿類工具的認識引向生活實際。學生將經歷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槓桿的分析,既能找到各類槓桿工具的三個重要位置,也能根據省力情況進行分類。
3.學生認知障礙點:夾子等槓桿工具用起來不省力,為什麼還要設計這樣的槓桿工具呢?。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槓桿可以分為省力槓桿、費力槓桿、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槓桿。
過程與方法:透過實驗認識到槓桿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個點的位置決定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不同種類的槓桿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條件下需要使用不同型別的槓桿。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對不同槓桿的比較和分析。
教學難點:找出不同槓桿的三個點和是否省力情況。
教學過程
一,趣味引入
遊戲:出示油漆桶一個、啤酒一瓶、粉筆5支;鑷子、一字螺絲刀、開瓶器。請三個同學完成,並比一比誰先完成。
要求:(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開,然後在裡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開啟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夾5支粉筆到一個空杯子裡。
二、槓桿類工具的比較
1、思考一下,他們所使用的三種工具哪種是省力的?哪種是費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請幾位同學進行判斷,並說說理由)
2、判斷他們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麼?(找出三個點,然後進行比較)
3、請同學們在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圖片上畫出每件工具的三個點。
4、然後在小組內討論一下這些工具是否省力?為什麼 ?
5、在全班內進行交流反饋;並對學生的畫圖進行展示交流。(重點分析鑷子和開瓶器的三點位置的變化。開瓶器支點在前端,阻力點在中間;鑷子支點在末端,用力點在中間)
6、小結:怎麼樣的工具是省力的?怎麼樣的工具是費力的`?
三、給各種槓桿類工具的分類
1、請同學們在書本P8頁的10種工具上畫一畫,找出每樣工具的三個點。然後判斷一下它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費力。
2、學生各自作圖、填表。
3、彙報交流(請學生到展臺下進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們都知道槓桿能省力,能幫助我們抬起自己無法徒手搬動的東西;但是為什麼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工具他們有的是費力的呢?為什麼這樣設計呢?
5、教師小結。
四、小槓稱的研究
1、俗話說:“稱砣雖小,能壓千斤”,今天老師就帶了一把桿秤來,請大家來說一說,為什麼桿秤的稱砣這麼小,卻可以“壓住”這麼重的重物。(請學生從槓桿的三點之間的關係說一說)
2、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來做一杆小桿秤。小桿秤製作過程指導。
3、指導學生用逐個放砝碼的方法在杆上畫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稱盤內放一個50克砝碼,然後使桿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個……)
4、玩一玩自己製作的桿秤。(稱一稱自己的鉛筆盒、書本等物體的重量)
五、課後思考
出示教師用的桿秤進行示範,用不同的2跟提繩分別進行稱重時,桿秤會發生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