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人物畫教案設計
中國古代人物畫教案設計
篇一
課 時:一課時
課 型:欣賞課
授課物件:7年級
教材分析:綜合型
教學目標:
1. 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欣賞能力。
2.引導學生體會中國古代人物畫的內涵,分析欣賞中國古代人物畫在表現
人物動態、人物表情、色彩、線條等諸多繪畫因素的同時是如何處理好形與情這一矛盾的。
教學重點:
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突出人物內心世界是中國古代人物畫的主要特點
教學難點:
以點帶面,透過本章中國古代人物畫某一點切入課題,全面認識中國古代繪畫。
教學方法:
1. 教法:欣賞、講解演示和繪畫相結合
2. 學法:對中國古代人物畫有一定的瞭解和欣賞能力
教具準備:
1.所需檔案,範圍輸入計算機進行處理,做成課件映示文字介紹中國古代人物畫的形成,發展過程,以及簡略介紹山水畫,花鳥畫種的表現技法。
2.選用部分中國古代大師人物畫慢放一遍。再根據相對獨立的畫面詳細講解作者及創作背景,加深理解。
學具準備:準備筆記對古代人物畫及畫家做相對詳細的記錄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同學們好,現在我們開始上課了
二:引入新課
同學們都知道哪些古代繪畫大師,大家還知道哪些古代著名人物畫,透過回答問題引入今天要欣賞的人物畫。
三:講授新課:
(一)匯入新課
1.媒體映示課題,介紹中國古代繪畫的悠久歷史,獨特的藝術傳統,發展過程和正式形成的時期。
(二)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特點:
(1)中國古代人物畫對於人物的描繪,不僅僅是滿足外形的肖似,而是更著重人物性格與內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謂的傳神。
(2)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獨特傳統,還表現在善於運用長卷的形式,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真實而細緻地描繪現實生活的場景及其人物活動。如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3)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獨特傳統,還表現在高度的筆墨技巧與技法的多樣性。 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曾鯨的《張卿子像》。 應當指出的是,中國古代人物畫既有如上述的刻畫工細的工筆畫,還有畫法洗練縱逸的簡筆人物或寫意畫。後者的代表作以梁楷的《李白行吟圖》最為典型。寥寥數筆就把大詩人李白那種才華橫溢的風度神韻,刻畫得十分傳神,真可謂筆簡意賅。
四: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我國古代人物畫有了比較詳細的瞭解,相信同學們在以後額度學習中會更加晚上自己。
五:作業佈置:
A 對中國古代人物畫做進一步的瞭解
B 臨摹古代人物畫作品
中國古代人物畫欣賞(板書設計)
1.列舉中國古代著名畫家名字
2.列舉中國古代著名人物畫畫家,並寫出他們的簡單介紹
3.作業:
A 對中國古代人物畫做進一步的瞭解
B 臨摹古代人物畫作品
4.作業要求:
臨摹作品是要注意畫家的行筆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較多,應採用“以點帶面”的教學形式,著重從《韓熙載夜宴圖》這幅畫入手,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藝術特色、表現形式及思想內涵,並將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歷史沿革貫穿其中。透過對典型畫家的代表作品的講授,使學生對中國古代人物畫有一個既較為深刻,又較為全面的認識。本節課課堂節奏應由“松”漸“緊”,再由“緊”入“松”,環環相扣。在講授的過程中,應注意從學生興趣入手,大膽設疑,不斷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賞析一些優秀作品,分析其藝術特色,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目標
1、感受中國古代人物畫的藝術特色。
2、提高對中國畫的鑑賞能力。
3、激發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1、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突出人物內心世界是中國古代人物畫的主要特點。
2、以點帶面,著重鑑賞分析《韓熙載夜宴圖》講授中國古代人物畫的藝術特色,並將審美教育與思想教育融為一體。
四、教學方法
講述法、引導法、啟發法、互動探討法相結合
五、學生情況分析
鑑賞是一種能力,是鑑賞者對作品內涵意義及其價值的認識,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較高層次上鑑賞藝術作品,鑑賞是需要一定的知識和修養的。同時,鑑賞允許鑑賞者對作品有某種主觀態度,需要情感和藉助想象。而這些對於一個高二學生來說,還顯得較有難度。如何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去鑑賞作品,讀懂、理解特定歷史時期作品地內涵實則也是重點。這樣,也才能漸漸提高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地能力,達到啟迪智慧、開闊視野,促進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目的。
六、教學設計:
(一)創設問題
提問:同學們對於中國畫了解多少呢?
講授:中國古代繪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傳統,傳統的中國畫在世界畫
壇上獨樹一幟,自成體系。由於以描寫人物活動為主的人物畫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畫,而山水畫,花鳥畫是後來從人物畫中分離出來形成今天的獨立畫科。
中國畫的分類:
(1)按表現內容可分為: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
媒體映示作品,山水畫《溪山行旅圖》、人物畫《潑墨仙人圖》、花鳥畫《桃竹錦雞圖》等,配以文字解釋什麼是山水畫,什麼是人物畫,什麼是花鳥畫。
(2)按表現形式又可分為:工筆、寫意
媒體映示作品,工筆畫《張卿子像》,寫意畫《李白行吟圖》,配以文字解釋什麼是工筆畫,什麼是寫意畫。
(二)探討交流
提問:哪位同學瞭解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發展?
講授:
(一)古代人物畫發展階段:
1、人物畫的早期發展階段----戰國
《人物龍鳳圖》《人物御龍帛》這是我國現已發現最早的繪畫了。體現出墨筆線條是我國古代繪畫的主要造型手段。
1949年在湖南長沙楚墓中出土的我國戰國時期的帛畫《人物龍鳳圖》《人物御龍帛》,是我國現已發現最早的繪畫,帛畫是畫在絲織物上的畫。據考證,此帛畫是當時的一種葬具,它的作用是引導死者的“靈魂”昇天。畫中寬袖長裙,雙手合十,體態婀娜的女子是死者的象徵。在婦女上方的'龍和風,據說是引導死者“靈魂”昇天的一種神奇力量。這當然是當時迷信思想的反映。
從藝術表現手法上,可以看出墨筆線條是我國古代繪畫的主要造型手段。那婦女苗條的體態反映了當時“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的審美時尚。
2、人物畫的進一步提高階段----魏晉南北朝
如果說戰國時期的線描還只是表現了物象的輪廓,那麼到了魏晉南北朝時,隨著文人畫家的出現,其線描在體現造型功能的同時,還具備了更大的表現性,並滲透出畫家自身的審美追求。如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卷》。
(與學生共同回憶顧愷之其人)簡介顧愷之,晉代傑出畫家,他在我國繪畫史上第一個提出了“以形寫神”這一繪畫理論。(出示幻燈片《女史箴卷》)
《女史箴卷》那細勁、圓潤如“行雲流水”般的高古遊絲描,以及他對於人物畫所提出的“以形寫神”的藝術主張。
3、人物畫的成熟階段----唐朝
提問:同學們知道的中國唐朝人物畫有哪些?
講授:唐朝的人物畫又有了新的發展,更注重物件心理和精神狀態的刻畫,其線描能根據不同物體的質感,變化力度與速度,風格趨於穩練堅實,用線工細勁健,設色富麗勻淨,多用石青、硃砂等礦物質顏料,濃麗而不俗豔,工整而不繁瑣。代表作品《簪花仕女圖》《歷代帝王圖》
4、人物畫的承前啟後階段----五代(重點鑑賞)
在這一時期人物畫取得了一定成就,湧現出一批著名的畫家和一些流芳百世的名作,如《韓熙載夜宴圖》。
(二)重點作品賞析
提問:同學們誰瞭解《韓熙載夜宴圖》這幅畫?(包括年代、作者)
講授:《韓熙載夜宴圖》五代顧閎中
A.介紹作者:五代時期南唐的傑出畫家,他擅長人物畫、故事畫。
B.簡述此畫背景:南唐後主李煜想用韓熙載為相,但又對他不太信任,於是派畫家顧閎中,周文矩夜至其家,窺看他與門生、賓客夜宴的情景。
C.鑑賞分析
提問:《韓熙載夜宴圖》可以分為哪幾個場面?
此畫分成五個獨立畫面:聽樂、觀舞、歇息、清聽、散宴。
(引導學生學會鑑賞中國古代人物畫的藝術表現手法 ----“以形寫神,形神兼備”。)
a.第一段聽樂:(映示畫面)
提問:在這幅畫面中,我們看這些人都在做什麼?(師生互動)
作者緊抓一個“聽”字,把握不同聽眾的情緒反應,不論轉身注視著彈琵琶歌伎的賓客,還是半掩在屏風後面探頭傾聽的女子,都統一到聽樂這個中心,在場的每個人都被迷人的音樂陶醉。
b.第二段,觀舞(映示畫面)
提問:在這幅畫面中,我們看這些人又都在做什麼?(分 6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每組派代表來講述他們所討論的結果)
畫面區域性放大韓熙載為助興站起親自擊鼓,舞伎翩翩起舞,眾人也站立,擊掌,打板,合著節拍。
c.第三段,歇息(映示畫面)(老師講述此片斷)
夜宴中休息的場面,此段情節輕鬆,使《夜宴圖》有張有弛,富有節奏變化,是整個宴會情節上的一個間歇。
c.第四段:清吹(映示畫面)(老師引導學生對此畫面進行鑑賞)
描寫韓熙載鑑賞樂伎演奏的場面,休息後的韓熙載更換了衣服,袒胸露腹,盤腿而坐,右手揮扇鑑賞管樂。故作不拘小節,疏狂自放的姿態。
(教師引導學生說)學生討論、分析人物心理,從而得出畫的主題思想(師生互動)
e.第五段:散宴(映示畫面)
提問:在這幅畫面中,我們看這些人都在做什麼?
這段收尾用一對男女隔著屏風對話的情節,自然過渡到最後一段送別。
講授:老師對《韓熙載夜宴圖》進行綜合講授,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藝術特色,總結鑑賞中國人物畫的方法。
七、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賞析作品
(1)閻立本《步攆圖》《歷代帝王圖》
(2)張萱《搗練圖》《虢國夫人遊春圖》
課件展示
先一個學生講,然後可再請 2-3個持有不同觀點的學生進行補充。
學生討論或“七嘴八舌”的發言,分組討論允許“自說自話”
(課件展示)學生鑑賞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
八、課後評析
人物畫的發展過程進行了簡單的概述,接著對五代人物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進行了重點分析,把長卷分為五段聽樂、觀舞、歇息、清吹、散宴,並分別進行詳細介紹,把重要人物都用影象軟體進行區域性處理,拉近,放大,比原畫更清晰,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把學生的思維不由自主地帶進充滿遐想的繪畫藝術境界中。最後點出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特點:以形寫神,形神兼備。
透過這節課的鑑賞,同學們也許積累了一些審美經驗,也看得出同學們從先前不會鑑賞到能自己理解作品的內涵,這就是審美能力的提高,當然。這不是說就一節課同學們的審美能力就可以提高多少,但至少體現了一個過程,這就是審美的過程。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觀點,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學生總結回顧鑑賞過程,感受作品的時代特徵,從而找到一種正確地鑑賞方法。
同學們的觀點肯定是眾說紛紜,但不一定就能說得正確。對這幅看似簡單卻有著深刻內涵的作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這是在教師的講述過程中使學生理解作品內涵,因為學生的審美能力雖是建立在一定的理性經驗基礎上的,但這種理性經驗在高中美術鑑賞教學中還有賴於教師的講述,從而使學生把握作品的內涵。透過層層理解作品內涵,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及時肯定學生的回答。透過這一過程,無形中增強了學生對優秀藝術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了解學生學習效果,及時鞏固學生所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