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的教案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的教案
一、教學目標1.舉例說明什麼是生態系統。
2.討論某一生態系統的結構。
3.嘗試建構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
討論生態系統的結構。
2.教學難點
說明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
三、教學方法
對話法、探討法、講述法
四、課時安排1
五、教學過程〖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學生思考,老師提示。
〖提示如下圖,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以。
生物與非生物之間關係的圖示
〖板書一、生態系統的範圍
生態系統:由生物群落與他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舉例說明不同型別的生態系統舉例
型別 森林生態系統 草原生態系統 農田生態系統
劃分依據 植物分佈情況
分佈區域 溼潤或較溼潤地區 乾旱地區 農耕區
主要植物 喬木 草本 農作物
主要動物 樹棲動物為主 能挖洞和善奔跑的動物 動物種類較少
特點 動植物種類多,群落結構複雜,種群密度和群落結構能較長時間保持穩定 動植物種類相對較少,群落結構相對簡單,種群密度和群落結構常發生劇烈變化 動植物種類少,群落結構單一,人的作用非常關鍵,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態系統
〖旁欄思考題生思考回答師提示。
動物園中的全部動物不能說是一個系統,因為不同種動物是分開飼養的,彼此之間沒有內在聯絡和相互影響,不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同理,動物園中的全部動物和植物也不是一個系統。
二、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結構
〖思考與討論生思考回答師提示。
〖提示1. 2.6略
3.還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物質和能量是生命活動存在的最基本條件,生命活動本質上也是物質與能量的變化。非生物物質還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
4.綠色植物透過光合作用把無機物轉變為有機物,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動物透過攝取其他生物獲得物質和能量。各種生物獲取物質和能量的途徑是不一樣的。
5.提示:可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7.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可以有多種形式。在不考慮物質的輸入和輸出的情況下,可以表示為下圖這樣的簡化模型。
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
(一)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生態系統:
1.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陽光、熱能、水、無機鹽等。
2. 生產者:自養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
3. 消費者:動物,包括植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和寄生動物等。
4. 分解者:能將動植物的遺體殘骸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主要是細菌和真菌。
(二) 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於食物關係而形成的一種聯絡。
食物網: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聯結成的複雜營養結構。
〖小結見板書。
〖作業練習一二
〖提示基礎題
1.(1)陽光;(2)10~15 m;(3)消費者、分解者。
2.B。3.C。
拓展題
提示:可以。農田和果園等人工生態系統食物鏈單一,自身穩定性差,易受病蟲害破壞。透過研究生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增加或延長食物鏈,使之成為立體農田和立體果園,可以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同時獲得更多的產品。例如,水田養魚、果園養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