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在生物新陳代謝中的作用全教案

酶在生物新陳代謝中的作用全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使學生理解新陳代謝的概念及其本質

  2、使學生了解酶的發現過程;初步理解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3、使學生理解酶在生物新陳代謝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

  在引導學生分析生物新陳代謝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響酶活性因素的過程中,初步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實驗現象能力及設計實驗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透過讓學生了解酶的發現過程,使學生體會實驗在生物學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透過討論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認識到生物科學技術與社會生產、生活的關係;體會科學、技術、社會之間相互促進的關係,進而體會研究生命科學價值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酶的發現

  教材簡單介紹酶的發現歷史,從1783年義大利科學家斯巴蘭讓尼設計的巧妙實驗到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發現少數的酶是RNA,使學生對酶的研究歷史中的一些重大發現有了一個大致瞭解。

  2、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主要是透過安排了有關的學生實驗,讓學生透過實驗,發現酶的三個特性,這樣的編排方式符合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有利於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並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酶的高效性特點,是透過比較《實驗五、肝臟內的過氧化氫酶比無機催化劑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專一性的特點,是透過比較《實驗六、探索澱粉酶對澱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切入;

  3、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本節教材主要講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條件,透過《實驗七、探索影響澱粉酶活性的條件(選做)》切入。

  本節內容的最後,安排了課外讀“造福人類的酶工程”,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又有助於加強學生對本節基礎知識的理解,使學生體會科學、技術在改變人類生活質量中的作用。

  教法建議

  1、使學生在理解細胞水平上的新陳代謝概念及其本質是本節的重點與難點

  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這是在細胞水平上對新陳代謝的描述。其實學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觸新陳代謝的概念,在初中生物課和高中生物課緒論中,學習已接觸到諸如同化作用、異化作用及其關係等與新陳代謝有關的知識,但那是在生物個體水平對新陳代謝下的定義。本章的新陳代謝內容是對以往知識的深化和展開,教學教師要有意識地從細胞和分子水平引導學生分析出生物體是如何自我更新的,合成與分解是如何進行的,及其二者的關係,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什麼是生命。

  例如,為使學生理解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這句話,教師可結合前一章細胞的物質基礎與結構基礎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分析活細胞中發生的各種化學反應,如發生線上粒體內的糖的氧化放能的化學過程;發生在葉綠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為有機物的化學過程;發生在核糖體上的氨基酸縮合成多肽鏈的化學過程等,使學生對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這句話有一個感性認識。

  2、使學生理解酶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在本節教學中如何組織學生完成酶具有專一性的實驗並實施有效的討論是本節的難點。

  生命體隨時隨刻發生著數量巨大的生物化學反應,同時又是一個穩定的,開放的系統。細胞中發生的各種化學反應不可能在高溫、高壓、強酸、強鹼等條件下進行,而必須在常溫、常壓、水溶液環境下能快速、有序地進行的,這就要儘可能地降低化學反應能閾,這是新陳代謝為什麼離不開生物催化劑,即酶的原因。

  酶的概念和酶的發現可結合一起在讓學生討論,這樣可讓學生充分體會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對科學發展的促進作用。酶的特性這部分內容,可先組織學生依次完成實驗,然後再由學生來討論和總結。

  在引導學生分析酶的特性時,引導學生與蛋白質的多樣性聯絡起來,可使學生易於理解酶的催化作用的專一注必定意味著酶的多樣性,而且蛋白質分子空間結構的多樣性和酶的專一性催化關係密切。

  3、使學生理解酶具有高效性、專一性和需要適宜條件是本節的重點,如何組織學生完成影響酶活性因素的選做實驗並分析、討論實驗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在組織學生操作、分析、討論《實驗七、探索影響澱粉酶活性的條件(選做)》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兩個座標曲線圖,讓學生概括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 第一節 新陳代謝與酶

  【教學重點】新陳代謝的概念及其本質的概念、酶的特性、影響酶活性的因素、酶在生物新陳代謝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新陳代謝的概念及其本質的概念、酶在生物新陳代謝中的作用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手段】板圖、多媒體課件、實驗

  【教學過程()】

  1、引入新陳代謝的概念及本質

  (1)學生在初中生物學課本、高中緒論課的學習或透過各種媒體的介紹,對新陳代謝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首先,教師應瞭解學生對新陳代謝是如何理解的。為此教師可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以自身為例,剖析生命是如何維持的,以此引入本節的學習,如:

  ①人體的腦細胞是透過什麼途徑獲得營養?腦細胞中產生的代謝廢物又是透過什麼途徑排出體外的?

  ②進入腦細胞的營養物質是如何被利用的?

  ③學生如何理解同化作用、異化作用,物質代謝、能量代謝,它們之間有何關係?

  ④想一想,人體的身體有哪些系統參與了新陳代謝過程,各是如何參與的等等?

  (2)學生一般只能從生物個體、器官或系統水平上,說明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在此基礎上,教師應把討論引向微觀水平,即細胞和分子水平的代謝過程。如可以設問:

  ①你吃下的肉類蛋白質,透過什麼途徑轉化成為你自身的蛋白質?

  ②你吃下的澱粉類食物,透過什麼途徑為你提供能量?等等

  透過分析、討論,使學生理解:細胞的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維持,需要不斷地合成與分解,不斷地處於自我更新的狀態,而這種自我更新的過程完全依賴於細胞內發生的生物化學反應,從而在細胞水平理解新陳代謝的本質,即“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

  2、酶的概念、特性及其生理功能

  在學生理解新陳代謝的本質後,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化學知識,分析出無機化學反應過程中所需的條件一般是很激烈的,再讓學生分析出生物體細胞生存的條件是很溫和的,可以提問,如:

  (1)細胞生存的條件是很溫和的,那麼細胞內數量如此巨大的生物化學反應如何在常溫、常壓、水溶液環境、pH接近中性的條件下,迅速高效的進行呢?

  (2)在化學反應中有沒有提高化學反應的方法呢?

  這樣可順利地引出活細胞產生的生物催化劑,即酶。

  3、酶的發現史

  這部分的教學,教師可讓學生自己閱讀,也可發給學生相應的補充資料,尤其是某種酶的研究過程方面的資料,目的是讓學生對酶的研究過程、方法有一個較為全面的瞭解,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生物學的實驗研究對生物學發現的重要作用。

  學生閱讀後,可提問:酶都是蛋白質嗎?並做一定的說明。

  酶是活細胞所產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類特殊的蛋白質。酶是細胞中促進化學反應速度的催化劑。現已發現的酶約有3000種以上。它們分別存在於各種細胞中,催化細胞生長代謝過程中各種不同的化學反應,使生物化學反應在常溫、常壓、水溶液等溫和的條件下就可順利進行。

  很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質。然而生物學家的實驗證明:RNA也可以是高活性的酶。早在1982年,T.Ceeh發現原生動物四膜蟲的26S rRNA前體在沒有蛋白質的情況下進行內含子的自我拼接,最終形成L19RNA。當時因為只是瞭解它有這種自我催化的活性,沒有把它與酶等同看待。

  1983年Atman和Pace分別報導了在RNA前體加工過程起催化作用的酶是由20%蛋白質和80%RNA組成的。如果除去蛋白質部分,並提高鎂離子的濃度,則留下的RNA具有與全酶相同的催化活性,這是說明RNA具有酶活性的第一例證。

  “酶不都是蛋白質”,這一科學事實再一次有力地證明了實驗在科學發展中所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讓我們看到,科學是發展的,探索是無止境的,而真理是相對的,現在的科學事實可能在今後會被修正,甚至推翻。

  另外,酶、激素、維生素之間的區別值得一提,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容易把這些物質和它們的作用搞混。可就高中生物學水平做一簡單比較:

  酶

  激素

  維生素

  從化學本質上看

  蛋白質

  蛋白質(如生長素、胰島素等)、固醇類脂類物質(如性激素)

  多種多樣,一般為小分子有機物。 如維生素D是固醇類物質;維生素A是脂類物質(萜類);維生素C是抗壞血酸(葡萄糖的衍生物)等等。

  從生理功能看

  可提高生物體生物化學反應的速度,是一種生物催化劑。

  激素又稱“化學信使”,是特定細胞合成的,能使生物體發生一定反應的有機分子。它的作用力很強,很低的濃度就能引起很強的反應,但在細胞中不能積累,很快就會被破壞。

  維生素常常與酶結合,是較複雜酶的組成成分之一。天然食物中含量極少,但這些極微小的量對人體的生長和健康是必需的,人體一般不能合成它們或合成量不足,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可把酶的發現史與酶的特性這兩部分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這樣可使學生用實驗方法探索酶的特性順理成章。

  4、酶的特性

  在進行酶的特性教學時,教師可提問:

  酶作為生物催化劑,與無機催化劑相比,有何特點?

  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演示有關實驗,也可安排相應的學生實驗,引導學生透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得出結論,即酶的高效性、專一性與多樣性特性。

  (1)酶的高效特性實驗,實驗前有必要簡單介紹兩項內容:

  一是過氧化氫這種物質,它是動植物在代謝中產生的,對機體有毒害作用。生物體可透過過氧化氫酶,催化過氧化氫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氣而解毒。無機催化劑三價鐵離子也可催化這一反應;二是本實驗的實驗步驟。

  實驗後,讓學生討論得出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率高於鐵離子的結論,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列舉其他例項,概括酶的高效性。教師還應強調正是由於酶的存在及其高效性,所以許多代謝反應在體外很難發生,在體內卻可迅速進行。

  (2)酶的專一性特性

  實驗前可提問:“食物中的澱粉和蔗糖同屬糖類,唾液澱粉酶能否消化水解這兩種物質?”

  本實驗所涉及的顏色反應要在實驗前跟學生說明清楚。澱粉水解成的麥芽糖和蔗糖水解成的葡萄糖、果糖在煮沸的條件下,與斐林試劑反應會有磚紅色沉澱物質產生,澱粉和蔗糖與斐林試劑無此反應。因此,斐林試劑可以用來鑑定澱粉和蔗糖溶液中是否有麥芽糖和葡萄糖及果糖,進而推測澱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

  在此基礎上,教師透過進一步例項說明酶的專一性是酶普遍具有的特性;

  (3)酶的多樣性原理,可在學生理解酶的專一性原理基礎上,結合蛋白質的多樣性讓學生分析得出。

  5、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有條件的學校,應儘量讓學生做《實驗七、探索影響澱粉酶活性的條件》,這對於訓練學生分析實驗能力,理解對照實驗的設計方法等都是很幫助的。

  在學生透過實驗分析得出影響酶活性的因素後,可適當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一些與之相關的生活常識。如可提問:“持續高燒不退或嚴重腹瀉有時甚至會危及人的生命,學生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人的正常體溫是37℃,體溫升高到38℃,雖然體溫只是升高了1℃,但人已感覺非常沒有精神,如果升高到39℃甚至40℃以上,而且持續高燒,就會出現一系列嚴重的反應,如昏睡、昏迷、驚厥、甚至危及生命,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酶作為生物催化劑,其催化活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溫度、pH值、有機溶劑、重金屬離子、酶濃度、酶的啟用劑、抑制劑等等,而酶的活性受上述因素的影響是非常敏感的,影響因素髮生很小的變化的,酶活性就會發生很大的改變。人體中酶的最適溫度一般為37℃,當人體體溫高於或低於這個溫度時,機體中酶活性就會大大降低,細胞內的各種生物化學反應不能正常進行了。

  霍亂是一種烈性傳染病,為霍亂弧菌所致,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死亡率甚高。霍亂弧菌透過人的腸粘膜並大量繁殖,同時產生腸毒素引起劇烈腹瀉造成迅速而嚴重的脫水,血容量明顯減少,因而出現微迴圈衰竭,使細胞得不到鉀、鈉、鈣、氯離子,導致肌肉痙攣;細胞得不到碳酸氫根離子而導致細胞內pH值發生較大的`改變,酶活性即相應大大降低

  ,嚴重的會出現代謝性酸中毒,最終病人腎功能衰竭,休克、死亡。人體大量出汗、腹瀉都要相應地補充水就是這個道理;嬰幼兒自身調節能力差,嬰幼兒腹瀉常常引起嚴重後果,就是這個道理。

  或者問:“當人誤食了含有重金屬的食物或農藥後,有一種應急措施,就是趕緊給病人大量喝牛奶或豆漿,學生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酶活性除了與溫度、pH有關外,還受有機溶劑、重金屬離子等的影響。有機溶劑與重金屬離子影響酶活性的主要原因是有機溶劑和重金屬離子與酶蛋白上的某些化學基團結合,使酶的活性完全喪失,這也是人誤食了有機磷農藥、有機氯農藥或含重金屬離子的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原因。

  牛奶和豆漿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可以和重金屬或有機物結合,而使這些金屬離子和有機物發生沉澱。當人誤食了含重金屬的食品或農藥後,大量飲用牛奶或豆漿可使這些有毒物質沉澱下來不被消化道吸收,從而也就避免了這些有毒物質與人體中正常的酶接觸的機會,而保護了這些酶的活性。當然,這只是應急措施,還要去醫院探究活動

  探究pH值對酶活性影響

  【探究目的】

  瞭解pH對酶活性的影響、學習測定酶的最適pH的方法

  【探究原理】

  酶的活性受環境pH的影響極為顯著。通常各種酶只有在一定的pH範圍內才表現它的活性。一種酶表現其催化活性最高時的pH值稱為該酶的最適pH。低於或高於最適pH時,酶的活性逐漸降低。不同酶的最適pH值不同,例如,胃蛋白酶的最適pH為1.5一2.5,胰蛋白酶的最適pH為8等。

  應當指出酶的最適pH受反應物性質和緩衝液性質的影響。例如,唾液澱粉酶的最適PH約為6.8,但在磷酸緩衝液中,其最適pH為6.4一6.6,在醋酸緩衝液中則為5.6。

  【材料和用具】

  1、0.3%氯化鈉的0.5%澱粉溶液(新鮮配製)

  2、稀釋200倍的新鮮唾液。

  3、0.1M檸檬酸溶液。

  4、0.2M磷酸氫二鈉溶液

  5、碘化鉀-碘溶液:將碘化鉀20克和碘10克溶解在100ml水中,使用前稀釋10倍。

  【探究步驟】

  取8個50毫升錐形瓶,編號。按下表中的比例,用吸量管新增0.2M磷酸氫二鈉溶液和0.lM檸檬酸溶液,製備pH5.0一8.0的8種緩衝溶液。

  錐形瓶號

  0.2M磷酸氫二鈉溶液(ml)

  0.lM檸檬酸溶液(ml)

  緩衝溶液pH值

  1---5.15---4.85---5.0

  2---5.80---4.20---5.6

  3---6.31---3.69---6.0

  4---6.92---3.08---6.4

  5---7.72---2.28---6.8

  6---8.69---1.33---7.2

  7---9.36---0.64---7.6

  8---9.72---0.28---8.0

  取9支幹燥的試管,編號。將8個錐形瓶中不同pH的緩衝液各取3毫升,分別加入相應(l一8號)的試管中。然後,再向每個試管中新增0.5%澱扮溶液2毫升。第9號試管與第5試管的內容物相同。

  向第9號試管中加入稀釋200倍的唾液2毫升,搖勻後放入37℃恆溫水浴中保溫。每隔1分鐘由第9號試管中取出一滴混合液,置於白瓷板上,加一滴碘化鉀-碘溶液,檢驗澱粉的水解度,待結果呈橙黃色時,取出試管,記錄保溫時間。注意,掌握第9號試管的水解程度是本實驗成敗的關鍵之一。

  以l分鐘的間隔,依次向第l至第8號試管中加入稀釋200倍的唾液2毫升,搖勻,並以1分鐘的間隔依次將8支試管放入37℃恆溫水浴中保溫。然後,按照第9號試管的保溫時間,依次將各管迅速取出,並立即加入碘化鉀-碘溶液2滴,充分搖勻。觀察各管呈現的顏色,判斷在不同pH值下澱粉被水解的程度,可以看出pH對唾液澱粉酶活性的影響,並確定其最適pH。

  探究酶的啟用劑及抑制劑

  【探究目的】

  學習檢定啟用劑和抑制劑影晌酶反應的方法和原理

  【探究原理】

  酶的活性常受某些物質的影響,有些物質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稱為酶的啟用劑;有些物質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稱為酶的抑制劑。例如,氯化鈉為唾液澱粉酶的啟用劑,硫酸銅為其抑制劑。

  很少量的啟用劑或抑制劑就會影響酶的活性,而且常有特異性。值得注意的是啟用劑和抑制劑不是絕對的,有些物質在低濃度度時為某種酶的啟用劑,而在高濃度時則為該酶的抑制劑。例如,氯化鈉達到1/3飽和度時就可抑制唾液澱粉酶的活性。

  【材料及用具】

  1、l%澱粉溶液。

  2、1%氯化鈉溶液。

  3、碘化鉀-碘溶液:將碘化鉀20克和碘10克溶解在100ml水中,使用前稀釋10倍。

  4、稀釋100一200倍的新鮮唾液。

  5、0.1%硫酸銅溶液。

  【探究步驟】

  取3支試管,編號。向第l支試管中加入l%氯化鈉溶液l毫升,向第2支試管中加入0.1%的硫酸銅溶液l毫升,向第3支試管中加入蒸餾水l毫升作對照。再向每支試管各加入0.l%澱粉溶液3毫升和稀釋的唾液l毫升。搖勻各管內容物,一齊放入37℃恆溫水浴中保溫,10一15分鐘後取出。冷後,各滴入2一3滴碘化鉀-碘溶液,混勻。觀察比較3支試管顏色的深淺。

  如果啟用劑或抑制劑的作用不明顯,主要原因可能是唾液澱粉酶活性不夠高,可以適當延長反應時間或者降低唾液稀釋倍數,然後再繼續實驗。

  探究酶的專一性

  【探究目的】

  本實驗以唾液澱粉酶和蔗糖酶對澱粉和蔗糖的作用為例,說明酶的特異性。

  【材料用具】

  1、2%蔗糖溶液:蔗糖是典型的非還原糖,若商品蔗糖中還原糖含量超過一定標準,則呈現還原性,這種蔗糖不能使用。所以,實驗前必須進行檢查。本實驗用的蔗糖至少應是分析純的試劑。

  2、0.3%氯化鈉的l%澱粉溶液(新鮮配製)

  3、稀釋200倍的新鮮唾液。

  4、蔗糖酶溶液:取乾酵母100克,置於乳缽內,新增適量蒸餾水及少量石英砂。用力研磨提取約l小時,再加蒸餾水,使總體積約為500毫升,過濾。將濾液保存於冰箱內備用。

  5、本尼迪克特(Benedict)試劑: 將硫酸銅17.3克溶解於100毫升熱蒸餾水中。冷卻後,稀釋至150毫升。取檸檬酸鈉173克及碳酸鈉(Na2CO3.H2O)100克,加水600毫升,加熱使之溶解,冷後,稀釋至850毫升。最後,把硫酸銅溶液緩緩傾入檸檬酸鈉-碳酸鈉溶液中。混勻後,用細口瓶貯存。此試劑可長時間儲存。

  【探究步驟】

  1、澱粉酶的特異性實驗

  取2支試管,各加入本尼迪克特(Benedict)試劑2毫升,再分別加入l%澱粉溶液或2%蔗糖溶液各4滴。混合均勻後,放在沸水浴中煮2一3分鐘。觀察有無紅黃色沉澱產生,純淨的澱粉和蔗糖不呈陽性反應。

  再取3支試管,每管各加入稀釋200倍的新鮮唾液l毫升。再分別加入l%澱粉溶液或2%蔗糖溶液各3毫升。混勻,放入37℃恆溫水浴中保溫,15分鐘後取出。各加本尼迪克特試劑2毫升,搖勻,放在沸水浴中煮2一3分鐘。觀察有無紅黃色沉澱產生。

  新鮮唾液的稀釋倍數,一般為200倍。但是,由於不同人或同一人不同時間採收的唾液內澱粉酶的活性並不相同,有時差別很大,稀釋倍數可以是50一300倍,甚至超出此範圍。因此,應事先確定稀釋倍數。另外,要注意除去唾液裡的氣泡,避免稀釋倍數不準確面影響實驗結果。稀釋好的新鮮唾液用濾紙過濾後待用。

  2、蔗糖酶的特異性實驗

  取2支試管,各加入蔗糖酶溶液l毫升,再分別加入l%澱粉溶液3毫升或2%蔗糖溶液3毫升。搖勻,放入37℃恆溫水浴中保溫,10分鐘後取出,各加入本尼迪克特試劑2毫升,混勻後放入沸水浴中煮2一3分鐘。觀察有無紅黃色沉澱產生。

  再取l支試管,加入蔗糖酶l毫升和蒸餾水3毫升,混勻,加入本尼迪克特試劑2毫升,搖勻,在沸水浴中煮2一3分鐘。可以觀察到試管內溶液呈現輕度陽性反應,這是由於蔗糖酶溶液本身含有少量還原性雜質的緣故。因此,用此管作為對照,即可解釋上述用澱粉作底物的試管內呈現輕度陽性反應的原因。

  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探究目的】

  透過檢驗不同溫度下唾液澱粉酶和脲酶的活性,瞭解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探究原理】

  酶的催化作用受溫度的影響很大,一方面與一般化學反應一樣,提高溫度可以增加酶促反應的速度。通常溫度每升高10℃,反應速度加快一倍左右,最後反應速度達到最大值。另一方面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溫度過高可引起蛋白質變性,導致酶的失活。因此,反應速度達到最大值以後,隨著溫度的升高,反應速度反而逐漸下降,以至完全停止反應。反應速度達到最大值時的溫度稱為某種酶作用的最適溫度。高於或低於最適溫度時,反應速度逐漸降低。大多數動物酶的最通溫度為37℃一40℃,植物酶的最適溫度為50℃一60℃。但是,一種酶的最適溫度不是完全固定的,它與作用的時間長短有關,反應時間增長時,最適溫度向數值較低的方向移動。通常測定酶的活性時,在酶反應的最適溫度下進行。為了維持反應過程中溫度的恆定,一般利用恆溫水浴等恆溫裝置。

  酶對溫度的穩定性與其存在形式有關。已經證明大多數酶在乾燥的固體狀態下比較穩定,能在室溫下儲存數月以至一年。溶液中的酶,一般不如固體的酶穩定,而且容易為微生物汙染,通常很難長期儲存而不夾失其活性,在高溫的情況下,更不穩定。

  【材料和用具】

  1、0.3%氯化鈉的0.2%的澱粉溶液。

  2、稀釋200倍的唾液。

  3、碘化鉀-碘溶液:將碘化鉀20克和碘10克溶解在100ml水中,使用前稀釋10倍。

  4、1%尿素溶液。

  5、脲酶提取液:取黃豆粉6克,加30%乙醇250毫升,振盪10分鐘,過濾。可儲存l一2星期。

  6、奈斯勒(Nessler)試劑:稱取5克碘化鉀,溶於5毫升蒸餾水中,加人飽和氯化汞溶液(100毫升約溶解5.7克氯化汞),並不斷攪拌。直至產生的硃紅沉澱不再溶解時,再加40毫升50%氫氧化鈉溶液,稀釋至100毫升,混勻,靜置過夜,傾出清液存於棕色瓶中。

  奈斯勒試劑是含有大量汞鹽的強鹼性溶

  液,所以,它是具有腐蝕性的劇毒試劑。實驗時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謹防中毒。此外,實驗時所用的玻璃儀器等一切器皿必須潔淨,以除去能抑制酶活性的雜質。因此,用奈斯勒試劑作完實驗後,必須將它所汙染的試管等一切器皿充分洗乾淨。

  【探究步驟】

  1、溫度對唾液澱粉酶活性的影響.

  唾液澱粉酶可將澱粉逐步水解成各種不同大小分子的糊精及麥芽糖。它們遇碘各呈不同的顏色。直鏈澱粉(即可溶性澱粉)遇碘呈藍色;糊精按分子從大到小的順序,遇碘可呈藍色、紫色、暗褐色和紅色,最小的糊精和麥芽糖遇碘不呈現顏色。由於在不同溫度下唾液澱粉酶的活性高低不同,則澱粉被水解的程度不同,所以,可由酶反應混合物遇碘所呈現的顏色來判斷。

  取3支試管,編號後各加入澱粉溶液2毫升。將第l、2號試管放入37℃恆溫水浴中保溫,第3號試管放入冰水中冷卻,5分鐘後,向第l號試管中加人煮沸5一15分鐘的稀釋唾液l毫升;向第2、3號試管加稀釋唾液各l毫升。搖勻,20分鐘後取出3支試管,各加碘化鉀-碘溶液2滴,混勻,比較各管溶液的顏色。判斷澱粉被唾液酶水解的程度,井說明溫度對唾液酶活性的影響。

  2、溫度對脲酶活性的影晌

  脲酶能催化尿素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氨可與奈斯勒試劑作用生成橙紅色化合物。由顏色深淺,可斷定反應進行的程度。

  各取4支試管,編號。向每支試管中,各加人脲酶提取液l毫升。將第l號試管放在冰水裡冷卻,第2號試管在室溫下放置,第3號試管在50℃恆溫水浴中保溫,第4號試管在沸水浴中。5分鐘後向4支試管中各加人l%尿素溶液l毫升。混勻,10分鐘後取出4支試管,將第3、4號試管用流動的自來水冷卻至室溫。然後,向4支試管中各加奈斯勒試劑5滴,搖勻。觀察比較各試管顏色深淺,並說明溫度對脲酶活性的影響。

  洗胃並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