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稅率教案

六年級數學稅率教案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百分數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絡,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可以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學中,結合生活實際瞭解稅收的用途,充分體會所學內容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教師則是這一活動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也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中,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並透過分析、討論,從中感悟到納稅的重要作用,認識常見稅種,掌握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3.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學數學是為了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本節教學中,在完成各種應納稅額的習題後,讓學生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收集有關納稅的資料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家鄉改造前後的對比圖。

  (1)看圖,說一說我們的家鄉有什麼變化。(引導學生從家鄉的交通、基礎設施、房地產開發、土地利用、生態環境等方面感受家鄉的變化)

  (2)討論:用於改造家鄉的資金是從哪兒來的?(引導學生了解財政部門撥的款大部分是靠稅收得來的)

  2.匯入新課。

  什麼是稅收?國家徵收的稅有什麼用處呢?納稅金額是多少?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納稅的知識。(板書課題:稅率)

  設計意圖:透過對家鄉變化的'對比,使學生認識到稅收的重大用途,並對學習納稅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

  ⊙初步認識、理解有關納稅的知識

  1.仔細閱讀教材10頁的內容,從中瞭解有關納稅的知識。

  2.學生自學後交流彙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有序地展示相關內容)

  (1)什麼是納稅?

  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

  (2)什麼人需要納稅?

  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3)稅收有什麼意義?

  稅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收來的稅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

  (在學生理解稅收意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瞭解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用稅收為人民造福的例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稅收的重要性)

  (4)稅收的主要種類有哪些?

  稅收主要分為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等幾類。

  (5)什麼叫應納稅額?

  繳納的稅款叫做應納稅額。

  (6)什麼叫稅率?

  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如銷售額、營業額……)的比率叫做稅率。

  3.初步瞭解我國的稅收政策。

  我國的稅收政策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因此,根據國家規定,集體或個人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關納稅的知識,瞭解稅收的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