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放大與縮小》教案
冀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放大與縮小》教案
教學目標:
1.經歷認識放大、縮小現象的過程,透過擺三角形等認識圖形放大或縮小。
2.理解放大和縮小的含義,能按要求擺放大或縮小的圖形。
3.對生活中的放大或縮小現象有好奇心,體會圖形的相似,發展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理解放大和縮小的含義,能按要求擺放大或縮小的圖形。
教學準備:
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放大與縮小
1.師拿出放大鏡,讓學生說一說它的作用,並用放大鏡把課本上的文字放大,引出“放大”概念。接著,讓學生觀察《教師用書》上的課本同頁內容,說一說發現了什麼,引出“縮小”的概念。
2.提出“說一說”的要求,師生舉出生活中放大或縮小的'事例。
(設計意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教學放大和縮小的概念,讓學生更清楚明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擺三角
1.提出“分別用3根、6根和9根小棒擺成三個等邊三角形”的要求。讓學生獨立操作,然後全班交流。
2.提出“觀察用3根、6根小棒擺成的三角形,你發現了什麼”的問題,給學生觀察和思考的時間。
3.交流學生觀察、思考的結果。要給學生充分表達不同意見的機會。由第二個三角形的每條邊都是第一個三角形的2倍,得出:第一個圖形的邊長放大到原來的2倍後得到第二個圖形。
4.提出“議一議”的問題,讓學生充分討論並交流。得出:第一個圖形的邊長放大到原來的3倍後能得到第三個圖形。
(設計意圖:透過擺小棒的方法來學習放大或縮小,不僅讓學生清楚明白,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效果好。)
三、練一練
第1題,先讓學生討論:每個圖形的各邊縮小為原來的1/2實際根小棒?然後再用小棒擺出個圖形。
第2小題。由學生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透過練習,提高學習的效率,深刻理解兩個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