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數學六年級上《稅收》教案

冀教版數學六年級上《稅收》教案

  教學內容:

  冀教版六年級72、73頁

  教學目標:

  1、經歷瞭解稅收的意義、解決有關稅收實際問題的過程。

  2、瞭解稅收的有關知識,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3、體會稅收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培養依法納稅的意識。

  重點難點:

  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學生課前去進行各種稅種的調查,初步瞭解它們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昨天我去 “大清花”餃子館吃了一餐餃子,味道可真不錯!一共用了168元,收銀員找錢時還主動給了我一張發票,你能評價一下這種做法嗎?

  對,這個餐廳知法、守法,開發票對誰有好處?

  開發票減少了餐廳的利潤,但卻增加了國家的稅收,看來越來越多的人具有了納稅意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納稅的知識。

  板書:納稅

  二、瞭解納稅及其作用

  1.你知道哪些納稅的知識?

  2.那今天這節課你還想學習哪些納稅方面的知識?

  (什麼是納稅?為什麼要納稅?怎樣納稅?……)

  3.要想更多更準確地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可以透過什麼樣的方法或途徑來學習呢?

  (看書、查資料、上網、去稅務局或向稅務局的親戚朋友瞭解這方面的知識……)

  4、讓學生自由說一說

  納稅就是根據國家各種稅法的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納稅是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納稅意識,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5、說得很好,同學們透過剛才的學習已經瞭解了什麼是納稅,為什麼納稅,可作為小學生,光了解這些還不夠,還應爭當小納稅人,學會怎樣納稅!

  教師介紹上網查詢內容,納稅有哪幾個步驟?( )

  在這幾個步驟中,哪個與數學密切相關?要運用到哪部分數學知識?

  (百分數、百分數的計算)

  究竟怎樣運用這部分知識呢?誰知道如何納稅?怎樣計算稅款?

  (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稅率。應納稅額=各種收入×稅率)

  板書公式: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簡單的說就是指什麼?(應交的稅款)

  各種收入呢?是一定的嗎?稅率是一定的嗎?你瞭解哪些稅率(不同的稅率)

  那我選這個3%的來還!為什麼不行?(根據稅種選擇稅率來還。)

  那你會哪種稅種的計算方法?(消費稅、營業稅……)

  都會算了嗎?看這道題會算嗎?(例1)

  板書: 230×5%=11.5(萬元)

  230是什麼?5%是什麼?230×5%表示什麼?

  6、看來同學們沒吹牛,確實會算營業稅了,關於其它稅種的計算還有什麼問題或難以理解的'地方嗎?

  可能說,什麼是應納稅所得額。

  師:誰能幫助他?個人所得稅怎樣計算?

  師:會算個人所得稅的請舉手!看來個人所得稅的計算靠自學還真有點難度,不急,我們一起解決它!哪些人要交個人所得稅?

  師:對,只要有工資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個人所得稅!

  (出示:個人所得稅圖表)

  能看懂嗎?什麼意思?

  幫我算算好嗎?(猜猜我的工資收入?)

  好吧,就透露這個秘密給你們,我上個月的工資收入是2100元,獎金是380元,該怎樣算我的個人所得稅?

  板書:2100+380-2000=480(元)

  480×5%=24(元)

  謝謝大家,我一定會依法納稅的!

  三、練一練

  練一練1—4題

  四、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藉助網路、運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了納稅中的數學問題,知道了運用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的方法來計算要交的稅!對於今天所學的知識,大家還有沒有疑問?

  如果沒有,那老師這有幾個話題想和同學們一起探討!

  主題

  1.你能為自覺納稅設計一句廣告語嗎?

  2.如果我是稅務稽查員,如何防止偷稅、漏稅行為?

  3.我們能為納稅做些什麼?

  板書設計:

  納 稅

  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230×5%=11.5(萬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