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愁予的錯誤教案設計
鄭愁予的錯誤教案設計
導語:說起鄭愁予先生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他在當時詩壇的地位絕對是不可撼動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篇《錯誤》鄭愁予 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整體感知:
鄭愁予是臺灣當代著名詩人。他的名作《錯誤》被譽為“當代抒情詩的絕唱”。這首詩寫的是江南一個小鎮上一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一個遺憾的過程。教師的任務是指導學生興趣盎然地鑑賞這首美麗的詩歌並針對其中鮮明的意象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要讓學生懂得好的詩歌應給人無限的聯想和想象空間。同時,讓學生對鄭的詩歌創作及特點有初步的瞭解。
地點:
多媒體教室
方式:
以誦讀和互動討論為主
過程:
一:
師:(匯入 新課)
鄭愁予是當代活躍在臺灣詩壇的一位著名詩人。曾有人評價他說:“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重音),他能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詩句華美,而且絕對是現代的。”他的這首《錯誤》並被譽為“現代抒情詩的絕唱”。你是否同意以上的這些評價呢?那這首詩又是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感受這首詩。(板書課題)
二:
先學生自由讀全詩,然後教師範讀。
師:請注意本詩中一些特殊的句式和書面化的詞語,請同學們指出來。
生:柳絮(xu)、跫(qiong)音、春幃(wei)、窗扉(fei)
“如蓮花的開落”、“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師:好的。請大家再齊讀一遍。注意詩句的停頓和節奏。
生:齊讀。
三:
師:請同學們告訴我,這首詩為什麼起的詩題是“錯誤”呢?請根據你的理解,談談這裡隱含的一個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組討論一下。
生:(帶著思考和問題進行熱烈討論)。
一生答:我這樣理解:
詩中主人公“我”騎著馬周遊江南,碰到一個痴痴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閨中女子,她的心 “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沒有東風”為她傳遞資訊,又沒有漫天飛舞的柳絮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時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連帷幕也不揭開,無心去看窗外花團錦簇的春景。(此時教師點撥:劉禹錫《春詞》中“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與上述所詠的怨情似有異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長深遠)。 終於,她聽到達達的馬蹄,美麗的馬蹄聲,以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歸來了。當開啟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個過路人。轉瞬間,這無限的喜悅變成了無限的失望。這“美麗的錯誤”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樣。 (熱烈鼓掌)
師:非常好。不錯,這首詩是寫了一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寫了一個遺憾的 過程。這很容易讓人去描繪那時這樣一幅幅畫面。當他們雙眼交錯的一剎那,他們內心的琴絃是怎樣被激盪起來的? 好,如果讓你當導演,把這個相遇的過程拍一部小的電影短片,不知在座的各位會怎麼去安排呢? 可以不拘於詩,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生:(熱烈討論)
一生:我有些想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時間:黃昏時分,火紅的夕陽正放射著自己最後的光和熱,慢慢向西天墜去。它的光輝照射著青石鋪就的街道上。
地點:江南一小鎮上。
人物:騎馬的遊子,女子。
過程:詩中的男主人公是個浪跡天涯的遊子。一天傍晚,在江南的小鎮上,在街道的盡頭,慢慢走過來一匹馬,馬上坐著一藍衣青年。那就是“我”,詩中的主人公。漸漸 落山的夕陽照射在青石鋪就的街道上,小鎮上異常安靜。“我”騎馬踱在青石上,發出有節奏的“達達”聲。起風了,“我”的髮絲微微地飄揚了起來。 然後鏡頭轉到小巷中長滿藤蘿爬山虎的青石牆。 看著這些,“我”似乎若有所思。思什麼不得而知,只聽到“我”在輕輕吟誦席慕容的“如果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鏡頭轉到小巷盡頭一處閨樓之中,梳妝檯前坐著一位女子,手中正刺繡,但眉頭緊蹙,心不在焉。樓下傳來小孩子嬉戲的聲音,但她充耳不聞。 這時,自街道上由遠而近傳來達達的馬蹄聲。 略一遲疑,隨即她又凝神細聽,確實是達達的馬蹄聲。 一束燦爛的笑容自她臉上綻放開來。她放下手中的東西,衝到了窗前,推開窗子,朝街道上望去。 遠遠的,一個人向她走來。但,那張臉,卻不是她所熟悉的那個人的。
(合)馬上的人也注意到了她,停下了口中之詞。當四目交錯而過的那刻,影片響起了悠揚的音樂聲。風起了,柳絮漫天飄灑起來。鏡頭慢慢向上拉昇,霧色籠罩著小巷、小鎮。
同學們都凝神靜思了一會,熱烈地鼓起了掌。
一生:我想補充一下。這時的“我”也可以牽著馬。
另一生:結尾也可以響起江南小鎮特有的街頭叫賣聲,讓影片籠罩在江南特有的氛圍中。
師:太好了。現在我們回到本詩,在本課的開頭我曾經說過:楊牧曾評價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也就是說他和中國的“外國詩人”是不一樣的。那些人用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字寫他們的“現代感覺”。鄭愁予不同,他的詩歌是中國化的,你是否同意呢?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詩在語言上還有哪些動人之處呢?
生:(討論熱烈)各抒己見。
一生:文章標題是用“錯誤”起名,而且是“美麗的錯誤”。“達達的馬蹄”敲響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靈深處,因而美麗。不過,這馬蹄聲僅僅從前面路過,並不為她的企盼而停駐,因而是個錯誤。這一起一伏,產生了高度的戲劇性,給人跌宕起伏的感覺。
(師補充:這首詩所表現出的意境,又與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有相似之處。這可以說成是它的中國性聯想)。
一生:他在詩中還運用了中國傳統的古典詩歌的意象,如“蓮花”、“柳絮”、“馬蹄”、“春幃”。這些我們在古典詩詞中見的較多。
(師補充:很好,舉個例子。東風這一意象來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無題》中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所以講鄭具有很深的古典詩詞的修養。)
停頓片刻,然後一生又問:詩中有句“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為什麼這麼說呢?
師:請大家一起來想一想。等待的季節漫長,蓮花的開落也日復一日,時間在無聲中流淌,作者在這裡以音響的延伸來暗示容顏的逝去,體現了詩的漸進性和暗示性。這裡,講求的是詩句表達的一種節奏和韻味。在詩中還有幾句也有這種效果,你們能找到嗎?
生找到:“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師:很好。
一生:還有“達達”的馬蹄聲,這在中國文化裡才有。這是中國文化傳統約定的。
(鼓掌!)
三:
師:很好。大家談了這麼多,我們來簡單看一下鄭愁予的個人簡歷。也是為本課做一個總結。
放上投影片,老師帶領學生們看一遍。
附:[鄭愁予,生於山東濟南。童年時就跟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抗戰時期,隨母親轉徙內地各處。在避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5歲開始創造新詩。不過,他說自己完全沒有承襲古典詩詞的遺產,大家認為他的詩有古典的神韻,只是因為他有古典詩人的情操,但詩的語言主要是白話,表現的也主要是自己的生活體驗。
鄭比較有名的詩作,比如《錯誤》、《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被稱為“浪子詩人”。對此,他不以為然,他說,“因為我從小是在抗戰中長大的,所以我接觸到中國的苦難,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這些寫進詩裡,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實影響我童年和青年時代的,更多的是傳統的仁俠精神。”也許正是仁俠精神和浪子情懷的結合,才使鄭愁予的詩有如此動人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