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文學時空——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上的致辭
在“共享文學時空——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上的致辭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致辭了吧,致辭具有語言準確、形象生動的特點。那麼都有哪些型別的致辭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在“共享文學時空——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上的致辭,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共享文學時空——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上的致辭1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今天來自兩岸四地和海外的華文工作精英歡聚在廣州,共享文學時空,探討加強海峽兩岸華文文學界的溝通與瞭解,促進交流和合作,推動華文文學走向輝煌,走向世界,這是世界華文文學的一件雅事、大事。特別是在中共中央關於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文化強國的決定發表之後,昨天全國第九次文代會和第八次作代會召開之際,我們這樣的一個盛會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我謹代表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對這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對來自海內外的嘉賓、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對精心籌辦此次會議的兩岸主辦單位,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世界華文作家協會,表示衷心的感謝。
文化承載著民族發展的歷史記憶,沉澱著民族的精神追求,文化是國家之根,是民族之魂。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創造了五千年燦爛的中華文明,孕育著中華民族頑強的生命力、堅韌的凝聚力和不竭的創造力,華文文學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伴隨著先輩們的足跡,在全球廣泛傳播,吸收了外國文化的優秀成果,成為中國文化在世界各地綻放的奇葩。在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華文文學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美好前景。兩岸同胞同根同源,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中國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是維繫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中華文化在臺灣根深葉茂,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臺灣文化也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這次研討會能由兩岸文學界共同舉辦,得益於兩岸的交流,得益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豐富的成果。實現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20xx年以來,兩岸關係實現了歷史性的轉折,進入了和平發展的新時期,為中華民族,為兩岸中國人,攜手開創全民族的繁榮、昌盛、和諧的未來,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息息相關。機遇來之不易,值得我們兩岸同胞共同的珍惜。當前,兩岸同胞再次站在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新的關頭,如何珍惜和維護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是兩岸同胞共同的責任和麵臨的現實問題。兩岸同胞都不希望兩岸關係停滯甚至倒退,不願意看到這些年來兩岸關係取得的成果得而復失,更不願意看到兩岸關係回到過去的緊張對立。兩岸同胞有責任,本著對民族、對歷史負責的態度,以兩岸同胞的福祉為念,正確把握好兩岸關係前進的方向,共同維護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勢頭。
各位朋友,古往今來,中華文化始終是凝聚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百折不撓,自強不息,建功立業。中華文化是維繫民族團結、發展進步的牢固的紐帶。兩岸交流是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是兩岸同胞增強了解,融洽感情的重要途徑,是共同推動中華民族偉大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座各位都是從事華文文化的優秀代表,衷心希望大家攜起手來,進一步加強和擴大兩岸交流,共同推動中華民族的發展,共同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貢獻力量。祝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圓滿成功,祝各位與會嘉賓身體健康,家庭和美,謝謝大家!
在“共享文學時空——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上的致辭2
大會主席、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來自全球七大洲華文文學作家以及我們的好朋友暨南大學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全球華文文學與作家大喜的日子,因為來自兩岸以及旅居海外的愛好文學的作家在廣州暨南大學創辦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這是歷史的第一步,這是全球華文文學、華文作家深深值得慶幸的大事。首先要感謝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與世界華文作家協會一起聯合舉辦這次的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一共有300多位來自全球各地的藝文界朋友共享盛會,具有跨時代的歷史意義。這次的主題是“共享文學時空——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從今天起,在廣州有兩天的研討會,共有四場,分別為“全球化背景下的華文文學創作與研究”、“華文文學與跨文化交流”、“華文文學的價值與品質的提升”、“華文文學的創作與研究的心路歷程”等四個議題,深入研究,共同討論,相信結合大家的智慧、學識和經驗,一定能夠綻放出非常豐碩的成果。
科技改善生活,人文提升生命。近代西方文化最大的成就在於近物之性,而以孔孟學說為基礎的中華文化長期以來最大的成就則在於近人之性,因為強調以人為本,物為後,所以中華文化能夠培養和諧的人生,推及極致。所以,反觀西方文化的高度發展,確實是人性湮滅,甚至對全球人類產生巨大的危機。
21世紀,是我們中國人的世紀,在座所有的作家、文友,我們責無旁貸,我們要用我們敏銳的眼光,聰明的智慧,熾熱的愛心,精美的文采,為社會代言,為時代見證。這個時代充滿很多的苦難,戰爭不斷,天災頻傳,接二連三的大地震、大海嘯造成數十萬人的傷亡,家庭的殘破。雖然天地無情,但是人間有情,我們文人的筆可以為苦難的世界留下真實的記錄,也可以為傷痛的人心提供慰藉與鼓勵。愛是信心,愛是力量,愛是心靈的寧靜,愛是生命的價值,愛是人類最可愛的品質。心中有愛,人生俊美。
全球的華文作家代表們,就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心連心,手攜手,共同發揮偉大的文學力量。讓世界充滿愛和和平,不再有災難和苦厄。最後祝福大家,在生命中有歌,有詩,在生活中,有愛,有美。謝謝!
在“共享文學時空——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上的致辭3
尊敬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十一月的花城廣州,花團錦簇,清新爽朗。今天,來自世界五大洲的華文作家朋友們,會聚“共享文學時空——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共襄盛舉,更是喜氣洋洋。在此,我謹代表中國海外交流協會、代表李海峰常務副會長,對蒞臨會議的各位嘉賓、各位新老朋友,對來自海峽兩岸和世界各地的華文作家朋友們表示親切的問候和熱烈的歡迎。
人們常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中華文化的傳承。”同樣,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華文文學在發展。中華民族是勤勞而又智慧的偉大的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用辛勤的汗水與聰明才智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與此同時,從近代到當代,移居海外的中國人,不僅將中華民族的物質文明帶到海外,更把燦爛的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可以肯定地說,遍佈世界的華僑華人,不僅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者,更是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為中外文化的交流與友好往來做出了獨特的重要貢獻。
無論是早期漂洋過海、最終依依、戀戀不忘、落葉歸根的老一代華僑華人,還是生於海外、長於海外、落地生根的新一代華人,無不激勵於中華文化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無不鼓舞於關心擔當設計的民族精神,無不承受著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中華智慧。他們崇尚厚德載物,追求高尚的人格,懷抱著一份思鄉戀土、期盼團圓的鄉親、鄉誼。這些深深紮根於中國人心靈的中華傳統文化基因、民族記憶和心理體驗,無論身處何方,總會不失時機地發酵,帶給海外華僑華人拿起筆踏入文學的衝動,以詩抒懷,以文發聲,講出自己在異域的情感和經歷。所以,華文文學是海外華僑華人文化自覺的真實體現,更是海外華僑華人生存意志的鮮活的體現。這次大會,我們專門編輯了一本世界海內外華文作家的論文集,大概有三百二十一位海內外華人作家講出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用詩歌、散文、微型小說和平穩的各種形式來抒發自己的情懷,說明了對中華文明、對中華文化的深厚情義。大家可以看看,這麼厚厚的一本,非常生動,代表世界各大洲華僑華人的心聲,非常地生動感人。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華文文學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愈得到海內外讀者和學界的廣泛關注。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不斷加深和擴大,現在國際上很多重大的問題,如果沒有我們中國人在裡面參與,可能都會解決不了。所以,現在很多重大的國際問題,我們中國在裡面起的作用日益重要。全球範圍內的中國熱、漢語熱持續升溫,這種獨特的機遇,為世界華文文學的創作與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和環境。世界華文文學的研究,經過幾十年的積累與建設,早已成績斐然,日趨成熟和繁榮。我們欣喜地看到,時至今日,世界華文文學研究也逐漸成為一門備受關注的學科。
今天,在場的除了我們來自海內外的世界華文文學作家和專家學者以外,還有我們暨南大學的華文學院的學生。我想開會的過程,各位專家、作家的講演對他們來講都是一次很好的教學經歷。此次研討會是由大陸的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和祖國寶島臺灣的世界華文作家協會首次攜手合作舉辦的。來自海峽兩岸四地以及海外三十多個國家的四百多位華文代表作家與會,規模空前,這無疑是兩岸文學界的一大盛事。我有幸參加了兩屆在中國大陸舉行的`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那麼,兩年一屆,前面一次是在廣西的南寧,去年是在湖北的武漢和三峽。那兩次盛會,我印象大概只有三百人左右的規模。所以說我們這一次研討會人數的規模,人數的層次,對外的影響力,以及在海外報名的踴躍程度都是空前的。剛才我們講,(與會代表作家)將近五百位,四百多位。如果不是由於場地和名額的限制,我想這個數目還要突破六百、七百。所以這一次大會,是我們有史以來召開的世界華文文學界規模空前的一次聚會。
研討會以“華文文學與中華文化”為主題,富有時代意義,更富有文化意義。我相信此次研討會將進一步總結世界華文文學創作和研究的寶貴經驗,進一步總結世界華文文學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從而推進和提升世界華文文學的整體創作和研究水平,為世界華文文學的繁榮和發展盡一份責,發一份光。
近年來,我們中國政府和涉僑部門非常關注我們海外華僑華人在文化、教育、媒體這些方面事業的發展。大家知道,今年的九月份,我們在中國的重慶召開了第六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剛才講“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僑,有華僑華人的地方就有世界華文文學”,同樣,有我們海外僑胞的地方,就有我們世界華文媒體的存在。我們海外僑胞有三寶:一個是社團,華僑的社團以及各種同鄉會;一個是僑校,華僑的學校,教育我們海外華人的子女後代;再有一個就是僑報。今年九月份重慶的第六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也創造了近年來華文媒體盛會的人數之最,規模之最,它的氣氛熱烈之最。大概全世界將近90%的華文媒體的領軍人物都參加了此次論壇。來的不是普通編輯記者,來的都是主編、社長、董事長,領軍的人物。
那麼,接下來的十月份,我們又在中國的西安召開了第二屆世界華文教育大會,(與會的)也是全世界,就及海內外,也包括我們臺灣寶島的從事華文教育的校長、董事長、理事和領軍人物。涉僑的僑領,比如我們菲律賓的著名的教育家、實業家崔永齋先生,也是將近八十高齡從頭到尾參加了華文教育大會的。九月份的華文傳媒論壇,十月份的華文教育大會,和我們十一月份的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我想這幾次大會的相繼召開不是一次偶然的巧合。它表明了我們海外僑胞對文化生活、對文學藝術等精神層面需求的日愈增長。無論是漢語熱、 中國熱,還是媒體熱,我想這對擴大我們的話語權、擴大我們中國的影響,促使世界客觀公正地認識我們的中國,意義都非常重大。
這次的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是提高華文文學的創作水平和研究水平的重要階段,這與我們國內的整體佈置和安排都是息息相關的。特別是昨天,我們中國作協在進行換屆會議,中央的領導幾乎全部參加,表明了中國政府高層領導對華文藝術、華文文學界的極大關注。我想我們今天的會議也是對北京召開的作協會議的一個呼應。
豐富的生活體驗可以激發人們藝術創作的激情和靈感。研討會後,主辦方將安排與會代表,這個主要是指海外的幾百位代表,深入生活,參觀廣州的辛亥革命史蹟,接著還到福建的閩南、廈門,還有漳州、泉州參觀考察。今年正好是辛亥革命100週年,海峽兩岸以及海外僑胞都以不同的形式紀念辛亥百年。廣州擁有豐富的辛亥革命的史蹟,各位代表身臨其境,必會深受激勵與鼓舞。而閩臺之間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源久,我們80%的臺灣同胞的祖籍地都在福建。閩臺之間本來就是同根、同祖,親密無間。其中包括鄉音在內的深厚的文化底蘊,一定會讓各位代表不虛此行。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共同締造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同時也共同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化,並保留著各個民族自身文化豐富多彩的特色。中國西部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尤其是西藏、新疆、雲南、貴州等省區,是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一直吸引著海內外關注的目光,歡迎海內的作家朋友們,你們有機會也到西部去深入生活,旅遊觀光,親身感受西部雄渾壯麗的自然風光,感受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從而更深刻地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的中華文化是我們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共有和共同創作的。有關的專家經過調研,講得非常地生動,就是:沒有我們五十六個民族,就沒有我們中國的文明史發展,就沒有我們的中華文化。新疆佔我們960萬平方公里的六分之一的領土,西藏、內蒙、廣西、寧夏、雲南等少數民族,如果這些民族都從我們中國的版圖中分離出去,中國將支離破碎,幾千年形成的中華民族將不復存在。所以,我們民族的團結和民族的強盛對我們中國至關重要。我想這是我們這次能夠開展這次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的一個重要基礎。所以我們才吸引了全國、全世界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文作家參加了這次盛會。
我想,今後,這種活動的平臺,還會繼續地舉辦下去。也許今後的規模會更大。我們會搭建更多的平臺給我們海內外的作家、學者,特別是海外的僑胞,提供更多的聯誼、溝通、合作和發展(機會)。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類的精神家園。今天,在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二位、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歷史節點上,中國不失時機地提出了建設文化強國的目標,繼續保護好中華文化,並將它發揚光大,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這是所有中華兒女共同的歷史責任與神聖使命。
海外華文作家是華夏兒女中的一員,你們作為以中華文化為主體,吸收世界各民族有益文化的文化實踐者,將對提高文化科學化水平,完善中華文化,開放格局,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歷史會永遠銘記你們,中華兒女會感謝。
最後我們衷心地祝願,海峽兩岸的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和世界華文作家協會都取得新的更大的發展,為弘揚中華文化,繁榮世界華文文學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預祝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