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範文(通用6篇)

國家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範文(通用6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用到講話稿的地方越來越多,講話稿是個人或個人以集體的名義,在重大的會議中,或在較隆重的場合,或各種群眾性的集會上發表全部講話內容的文稿。相信寫講話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家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範文(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家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1

親愛的同學們:

  一日三餐離不開餐廳,餐廳是大家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營造清潔舒適的就餐環境,不僅關係著每位同學的生活,而且直接體現了每一位學生的個人形象。文明之風吹拂校園,講文明、樹新風是我們每一個文萃娃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食堂是我們在校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營造清潔舒適的就餐環境,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

  1、文明用餐要求每個同學要有規則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生活中規則無處不在,一定的規則能保證人們更好地生活。文明用餐要求我們做到"班級要整隊到餐廳就餐,不擁擠、不喧譁;嚴格遵守就餐紀律,按時就餐,在指定餐位用餐,不得擅自調換餐位,不敲盤、不喧鬧;吃飯時不談笑,不交頭接耳,不得敲打盤碗;吃完飯要把垃圾帶出去,安靜地走出餐廳。"

  2、文明用餐要求每個同學要有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的意識。

  吃飯就一定要愛惜糧食。儘管同學們將"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背得滾瓜爛熟,可真正上了飯桌,浪費糧食、挑食的學生每天都有。文明用餐其中最突出的一條要求就是:不挑食,不浪費,把餐盤內飯菜吃乾淨。希望同學們挑食、浪費的現象一天天減少,餐廳的剩飯剩菜也越來越少,以節約糧食為榮,以浪費糧食為恥。

  3、文明用餐要求每個同學要有良好衛生習慣。

  我們要養成講衛生、愛清潔、不隨地扔垃圾的良好衛生習慣,餐桌旁應該是最好的課堂。倘若每個同學吃完飯還能保持自己臉上、手上、身上,桌面、地面的乾淨,那就足以證明他是一個有良好衛生習慣的孩子。所以就餐時要做到三淨:不挑食,不浪費,把餐盤內飯菜吃乾淨;把吃下的骨、殼之類的剩物,裝入盤內,保持桌面乾淨;不灑落飯粒、菜湯,保持餐廳地面乾淨。吃完飯將餐巾紙帶出餐廳。"

  文明用餐,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播種的是一種習慣,收穫的是一種品格"。讓我們為共同營造一個文明有序的用餐環境而努力,爭做文萃小紳士。

  國家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2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三大糧食作物是什麼嗎?它們是小麥、大米和玉米。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本週是中國“愛惜節約糧食”宣傳週。今天,讓我們更多地關注人們賴以生存的食物,談談珍惜和節約食物。

  有人可能會說:我們早就遠離了吃不飽的.時代,吃得好、吃得好已經成了家常便飯。還有誰關心食物的來源,還有誰關心被丟棄的食物?然而,現實令人擔憂:一方面,世界人口日益增加,糧食供應日益緊張。更何況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像中國的一些偏遠貧困地區,人民生活水平極低,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還沒有解決。那裡的孩子連飯都吃不上,更別說肉了!

  另一方面,浪費食物並不少見。以我們學校為例。教室的垃圾桶裡,經常有學生留下的饅頭和蛋糕。餐桌上,米飯和菜餚隨處可見。有時候,即使在食堂的地板上,你也能看到同學灑出來的米粒。生活中,很多學生不懂得珍惜食物。他們隨意扔餅乾、麵包、粥,在家裡挑著穿。據有關部門估計,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5000萬人吃一年。多麼驚人的資料!

  “除草的日子是中午,汗水把草滴到了土裡。誰知道中餐硬?”這首詩不僅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偉大,也表達了他們的辛勤勞動。如今,人們生活得很好,但他們不能放棄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因為,每一粒糧食從播種到收穫,再加工成成品糧食,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其中包含了多少農民的辛苦!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叔叔們的心血和汗水。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農作物的種類正在減少。古代農民種植了成千上萬種作物,但現在只有150種左右被廣泛種植,這已經成為人們的主要食物來源。其中,玉米、小麥、水稻約佔60%,其他大部分農作物品種瀕臨滅絕。面對如此嚴峻的糧食問題,很多像“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這樣的科研人員,都在用高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為全球糧食問題出謀劃策。作為中華民族的新一代,我們不僅要向袁隆平爺爺學習,更要以實際行動珍惜糧食,繼承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國家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糧食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耕作得來的,每一粒糧食都是他們的心血!糧食跟水一樣,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是我們每天工作、學習的動力之源。俗話說的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所以,我們要改掉浪費糧食的壞習慣,要珍愛糧食,節約糧食,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有多少人吃不上飯,還要堅守在陣地和敵人做生死鬥爭,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美好的生活。如今生活富裕了,但也有不少流落街頭的.乞丐吃不飽穿不暖。他們那一雙渴望食物的眼睛,是多麼楚楚可憐。而我們如果浪費糧食的話,最終也會造成吃不上飯的後果,所以號召大家節約糧食迫在眉睫。我的身邊就有許多珍惜糧食的人,我們要向他們多學習學習。

  我的奶奶今年已經60多歲了,奶奶雖然年齡大,但一直保持著節約糧食的好習慣。比如說一盤新鮮的菜出鍋了,第一頓奶奶先是撐破了肚皮往肚子裡裝,如果實在吃不了,就放到冰箱裡,等第二頓再拿出來熱熱吃,一直是吃了熱,熱了吃,直到菜酸了,奶奶也捨不得扔,最後倒給家裡的雞吃。我常和奶奶說隔夜的飯菜吃了容易得病,但奶奶仍然捨不得扔這些糧食,還教導我們說:"弘弘呀,我們雖然生活好了,但不能忘本呀。

  在六七十年代,莊稼青黃不接,你的老太爺就是活活餓死的,老太太也是吃樹皮和花生皮才勉強活了下來,那時候要是有這麼一碗白米飯,該有多高興啊,所以你要珍惜糧食,浪費可恥呀!"我一直對浪費這個詞理解很膚淺,聽了奶奶的話,我才明白,沒有了糧食將是多麼的可怕。

  在學校有的小學生,餐盤裡總是或多或少的剩些飯菜扔掉。這些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在豐收時,農民伯伯想到我們狼吞虎嚥的吃著他們種的糧食該有多麼高興,可如果看到我們把他們的勞動果實扔到垃圾箱內,又會多麼傷心失望埃此時我不禁想起了那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節約糧食,像珍惜我們的生命一樣去珍惜它吧。

  國家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珍惜糧食,養成節約好習慣。

  大家一定都知道這樣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說的是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同學們一定見過農民伯伯在田裡辛苦種地的情景,太陽熱辣辣的,農民伯伯的衣服都被浸溼了。多辛苦啊!當稻子變成一顆顆白白胖胖的米粒,食堂的阿姨還要認真地烹飪,才能變成我們餐盤裡熱騰騰的米飯。多不容易啊!少先隊員應該珍惜糧食,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我們國家有13億人口,雖然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愁吃,不愁穿。可是你知道嗎?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13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天安門廣場還要大,真是一張大嘴。要讓這樣一張大嘴吃飽飯,可是件不容易的事。全世界還有很多人因為吃不飽飯而餓死的人,其實有很多跟你們一樣天真可愛的孩子。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從自己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有人推測,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粒大米,全國每天可節約32500公斤大米。同學們,當你想浪費糧食的時候,請你多想想那些忍飢挨餓的人,想想辛勤勞動的農民伯伯、廚師師傅們!

  每天在食堂就餐,總會看到一些同學有很多剩飯剩菜。在這裡,我想給大家一些建議:

  1、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不倒剩飯剩菜。

  2、看到別人浪費的現象,主動地制止,減少浪費。你身邊的夥伴能做到嗎?互相監督,比一比,誰是節約糧食的好孩子。

  3、做個小小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後果。讓所有人都加入到節約糧食的行列中來。

  4、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的要帶回家。

  同學們,節約是一種美德,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變為一種自覺,成為一種習慣。

  國家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5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金風沁人心脾,桂花香撲鼻。我們上了早課,又到了午飯時間。大家有序排隊,來到食堂吃飯。

  當我開啟飯盒時,食物的味道撲鼻而來,飯堂裡瀰漫著食物的味道。嘈雜的噪音不會影響我們愉快的用餐心情。當我嘴裡嚼著食物時,許多學生把剩菜倒進了桶裡。一些學生還故意用臉盆打別人。這些都是不好的行為。想著想著,突然想到了幾個關於節約糧食的名言:掉下來的是剩飯剩菜,流走的是汗水。

  雖然我們有“魚米之鄉”的美稱,但我們不應該過度浪費食物。儲存榮耀,浪費恥辱。如果你不想吃,你可以停止供應它。沒有人會強迫你。我在浪費一些食物。反正我也沒提我。反正我也沒留下汗。雖然我是這麼想的,不關你的事,但是你想想,這些給我們做飯的阿姨奶奶,趁我們還在睡覺的時候去批發廠買菜。當我們做早操回到教室時,他們開始做飯。當我們上第三節課時,我們可以聞到美味的食物。這是食堂阿姨奶奶們忙了一上午的傑作!

  雖然有同學天天說,節約光榮,浪費可恥,但他的行為真的能做到這一點嗎?我們應該節約每一粒米,把盤子裡的食物都吃光,儘量不要有剩菜、湯或剩菜。如果你在餐館吃不完,打包帶回家。如果你能完成它,儘量完成它。你應該先點幾個菜,如果不夠就多點。在一些地方,孩子們沒有像我們這樣的學習環境,但他們知道如何存錢。相信同學們還記得汶川地震吧!在那裡獲救的人只能喝米粥,但當時他們根本不能吃米飯或食物。

  請同學們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每人節約一點點,成千上萬的人就是非常多的,節約糧食是從小要養成的好習慣,讓我們一起來吧!

  謝謝大家!

  國家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6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初二(9)班的xxx,演講的題目是:《珍惜糧食拒絕浪費》。

  還記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嗎?人們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節約糧食這種觀念是早該丟棄的陳詞濫調。如果留心一下四周就會發現一一生活中糧食浪費幾乎無處不在。

  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勞動人民的—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也丟棄了做人的一種品格和精神。“節約是一種光榮,浪費是一種可恥”這一口號永遠都不會過時

  事實上我們唯心自問誰敢說自己沒浪費過糧食。當然我也不能大誇海口說我沒浪費過,但是我們可以儘自己所能節約。在中午食堂裡,經常有令人痛心疾首的一幕幕:有的同學拿到午餐瞟了一眼,便開始抱怨道:什麼菜呀,難吃死了。便如同用手碰火般,漫不經心的用筷子動一下米飯,皺著眉頭把大盤的午飯倒了。還有的同學觀光似的到食堂瞄一眼什麼菜,不中意便揚長而去,更有甚者拿午餐當武器與同學在餐桌上開戰,弄得凳子上狼狽不堪,晚來的同學如何能坐下用餐,搞衛生的阿姨們要花多少精力去整理,且不說這行為不利人,難道利己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雖說腦組織的.重量只佔人體重的2-3%,但腦的血流量每分鐘約為800毫升,耗氧量每分鐘約為45毫升,耗糖量每小時約為5克。青少年的腦組織正處於發育期,血、氧、葡萄糖的需求量比成人還高。如血糖過低,腦意識活動就會出現障礙,長期如此,勢必影響腦的重量和形態發育。有不少同學是怕長胖而不吃午餐的。這種做法毫無科學道理。人體對熱量的需求是有標準的,不吃午餐,勢必加大晚餐的進食量。而晚餐後一般運動量較小,更容易造成脂肪積累而導致肥胖。另外,長期不吃午餐還會使膽固醇、脂蛋白沉積於血管內壁,導致血管硬化。這種害人又不利己的行為是明智的嗎?

  我所說的話不知道對大家有沒有所幫助,但是我希望想減肥不要怕多吃些飯,貪玩的不要拿飯菜出氣,這是鄙視農民伯伯的勞動,把嘴收的和瓶口一樣小的同學多吃幾口飯,這樣利於成長。同學們,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校園蔚然成風,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為建設文明和諧校園作出應有貢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