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綠色學校彙報材料5篇

建立綠色學校彙報材料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有的人天天看彙報,有的人天天寫彙報,彙報可以是任務開始前,也可以是任務結束之後進行的,每個階段的彙報重點不一樣,大家知道正式的彙報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建立綠色學校彙報材料,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建立綠色學校彙報材料1

  xx小學一直十分重視學校環境綠化建設和保護,開展對師生的環境綠化教育,注意綠化環境育人。早在九十年代,學校領導就帶領全校師生開始校園綠化建設,他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在校園內種植了許多樹木,為綠化美化校園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近幾年來,學校領導又認真組織學習有關文環境保護、環境教育的檔案和文章,進一步認識到開展環境綠化教育的重要性,學校不僅在硬體上綠化、美化校園,更重要的是進一步加強了對師生的環境綠化保護知識的教育,使師生自覺地去愛護和保護綠化環境。使環境綠化教育經常化、課程化、和系列化,保證了環境綠化教育持續、正常地開展,不斷把學校環境綠化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一、健全組織,落實制度,創設良好的教育綠化環境

  學校緊緊抓住建立"綠色學校"的大好契機,組織成立了建立"綠色學校"領導小組,形成了由校長總負責,校總務主任具體分管,各部門齊抓共管的管理機制。為進一步增加教育的活力,發揮各層功能,激發全校師生參與環境綠化保護活動的積極性,全校各班還相繼成立了相應的"綠色環保"志願者組織以及動植物保護課外興趣小組。三級環保組織的構建,全校的環境綠化教育形成了"校--班--組"的活動網路系統,並形成了學校"創綠"小組全面負責,學校各處室齊抓共管、全校師生人人參與的環境綠化教育新格局。綠色學校"領導小組層層制訂"創綠、環教"計劃,開展相應的活動,建立和完善了綠化環境會議制度、學習制度和開展環境綠化教育的獎勵制度。一方面學校訂閱開展環境綠化教育的學習、宣傳資料。如《大自然》、《生態與環境》、《中國環境報》和《環境教育》等十幾種書報、雜誌;另一方面對在開展環境綠色教育和爭創綠色學校工作中成績顯著的班級、學生給予一定的表彰與獎勵。使學校創綠和環保教育工作走上規範化、經常化和制度化的軌道。

  二、營造氛圍,最佳化環境,提升校園綠色

  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愛護我們學習生活的校園,是我們每個師生義不容辭的責任。而綠化校園環境是鼓勵和提高學生環保意識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因此,學校一貫注重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建設。一是綠化建設方面。在學校原有的綠化基礎上,每年撥出一定的綠化專項資金用於綠化建設。透過這幾年的進一步規劃,學校現佔地面積約15926.6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約佔28.7%,綠化覆蓋率達30%以上,20xx年被評為張掖市綠色學校。二是美化建設。自20xx年起,學校投入100萬元資金,進行校門和校內道路改建和鋪彩磚工程等建設;投入20多萬新修建了廁所和操場;建設了由樹木、花卉、草坪和畫廊組成的校園新格局;營造了由名人畫像、綠色環保宣傳窗,營造了良好的"創綠"氛圍。

  三、注重學科教育,豐富環保知識,培養師生環保意識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各種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環保綠化教育的主渠道。環境綠化教育工作不是孤立的,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教學工作相互聯絡,相互促進。因此他們堅持以"立足課堂,增強綠化意識"為指導思想,在不增加課時,不增加學生負擔,不影響正常教學的情況下,針對中學生的思想特點,積極實施環保綠色教學。注重在學科教學中,結合各學科的特點,不斷滲透環境綠化教育的內容和知識,豐富學生環保綠化知識,提高學生對環保的認識。要求各學科結合學校提出環境綠化教育的目標,對有關的教學內容進行全面規劃和組合,制訂了各年級環境綠化教育目標和各學科滲透環境綠化教學要求例如:在自然、思品課中結合當前形勢滲透環境生態保護的內容,把大量的各種環保綠化資訊融入於教學之中,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對學生又是一個良好的環保綠化教育。透過師生的共同的努力,大大積累和豐富了學校環境綠化教育的經驗資料。

  四、注重行為實踐,開展綠色活動,增強教育實效

  活動是提高環境教育實效性,增強師生參與環保教育的最有效形式。幾年來,在學校的統一計劃下,開展了經常性的綠色實踐活動。主要有:一是課外實踐活動。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到附近的工廠、農村觀察社會現象、自然現象,認識人與環境的關係。透過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既認識到環境危害的嚴重性,也看到了政府在治理環境、保護環境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績。從而提高對改變環境、保護環境的信心。二是利用環保節日,組織開展各類環境保護教育活動。幾年來,結合一年一度的"植樹節"、"愛鳥周"、"世界地球日"、"世界無煙日"、"世界環境日"等傳統環境日,組織形式多樣的環保紀念活動,寓教於樂。使整個學校形成了人人關心綠色環境,個個重視綠色環境的生動局面。

  通過幾年來爭創綠色學校、開展環境教育的實踐與探索,全校教職工已形成了共創"綠色學校"的共識。充分認識到開展綠化環境教育使學生受益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它對學生整體素養的形成,各方面的能力的提高都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學生在環保活動中,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為獲得終身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以及生存與發展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建立綠色學校彙報材料2

  建立綠色學校是我校近年來的重要工作,綠化美化、衛生、環境教育工作,是學校一直高度重視的中心工作之一。學校對照綠色學校標準,展開工作部署,增加專項資金的投入,改善環境設施和環境教學設施;收集整理環境教育材料;編寫環境教案;組建環境保護組織,加大控制汙染力度,將建立工作落到實處。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建章立制,落實責任

  1、建立組織。我校首先成立了以周廣冉校長為組長,副校長張xx、馬xx為副組長,張xx、蘇xx、王xx、劉xx、周xx、郭x等處室主任為成員的建立綠色學校領導小組,由校長直接負責,下設宣傳、環衛、教育、校本課程開發三個工作組。分工明確,職責具體,形成了完善的綠色學校建立組織網路,保證了建立工作的有序開展。

  2、健全制度。將綠色學校建立納入學校的發展規劃和學期工作計劃中,並制定了《xx一中綠色學校建立實施方案》,並滲透到學校的教學、教研、德育、後勤計劃中,保證了建立工作有計劃、有目標、有落實。根據學校持續發展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建立工作管理制度,職責分明,管理到位。衛生、環境工作不僅僅是校容校貌的問題,也不僅僅是環境育人的問題,而是事關辦學方向,甚至事關學校整體形象、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大事。為保證學校環境、衛生工作的制度化、科學化、細緻化、人性化。我校制訂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確保了學校衛生工作順利實施和目標的實現。

  二、重視宣傳培訓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1、加大宣傳力度。學校充分利用校委會例會、教職工會、學生大會、班團會、國旗下的講話、宣傳櫥窗、電子螢幕、演講比賽等形式進行廣泛的宣傳發動,大力宣傳環境保護科普知識,向師生宣傳環保典型事蹟,好經驗,好作法等,使全校師生人人懂環保知識,人人愛護環境。做到宣傳教育活動人人皆知,深入人心。使全校廣大師生明確“綠色學校”的內涵及其建立意義,提高了廣大師生對“綠色學校”建立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組織教師學習環境保護法和環保知識。學校利用教職工例會,帶領廣大教職工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以及有關檔案,透過集體學習,增強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使廣大教師認識到認識環境教育是關係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必須抓緊抓好。教職工透過學習環境保護科普知識,瞭解當今世界及我國的環境狀況。讓全體教師認識到現在的生態危機,環境汙染的嚴重性,從而產生保護地球的意識。同時,也為教師將環保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打下了了理論與情感基礎。

  3、開展綠色學校知識問答活動。學校把傳播環境知識,提高學生環境意識,促進環境基礎教育作為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印發了綠色學校知識問答材料,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綠色學校”建立活動教育。

  三、重視環境衛生工作,營造良好育人環境

  1、營造整潔、亮麗的校園學習環境。美化、淨化、亮化”的總體要求,進行了校園環境建設和整治,做到了喬木、灌木、草皮錯落有致,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對教學樓進行美化,在教學樓各層走廊的牆面上,佈置精緻的名言警句以及班風班訓和心理健康等知識標語,使師生隨時隨地都能受到感染和薰陶,成了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學校把建立“綠色學校”、實施“綠色教育”作為落實素質教育、推進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切入點,把開展環境教育建立“綠色學校”作為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2、重視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重視校外環境整治,積極配合綜治辦、公安、工商等部門,堅決取締學校周圍的遊戲廳、網咖及其它不健康文化場所,加強交通、飲食衛生的預防和控制,堅決消除校園周圍的一切不安全隱患,同時學校對校外為前進行了粉刷和美化,對綠化帶進行了平整和綠化。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3、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在校園衛生環境的管理上,我校堅持做到規範化、科學化、經常化、制度化、量管化。政教處、團委、學生會制定了《學校衛生檢查評比細則》,教室、各功能室和辦公室等場所定期消毒。學校為各個班級劃分衛生保潔區,落實責任制,每天由指定班級學生打掃,部分割槽域則由專人負責清掃,要求各班班委設專職的衛生委員,各班衛生區內無衛生死角,教室內外牆壁、衛生區處的牆壁無亂寫亂畫現象及其他髒痕。室內物品擺放整齊、衛生整潔、窗明几淨。政教團委學生會每天對各年級各班教室、衛生區進行量化打分,並以此為依據每週評比出各年級的“衛生先進班級”,在週一升旗後,頒佈上一週的衛生紀律檢查成績,對先進班級頒發流動紅旗。這一成績也是評選學校文明班集體的重要依據,這樣大大調動了師生們的積極性,為學校衛生工作的順利實施和確保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4、抓好個人衛生,提高師生健康水平。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個人衛生工作,制定了《中學生個人衛生基本標準》,要求學生衣著整潔,不留長髮、怪發,勤剪指甲,勤洗手等,學生會成員不定期進行學生個人衛生抽查,每月進行一次全校學生個人衛生儀容儀表大檢查,以促進學生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學校校醫對學生適時進行流行病、傳染病的預防教育,提高了同學們的防病意識。並每學期協同辦事處衛生院做好學生的體檢工作,為每一位學生建立了健康檔案。學校注重抓好學生的兩操及用眼衛生,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做好視力檢查和防近工作,嚴格控制近視率。在公共場合要求學生認真做到“不亂扔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不破壞綠化及設施,不損壞公物”,透過提高個人衛生水平,帶動公共衛生提高。

  四、保障健康和環境教育教學質量

  1、開齊健康和環境教育課程。我校十分重視環境教育工作。不斷加大環境保護教育的宣傳力度,藉助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師生的思想認識,明確搞好環境保護教育和健康教育的重大意義,真正使保護環境成為全體師生的共識。良好的輿論環境,為紮實有效地開展好環境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積極採取各種措施,認真落實環境教育課和健康教育課,做到了有教師、有教材、有教學計劃、有課時、有教案、有考評、有總結,保證了學生環境保護教育知識知曉率90%以上,環保行為形成率85%以上。數年來,我校透過紮實有效地開展環境保護教育工作,大大增強了全體師生保護環境的意識,推進了整體文明水平的發展與提高。

  2、收集環境教育資料,有效開展環境教育的教學。在開好《環境教育》地方課程的同時,組織教師透過網際網路、圖書收集綠色環保教育材料,利用豐富的環境汙染與保護的案例,結合同學們身邊的事例,撰寫教育方案,讓同學們從課程走向生活,用課程的知識分析生活中的環境現象,解決環境問題。積極組織開展環保興趣小組活動,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寓教於樂,將環保教育融入遊戲、活動之中。同時利用寒暑假,給學生布置環保方面的綜合實踐性作業。如上學期暑假時佈置的觀察記錄我身邊的汙染現象,我家一年使用多少個塑膠袋等。

  五、重視課程的利用與校本課程的開發

  1、充分挖掘各學科中的環境教育內涵。學校積極發動教師有機、有度、有量、有效的把學科基礎課作為達成環教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挖掘環教的因素,創設各種有利於環教的情景,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以及師生與環境之間的多向聯絡,帶動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可持續發展觀,培養學生環保意識與和諧相處的能力。透過這些有意識地把環境教育有機滲透在各學科的教學中,使學生的環保意識在學習中得到潛移默化。如化學課上的大氣汙染及防治、水的汙染及防治、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溫室效應、赤潮、水華現象等。

  2、積極開發校本課程《綠色伴我行》。為把綠色學校建立工作推向深入,結合我校實際,組建了《綠色伴我行》校本課程開發小組,現在已進入模組化實施中。分為綠色學校、環保知識、常見花的養殖、xx的苗木、綠色語言與行為等。

  六、廣泛開展各種環保實踐活動:

  學校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有意義的環保活動。同學們有的清理草坪中的垃圾,有的為花草澆水,有的清理周邊張貼物,使學校和周邊環境時時保持清潔、衛生。開展我為世界添色彩——養一盆花、種一棵樹活動,我心中的綠色學校徵文活動、我為低碳做貢獻活動、建立班級垃圾分類回收袋等。積極開展“尋找身邊的環保使者”活動,學生不隨便亂丟、亂倒、亂畫、不大聲喧譁,自覺做好衛生清潔工作,形成了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同時,學校開張的演講比賽、藝術節的活動,也都滲透著環境教育,環境保護意識在潛意識中得到不斷地加強。

  七、增加資金投入,改善學校環境,增添環保設施

  xx年來,學校平整草地,購買衛生設施、種植綠化苗木,建設校園文化牆,大型電子屏,並對各樓進行了內外粉及標識性建設,改善校園環境;學校新建了三處校園自來水洗刷處,兩處廁所洗手盆,並建了一處綠化專用自來水供水管;每年政教團委及總務處都開展植樹活動。努力營造整潔、亮麗的校園學習環境。

  透過開展建立“綠色學校”活動,我們做了一些工作,其中包括一些有益的嘗試,並取得了一定成績。全校師生環境意識不斷增強,環保素質不斷提高,校園清潔優美,環境綠化美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果。今後我們將把建立“綠色學校”的各項要求內化為每一名師生員工的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品質固定下來,並要長期堅持下去,把建立活動不斷推向深入,以此推動學校各項工作的全面進步、發展,為爭創、建設綠色學校而加倍努力!

建立綠色學校彙報材料3

  凌笪初級中學位於郎溪縣城東北22公里處,佔地面積56000平方米。現有9個教學班,400多名學生,50名教職工。08年以來相繼被評為市級“衛生學校”、市級“平安校園”。 10年在縣教體局的領導下,我校啟動了“綠色學校”的建立工作,我校以建立為契機,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普及環境科學知識,使學生由意識變為行動,由行動養成習慣,自覺地熱愛和保護環境。現就我校建立市級“綠色學校”的各項工作彙報如下:

  一、成立建立市級“綠色學校”建立領導小組,形成綠色環保教育體系。

  建立市級“綠色學校”以來,我校十分重視環境建設和環保教育,把建立工作當成一項常規性工作來抓,成立了綠色學校建立領導小組。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成員由政教主任、教導主任、總務主任、團委書記、辦公室主任、各班主任、部分學科教師及學生代表組成。下設建立“綠色學校”辦公室,由張正平同志任組長。具體分工如下:

  具體分工和職責:校長黃明富負責全校建立綠色學校的全盤工作,副校長張遠冰協助校長工作。辦公室負責制定建立綠色學校計劃、總結和實施方案。政教處、團委和各班主任負責建立工作的宣傳教育和師生環保行為規範的落實。教導處及科任教師負責環保教學,負責教師的培訓、組織師生學習研究,落實學科滲透;總務處負責校園環境規劃建設、實現校園垃圾分類處理、校園綠化和節能減排等具體工作;學生成員主要是參與環保教育宣傳活動。

  凌笪中學建立市級“綠色學校“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依照建立細則研究學校環境教育的各項工作。制定了實施方案,完善環境教育的各項制度。領導組成員分工明確,團結協作,把教師環保培訓、學科教育,課堂滲透及專題教育活動與正常教育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學校團委支組建了“學校環保志願者”隊伍,對全校環境、綠化進行檢查監督,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並記錄,納入文明班級評比活動,按月實施。

  二、綠化、美化校園,將環保理念融入校園文化。

  1、我校總面積56000多pfm,建築面積8000多pfm,硬化道路20xx多pfm,綠化面積20000多pfm,綠化覆蓋率達40%。20xx年以來,學校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校園綠化美化。各類花木合理搭配種植,真正做到了春有花、夏有陰、秋有果、冬有青。校園佈局合理,環境美觀,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各自相對獨立。

  2、將環保教育寓於校園文化之中。在花園裡,草坪中設定符合環境特徵和人性化的警示牌,給學生以啟迪、教育和約束。

  3、校園擺放分類垃圾桶10多個,有固定班級負責每天清理。校園內垃圾統一處理,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及時運到垃圾點深埋。

  4、學校食堂有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人人都有健康證。嚴格執行食品衛生安全標準,學校派專人檢查監督食堂經營,食堂堅持定期消毒、食品留樣、主要食品索證措施;實驗室及生活汙水,依照標準從配套的汙水管道中排出,嚴格管理化學、生物實驗室的有害殘液、廢渣,做好回收處理,責任落實到教師及管理人員,防止造成汙染。

  5、今年投資10餘萬的水沖廁所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廁所水箱採用手動裝置,有專門班級管理,定期滅蠅、消毒。

  6、以樂曲替代刺耳的鈴聲訊號,降低了噪音汙染。

  三、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綠色校園”建立活動。

  1、透過多種渠道,加強宣傳,營造氛圍。

  (1)在校園設立環保教育宣傳欄,定期張貼環保宣傳資料。班級不定期刊出環保方面的板報,政教處每週公佈環境檢查、監督情況。定期召開環保主題班會,就環保知識、環保行為規範進行學習和討論。

  (2)遇到與環保有關的`各種紀念日,活動日,組織學生進行環保宣傳活動和主題實踐活動。如:“5.31”世界無煙日宣傳活動,“3.12”植樹節學生義務勞動等。

  (4)每學期進行一次有關環保方面的手抄報比賽、佈置環保作文等活動,使學生透過這些形式提高環保意識,加強責任感。

  (5)在每週一早升旗儀式的“國旗下講話”加入環保教育內容。如:“校園整潔,從一點一滴做起。”“愛護環境,拒絕使用一次性餐具、水杯等”。

  (6)走出校門到街道、巷道宣傳環保知識,發放宣傳材料,以自己的努力將綠色文明的種子播撒到千家萬戶。

  (7)組織學生觀看環保圖片展覽,寫心得體會,觀後感等。

  (8)學校圖書室對全體師生開放,有多種環保方面的書籍近200冊。

  (9)組織徵集“綠色環保”格言、警句活動,將優秀的有創意的製成標語。

  (10)學校總務處將路燈全部更換為節能燈;學校辦公室接待不使用一次性紙杯;食堂不適用一次性餐具等。

  四、加強環保教育,掌握環保知識。

  (1)學校定期學生進行專門的環境教育。如:學習環保法規、環保知識等。

  (2)注重各學科教學中環境教育內容的落實和滲透。物理、化學、地理及政治教學過程中都有大量的環保知識點,要求把這些知識點梳理成環保教育滲透系列,體現在教師的教學計劃中、教案和學生的作業習題中。例如:物理教學中的噪聲及危害、熱機的應用與廢氣汙染、光汙染等,化學教材中的“酸雨”“白色汙染”,生物課中的“愛鳥護鳥”等。

  (3)從小處入手,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讓學生每天清掃、管護環保責任區,宿舍被褥疊放整齊,教室窗明几淨,不亂塗亂畫,不隨地吐痰,不大聲喧譁,不隨意折樹踏草,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等等。

  兩年來,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依然存在著不少問題。由於我校地處鄉鎮,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教師和學生的環保意識還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環保習慣還需進一步養成。“綠色學校”建立工作中的資料收集與整理環節做得還不夠規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加強各學科的教育滲透,使我校的“綠色學校”建立工作踏上一個新的臺階。

  最後,懇請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不吝賜教,幫助我們進一步搞好各項工作。

  謝謝大家!

建立綠色學校彙報材料4

  xx小學位於開福區撈刀河鎮xxx村,佔地27畝,學校共有建築面積x平方米,教學樓,大禮堂,餐廳,宿舍樓依次排列。各建築新穎別緻、設計科學、佈局合理。校內綠樹成蔭,環境優美,綠化面積x平方米,佔學校總面積的x%。

  目前我校擁有現代化的校園網路系統、閉路電視系統,開辦了校園廣播電臺,實現了班班通。學校各功能室齊全,有電腦室、網路總控室、實驗室、儀器室、閱覽室、音樂室、美術室、衛生室、少先隊室、廣播室、體育器材室、電教器材室。學校有運動場地3600平方米,有大、小籃球場,足球場各一個,200米標準化塑膠跑道、500多平方米的室內體育館。目前學校有10個教學班,學生438人,教職工27人。

  自去年我校確定建立綠色學校後,學校隨即召開創綠工作動員大會,發出創綠倡議書,制定創綠工作計劃。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向校園綠化傾斜,課內加大環境教育力度,課外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社群活動。把環境教育、環保理念和人文精神滲透到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現將一年來的工作彙報如下:

  一、提高“創綠”意識,把創綠納入學校發展規劃

  一直以來,學校就極為重視環境管理工作。學校分別制定《xxx小學環境管理制度》、《xxx小學節能減排措施》、《xxx小學節水、節電制度》等規章制度。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學校的創“綠色學校”工作,將創綠工作作為學校的特色工作,長抓不懈。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根據區環保局、教育局關於“綠色學校”的評估標準,針對學校實際情況,把建立“綠色學校”作為學校中期規劃目標之一,堅持環境教育與學校德育工作、環境建設、學科教學、課外活動等相結合,把環境教育納入了班主任考核專案和學生行為規範的評比檢查之中,透過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加強規範,確保綠色學校建立工作的實施與落實。一年多來,學校領導多次在教職工大會、學生大會、升旗儀式、大型活動,心繫綠色學校的建立,努力宣傳“綠色學校”的理念。

  二、加強管理領導,落實“創綠”責任

  我校領導非常重視綠色建立工作,成立了以校長袁雄同志為組長的“xxx小學建立綠色學校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宏觀調控,教導、總務、少先隊等部門負責人為組員,負責具體工作落實,從人力、物力、財力幾方面給予創綠工作以支援,推動了創綠工作的開展。建立小組每學期至少召開二次關於“創綠”的專題工作會議,佈置各項建立任務,將綠色環保理念與學科教育、課堂教學、主題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結合。由於目標明確,內容清晰,責任落實,各部門開展工作按計劃,有步驟,互相配合,井然有序,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真正實現了“綠色學校”的終極目標——人的“綠化”。

  三、開展各類活動,宣傳環保意識

  (一)是重視宣傳教育,創設環境教育氛圍。

  學校定期出刊環境教育專題校報,在學校廣播站開闢“綠色家園”欄目,以此讓學生了解環保資訊,掌握環保知識,認識家鄉、校園環境存在的汙染問題。每個學期每個中隊都有一期以綠色為主題的黑板報,宣傳環保,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1月底少先隊向全校師生髮出了《建立“綠色學校”,做“綠色衛士”》的倡議。11月份少先隊又發起了“保護地球”的簽名倡議活動。透過多渠道的環保宣傳活動,全校師生環保意識大大增強了。

  (二)是開展形式多樣環保主題活動。

  近期我校開展了“創綠色學校,做綠色公民”的系列活動。具體活動有:

  1、學校組織了“創綠色學校,做綠色公民”的系列主題中隊活動。學校十個中隊分別以“向白色汙染說不”、“我做節能小衛士”、“珍惜水資源”、“保護碧水藍天,共建綠色家園”為主題,結合學生身邊的優秀事例和非綠色生活的反面典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班會活動。

  2、少先隊大隊部開展了“流動紅旗”及“文明示範班”的評比活動。每月依據學校評比細則對各班考核,按考核對第一名頒發“流動紅旗”。還大力開展“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的節水節電活動。

  3、開展了“我是綠色小公民”的主題活動,透過徵文比賽、宣傳畫競賽、手抄報比賽等系列活動,把師生的建立熱情進一步推向高潮。另外學校結合3月22日“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6月17日 “世界荒漠化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9月16日“保護臭氧層日”等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節日,舉辦環境教育講座。

  4、11月少先隊發起了以“保護地球”為主題的簽名活動。

  (三)、把綠色教育向社群延伸。

  今年7月,學校借長沙市建立全國文明城市之機,組織學生走進社群開展公益活動,積極挖掘“綠色”資源,開展綠色環保主題活動,進行各種社會調查和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增強他們對綠的嚮往,增強與大自然的親和力。

  走入社群只是我們建立的一個階段,我校還將透過《走進社群活動》把綠色理念滲透到每個家庭,將節能減排措施宣傳到每個家庭,從而帶動整個社會綠色。

  四、構建環境教育體系,加強學科滲透。

  我校在環境教育實踐與探索過程中,堅持做到環境教育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初步形成了環境教育體系。具體而言,做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1、抓學生養成教育,培養行為習慣。根據我校養成教育系列,首先抓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制定了一系列的常規措施,堅持校園環境衛生監督崗、校園環境標語徵集活動,結合“六五”世界環境日……開展環保系列活動等。我們還利用櫥窗、板報、漫畫、手抄報、紅領巾廣播站、徵文等陣地和載體開展環境教育。

  2、充分發揮課堂教育作用,加強學科滲透。學校教導部門根據創綠工作規劃,制定了《xxx小學多學科滲透環境教育指導意見》,開設“環境保護”類校本課程,要求語文、數學、英語、科學、藝術、社會、綜合實踐等學科,把環境問題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各專業知識的同時,向學生傳輸環保理念,樹立正確的環保價值觀,並且學校每學期安排相關學科進行環境教育的公開課,提高環境教育滲透效果。

  3、鞏固課堂教育,延伸課外環境教育

  我們在環境教育方面,做到一手抓課堂,一手抓活動,養成教育不鬆懈,課外活動促特色。結合“植樹節”、“世界環境日”、“人口日”、“地球日”、“水日”等與環境有關的重大紀念日,舉辦主題班會,舉行演講、徵文、繪畫、小論文等活動。並進行模擬的社會實踐活動,如成立環保課外活動小組,定期開展環保活動,組織學生對校園內部及社群環境進行調查研究,讓同學們自己種花,護花,裝扮美麗校園;到居民小區開展公益活動,讓學生深入到社會中,深入生活中接受環境教育。

建立綠色學校彙報材料5

  江蘇省菁南高階中學辦學歷史悠久,其前身為創建於1882年的菁南書院,學校依山傍水,環境典雅,底蘊深厚。老校區地處江陰市中心,新校區位於新城東敔山灣。新校區佔地308畝,校舍建築面積112300㎡,綠化總面積為122300㎡。多年來,學校秉承“重實、求嚴、圖新”的菁南精神,以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和素質教育為契機,不斷強化環保理念,狠抓綠色生態校園建設,取得了不俗成效——一是廣大師生的環境意識顯著增強,愛護環境已成為廣大師生的自覺行為;二是學生的環保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學生能夠就江陰環境資源的開發、保護等選擇相應的課題進行研究;三是學生環保意識的增強也影響了學校周邊的社群,產生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四是建立“綠色學校”工作也推動了學校各方面的工作,學校的辦學水平不斷地提高——菁南已然成為充滿綠色氛圍、健康氣息、文明風尚的美麗花苑。

  在獲得省文明單位、省文明學校、省德育先進學校、省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等多項綜合及專業榮譽的同時,學校在20xx年被評為江陰市綠色學校,20xx年9月被國家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為營造更加宜人的育人環境,學校抓住新校搬遷的機遇,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深入實施課程改革的同時,高度重視“綠色生態校園”建設,形成了菁南特色的“綠色生態文化”。目前,一種“崇尚自然,最佳化環境;因地制宜,特色鮮明;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生態意識在全校已初步形成,菁南正在完善“人文化、生態化、數字化”校園的征途上高歌猛進、奮蹄前行!

  建立過程和成果

  從菁南新校區規劃、設計的那一天起,我校就把“人文化、生態化、數字化”作為基本思想貫徹在學校建設的每一個過程中,並積極圍繞“生態化”從新校建設、校園管理、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等四個方面作了積極的努力!

  一、新校建設滲透生態理念

  我校新校區最初由江陰規劃設計院的專家進行整體規劃,學校參與意見。校園現代軸線和歷史軸線相得益彰,樹木與花卉並存,自然山水和人工景緻結合。教學區、活動區、宿舍區佈局合理。走在校園內,時時處處都能體味到百年老校的深厚底蘊和現代校園的靈動神韻。

  立體綠化。校園植物配置以常綠植物為主,點綴部分落葉觀賞植物,豐富校區環境色彩。同時,充分利用空間實施垂直綠化、空中綠化。在南方菁華巨石、沈鵬藝術館等外立面周邊栽種爬山虎300多株,在食堂頂樓種植草坪,整個校園四周全部掛綠,實現垂直綠化、立體綠化。

  節能減耗。學校教學樓、辦公樓都採用了大面積窗戶或玻璃牆的設計,在保證採光的同時,有利於通風,大大降低了學校的能源消耗。學校採用節水型水龍頭、感應式水箱和節能燈。學校在建設的時候,預留了收集雨水的管道,充從分利用收集的雨水進行綠化的養護及景觀用水,大大提高了節水工作效率。學校有柳池、漱蘭池、西花園三個池塘,池塘裡的水都是文山流下來的雨水。新校啟用至今,我校沒有一次向池塘中注入過自來水。

  垃圾處理。學校在公共場所和主幹道邊同一位置設定兩種垃圾箱,一種為可回收垃圾箱,另一種為不可回收的垃圾箱;在個別地方(實驗室、醫務室)設定有毒有害垃圾箱。標明“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等標誌。

  二、校園管理緊扣生態主題

  在建立過程中,我校緊緊圍繞生態教育這一主題,把建立綠色學校與建立文明校園結合起來、與建立平安校園結合起來、與建立節約型校園結合起來,把建立綠色學校融入常規管理之中,使它們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的作用。

  1、把建立綠色學校與建立節約型校園結合起來

  在建立綠色學校的過程中,我校充分認識到勤儉節約的重要性,要求全體師生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勤儉辦事,厲行節約,養成自覺節約一度電、一杯水、一張紙的良好習慣,在全校形成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的良好風尚。如節約用水,學校浴室、開水房實行計時刷卡收費,引導老師和學生自覺做到愛水、惜水、節水,做到人走水斷。學校還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儘可能關閉照明電源或減少照明源數量,杜絕長明燈,做到人走燈滅,放學放假前都提醒師生及時關掉飲水機、電腦多媒體電源等;針對學校食堂糧食浪費嚴重的現象,學校向學生提出“愛惜糧食,杜絕浪費”的倡議,要求學生節約每一粒米,節約每一盆菜,減少剩飯剩菜;學校還健全辦公用品購買、領用制度,充分利用校園網積極推行無紙化辦公,節約使用稿紙、信封和影印紙,提倡雙面用紙,對使用過的影印紙儘量進行再利用。

  2、把建立綠色學校與建立文明校園結合起來

  我校注重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力求學校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角落、每一塊牆壁、每一個走道、每一個樓梯口都會說話,都有溫馨提示,都有教育意義。學校在教室走廊、樓道邊分別掛上學生名人名言、安全溫馨提示等,使師生在文明優雅的校園裡,情操得到陶冶,行為也自覺地與良好的生態環境相和諧,從而促進學生、學校的持續發展全面發展。

  為了整治環境,提高師生素養,樹立文明新風,我校還堅持開展了文明科室、教研組和文明班級評比活動。每天評分量化,每月累計評估,評出文明科室、文明班級,一個學期之後再進行綜合評估,被評為先進的給予適當獎勵。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