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形式提高課堂交流有效性的教學反思
改變形式提高課堂交流有效性的教學反思
這學期有一個新接班,是六年級,雖然學生之間已經彼此熟悉,我對他們的學習狀況、興趣所在等卻缺乏瞭解。第一節課當然要彼此熟悉一下,可是顯然傳統的互相介紹或者老師提出各項要求等並不太合適。如何能夠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同時瞭解他們目前的科學學習狀況呢?
我想起了以前教過的學生很喜歡把自己的話寫在便籤紙貼在黑板上然後隨機抽取公佈,六年級的第一課也可以採取這種形式,我想。對於已經進行了三年科學學習的學生來說,目前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是什麼?大家的理解一樣嗎?他們是不是認可了科學以求真為目的,以探究為手段呢?好吧,第一課就只瞭解這些內容,操作方法嘛,要有個人表達,有小組啟發,有班級交流。
這個班的學生熱心活潑,是我喜歡的型別。我問他們:“你認為科學是什麼?提到科學,在你腦海裡立刻浮現出什麼?把你想到的用最簡短的話,最好是一個詞,記下來。”同時我要求目前不允許互相說,只能自己想。然後我讓他們同桌互換便籤,寫下由同桌那個詞所想到的,之後又前後互換,記下由這兩個詞所聯想到的兩個新詞,第三輪再次同桌互換,記下新聯想到的四個新詞。這時,看到周圍同學和自己截然不同的理解,不少學生已經開始活躍起來。之後,我讓每個人把寫了自己名字的便籤貼在黑板的任意位置,我隨機抽取一張,念出便籤上的內容,又讓被抽到的同學接著上來隨機抽取並讀出來,這樣依次下去,……他們既關心下一個被抽到的會是誰,又常常因便籤上的內容而發笑。幾個同學讀過之後,我隨機採訪了一個學生,讓他就剛才同學所念的談談自己的看法,提示他們不但要聽,還要分析和思考,這樣,每隔幾個人,我就提些新的問題引發大家思考和討論,到這節課快結束時,我問他們:“你們每個人對科學的理解一樣嗎?別人講的是否有道理?你現在對科學的看法有所改變嗎?”他們基本上還堅持各自原來對科學的理解——造福人類、促進社會發展、使生活便利,尋找真理、解決難題等等。看來,即使經過了三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的理解還停留在社會宣傳的層面,可以看到前概念對學生的影響之巨大。
這節課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我知道了他們目前對科學理解的狀況,他們也在活動過程中初步瞭解了我對他們上科學課的期望,這節課我重視給儘可能多的學生以全班交流的機會,並讓他們做到傾聽、嘗試理解、尊重同伴的想法,同時,我不要求他們必須接受某種觀點,給每個人選擇自己所接受觀點的自由。我期望在透過教與學的行為讓學生逐漸明白科學是在開放、合作、互相尊重的氛圍下,以實證的方式符合邏輯地探尋真理的過程。
我想如果採取傳統的師問生答的方式來組織課堂的話,學生對我想了解問題的關注度應該沒這麼高,畢竟傳統上學生總認為回答問題是給老師聽的',而且部分被動回答的學生會有被考試、被為難的感覺。而採取每個人都寫下自己想法並隨機抽取的方式,他們會認為更公平,很多同學都期望自己能夠被抽中,自發地推動活動不斷持續。在宣讀便籤上內容初期,我發現不少學生是以看熱鬧的心態在聽,只是覺得好耍,因此我及時提問,讓他們總結已宣讀的同學對科學的看法,並讓他們評價這些看法,在整個隨機抽取-宣讀的過程中,我的數次提問其實就是在告訴他們應該應該怎樣傾聽和交流。
其實,提高學生交流的有效性,就是要做到:A吸引學生參與的興趣;B營造開放、平等、互相尊重的氛圍,使他們相信自己的想法不會被嘲笑,給學生以交流的安全感;C引導學生有目的、帶著思想去傾聽,比較每種觀點的異同、分析可能原因、總結從別人那裡獲得的資訊,並及時反饋、分享。
Ps:經過這樣的交流過程,我以為學生對科學的理解會比交流前要開闊、深刻些,但是絕大多數同學仍表示他們依然堅持自己原來對科學的看法。對於這一點,我想,只要他們在今天去認真瞭解了別人的觀點,這些別人的觀點就會在他們頭腦中留下印象,並影響他們今後的觀念的形成和改變。而且畢竟今天重點是陳述表達,評判分析、邏輯辯證等科學思維過程和實證檢驗、去偽存真的科學探究過程並沒有參與進來,因此他們不改變自己的看法非常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