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力學》課後教學反思

九年級物理《力學》課後教學反思

  在現行九年級物理教材中,力學從第十二章第四節開始,教學順序是第四節力——第五節牛頓第一定律——第六節二力平衡——第十三章第一節彈力彈簧測力計——第二節重力——第三節摩擦力。從表面看起來,這種安排似乎沒有什麼不妥,但走進實際物理教學,我們往往會發現一些問題,如果不對力學的教學順序進行適當的調整,教與學都會顯得很吃力。

  在力學第一節中,按教材的安排,教學內容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單位、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圖、什麼是力和力的性質,接著進行第二節牛頓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然後再是測量力和重力。第一節中我們會發現學完力的作用效果後學習力的單位及三要素有些知識聯絡不上,學生都不知道什麼是力,談什麼單位和三要素,教材編排者的本意是希望透過力的作用效果來認識什麼是力,因為力的概念很粗象,就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所以希望瞭解了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因為有力而產生一系列的效果再來認識力更好。這種本意是好的,但後續安排沒跟上。個人認為,第一節教學可先通過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後現學習什麼是力,接著學習力性質和力的三要素,最後學習力的示意圖。本節內容安排2課時教學為宜,畢竟學生初次接觸力,還是有一些難度的。

  學完第一節力後,不必馬上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可按著安排第十三章的彈力彈簧測力計,因為在前一節學習中,我們讓學生明確了力是有大小的,接著學習力的測量似乎更符合認知規律,這對學生剛學習力也是一個緩衝。學完力的測量後,繼續學習第十三章的第二節重力,畢竟重力是力學中應用最多的一種力,在第十二章的二力平衡中有大量應用,如果沒有學習重力,很多二力平衡都不好說明。學完重力後,可適當補充介紹壓力和支援力的'示意圖,然後繼續補充合力的知識。合力在現行物理教材中沒有介紹,但在市教科院的考試說明中是有要求的,同時這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學習也是有幫助的,因為牛頓第一定律的條件是物體不受外力,而我們又在實際中找不到這樣的物體,我們可將一個所受合外力為零的物體理解為不受外力的物體,還有平衡力中,平衡力的實質就是合力為零。

  學完重力後再可返回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然後再跳到第十三章第三節摩擦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