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陸地與海洋》教學反思
《世界的陸地與海洋》教學反思
篇一:世界的陸地與海洋教學反思
1、說教學內容
對於這一章《世界的陸地與海洋》,是七年級上學期教材。課標的要求是使學生能夠運用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佈和概況。本節課《世界的陸地》是學生學習世界地理的基礎,而且也是常識性知識。但是現在的教學物件是高二的學生,不是初一的學生,這就要求課堂設計不僅要去去教授一些常識性的知識,更需要運用基礎知識來加深拓寬本節課知識,對教學目標,重難點的確定,都以高考目的來設計要求,把基礎知識點與高考試題結合起來,注重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這是本節課處理教材的恰當之處。因此,把基礎知識是“水球”還是“地球”,七大洲的名稱、輪廓,大陸、島嶼等的概念用幻燈片展示的方法帶過,做次要處理,而把七大洲分佈與概況加深拓寬,要求學生會用經緯網定位七大洲的位置並概括各大洲地形特徵,能力要求明顯抬高。把重難點確定在區域定位的學法上,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能力。運用經緯網確定七大洲的大致範圍突出重點,運用七大洲的經緯度確定位置突破難點。這樣做符合學情,符合新課程課標要求對知識點有加深拓寬。
2、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材內容,採用讀圖分析法,問題探究法,比較法,講練結合法組織教學,有利於啟發學生思考分析問題,培養學生參與主體意識與讀圖分析能力,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利用多媒體,將文字,圖形,動畫等綜合在一起演示,可以使學生獲得較多的感性認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興奮點,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有利加大課堂教學力度,提高了課堂效果。讓學生動手動腦,透過:“一筆花世界”培養學生觀察、記憶、想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開放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
3、說臨場發揮條理清楚,思路清晰。基礎知識提升和學法指導,方法的運用,是本節課亮點。
4、說課堂結構合理,體現複習課程特點,容量大,知識點加深拓寬到位,並與高考考點接軌,一講一練,注重知識的遷移,時間分配恰當。
5、重難點突出方法得當,有效。(重點實現七大洲的空間定位,難點突破七大洲的定位方法)。運用恰當的方法突破重難點,突破過程中指導學生掌握規律,符合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
篇二:世界的陸地與海洋教學反思
《陸地和海洋》是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教學內容。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和鞏固本章的主要知識點,並初步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第一節《大洲大洋》是本章的重點,也是學生學好世界地理的基礎。主要講述世界的海陸分佈,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與分佈是本課的重點內容,也是複習掌握的重點。第二節《海陸的變遷》則側重於科學觀念和科學史教育,以及科學興趣和科學方法的培養。內容包括“滄海桑田”、“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板塊的`運動”三部分,教材透過大量例項說明海陸形態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從大陸漂移假說到板塊運動學說的形成,是極好的科學方法論教育素材,從假設到推理,再到實踐驗證,最 終形成完整的理論,這一過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學方法。
本章是世界地理的基礎知識,看似十分簡單,但由於初一學生空間概念差,有關分佈的知識並不容易掌握。同時,本章又是學習世界地理所必需的準備知識,對七大洲地形的特點,世界火山、地震的分佈,世界的氣候、自然景觀、自然資源以及分割槽地理等整個世界地理的學習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複習過程中建議透過多種途徑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牢固掌握本章基礎知識。
按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倡導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由於是複習課,因此設計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起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回顧已有知識,實現知識重現,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加強記憶,掌握知識。所以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建議安排學生讀圖探究、回顧知識的活動較多。建議老師在指導學生活動時要注意調動學生全員參與,特別要多鼓勵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分層教學,難度大的問題給優秀生回答,比較簡單的內容給中下層次的學生做,做對了及時肯定表揚,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並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
練習肯定少不了,建議練習形式多樣,可以小測,可以小組互相問答。當然測試練習選擇要精,不要太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