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課堂中營造師生平等對話的氛圍教學反思

在地理課堂中營造師生平等對話的氛圍教學反思

  在地理課堂中營造師生平等對話的氛圍

  為了在地理教學中形成師生平等對話的良好學習氛圍,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1、擺脫“主體”“主導”的所謂“教學正規化”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口號已經困擾教育界多年。如果說當時(20世紀80年代)它的提出是為了強調學生作用而被人們所理解的話,那麼到了今天仍有人沿用而不受到置疑的狀況就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一是該口號在邏輯上是混亂的,它把兩個不同層面的'問題混淆在一起,一會兒從角色方面去給學生定位,一會兒從功能方面去揭示教師的作用。如果我們從一個邏輯層面上去分而論之的話,與“主體”對應的是“客體”,與“主導”的對應的則是“輔導(非主導”,但實際上師生的角色與作用是這樣的嗎?正因為這樣,口號只能迴避上述問題,採取“各取所需”“移花接木”的手法。二是該口號在教學策略實施上沒有多大意義,如果學生是主體的話,那麼教師如何來主導,而相反如果教師在“主導”,學生又如何體現“主體”地位。其實,該口號在實行過程中,炫耀的只是表面上的先進理念(學生主體)的光輝,而實質上仍然是羞羞答答的“教師中心論”。我們不能絕對從主客體上分清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從教與學的任務的轉換上來看,“師生互動主體”論也許是正確的,而從教與學的密不可分性來看,“師生共為主體(學習共同體)”論也許是合理的。從“教師即課程”的觀點,教師能說不是主體嗎?否則師生的平等對話的關係怎麼來建立呢?因此,我們反對再去沿用“主體”“主導”的口號,而在建立平等對話的學習共同體上真正做一些探索工作。

  2、消弭居高臨下的體現教師權威的“教學語言”

  教師的語言要親切、富有鼓勵性,態度要平等、民主,善於與學生共同探討。例如經常使用“我認為”“你們看呢”“讓我們共同”這類語言,不過於獎勵順從的行為,不過於斥責與常規不符的行為,准許學生與教師爭鳴,與教材爭鳴,鼓勵與培養標新立異精神,造成一種進行創造性學習的氛圍。

  3、突破過去壓抑學生天性的所謂“課堂紀律”

  以往教師在講課時學生不能插嘴說話,似乎是天經地義的。如今重新審視這一“紀律”,有必要改弦更張。一個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如果產生了想法並急於表達出來時,我們為什麼就不能給他們說話的機會呢?《文匯報》曾報道過上海市格致學校的地理教師允許學生在座位上大聲插嘴的做法,這是多麼尊重學生的教學理念!他們類似的具體做法,都值得我們學習與仿效。

  4、改變不利於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所謂“教學規範”

  例如,由過去的“教師一人備課”變為“與學生共同備課”,由“教師唱主角”變為“學生當教師”。在教師的點撥與誘導下,讓學生上課、讓學生自己組織討論,有利於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教學積極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