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的製法》教學反思
《氧氣的製法》教學反思
一、課前設計
1、課時分配:(共兩課時)
第一課時: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催化劑的概念、分解反應。
第二課時:實驗室製氧氣發生裝置、收集的選擇、實驗步驟等。
2.媒體及教學用品的使用:
(1)實驗室用加熱氯酸鉀和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和用分解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的影片。
(2)氧氣用途的四個生活情景的圖片
(3)藥品及儀器:高錳酸鉀、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酒精燈試管、錐形瓶、分液漏斗、帶導管的雙孔塞、火柴等。
3.設計思路:一個重要的理念,體現化學課的特點,“從生活走進化學,在從化學走向社會”,體現學科價值。本節課的重點是實驗室製氧氣的反應原理,難點是催化劑的概念。這是一節概念課,本節課的關鍵是催化劑概念的建立,透過師生對話、學生猜想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建立催化劑的概念,培養學生縝密的思維能力、實驗設計能力。
4.教學環節:
環節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大螢幕投影潛水作業、航空特技飛行等四幅與氧氣有關的圖片,目的在聯絡生活實際,使學生意識到化學離我們並不遙遠,從生活走進化學,再從化學走向社會,從而引出氧氣的製法。
環節二:播放影片歸納實驗室製氧氣的方法
環節三:實驗探究:
(1)提出問題:分解過氧化氫溶液製氧氣為什麼要加二氧化錳,它起什麼作用?
(2)猜想與假設:小組討論提出假設。
(3)環節四: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4)環節五:進行實驗得出結論(催化劑的概念、催化作用及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法應原理。
環節四:演示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和氯酸鉀製氧氣,歸納總結用高錳酸鉀和用氯酸鉀製取氧氣的原理,及分解反應的概念。
環節五:課堂練習、總結提升。
二、課後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未能全部完成,只講完催化劑的概念和分解過氧化氫製氧氣的反應原理。分析原因催化劑概念的探究用時太長,課前過於注重對教材的分析,而忽視了對學情分析,對學生估計過高,當提出分解過氧化氫溶液製氧氣為什麼要加二氧化錳,它起什麼作用?學生不知從哪些方面進行猜想,也不知怎麼設計實驗。原因學生對科學探究實驗接觸得少,不知怎麼猜想假設,不理解實驗目的,設計實驗著不著邊際,與目的不相符,再加上教師對引導不到位,問題的設計臺階太大,造成學生思維障礙,因而浪費時間。課沒講完,播放的加熱高錳酸鉀和氯酸鉀製取氧氣的影片沒有充分發揮作用,顯得與本節課的關係不太大。
三、再實施後反思
因為有了一節的教學經驗,對學生有了更充分的瞭解,調整了教學進度,本節課只講過氧化氫溶液製氧氣和催化劑的概念和實驗室用過氧化氫製氧氣的發生裝置。對於猜想分解過氧化氫溶液製氧氣為什麼要加二氧化錳,它起什麼作用?我做了如下鋪墊,在給出的資料:過氧化氫溶液在常溫或加熱的條件可以緩慢放出氧氣且生成水之後,講解:“含氧化合物在加熱的條件有可能放出氧氣”接下來引導學生猜想,根據查閱資料內容:常溫或微熱的情況下過氧化氫可以緩慢分解放出氧氣,演示過氧化氫和雙氧水製氧氣的實驗透過實驗不難看出加二氧化錳後產生氧氣的.速度快了,那麼二氧化錳有什麼作用?學生很快猜出出:(1)二氧化錳也可能產生氧氣。(2)二氧化錳本身不放出氧氣但有某種特殊的作用能夠加快雙氧水放出氧氣的速度等兩個猜想。這時我接著引導,如果二氧化錳不放出氧氣,它們兩種藥品放在一起還可能怎麼樣?順利學能夠說出猜想(3)二氧化錳與雙
氧水反應放出氧氣。接著再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進行分組討論設計實驗;前兩個實驗學生經過討論都順利設計出來,關鍵是第三個實驗困難很大,接著我又和學生進行了如下對話,假設二氧化錳和過氧化氫溶液反應了,生成物是什麼?要想知道二氧化錳與過氧化氫是否發生反應,只要知道試管中的黑色固體能否重複使用,如能重複使用,說明二氧化錳沒有和過氧化氫沒有發生反應,那麼該如何設計實驗?學生很快說出在反應後的混合物中加過氧化氫溶液,用帶起火星的木條檢驗。其問題的設計有了梯度符合學生的思維,教學過程也就個順利,由於學生經過自己思考設計實驗,真正理解了催化劑的概念,課堂氣氛和諧,效果也很好。
從而更加深深體會到一篇好的教學設計是課堂順利時的保證,要想有一個好的教學設計,不但要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運用恰當教學手段,還要對學生知識儲備、實驗技能、思維水平認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