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類工具的研究》的教學反思範文

《槓桿類工具的研究》的教學反思範文

  本課教學,是在上節課透過槓桿尺的研究得出槓桿如何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的前提下,探究生活中的各類槓桿類工具。對於此課教學,簡單枯燥的說教起不了多大效果,我儘可能多的透過實物,透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激發學習興趣,在遊戲玩樂中體會科學的奧秘,掌握相應的科學知識。

  如何區分槓桿是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我先告訴學生兩步驟:

  1、先找到槓桿類工具的支點、用力點、阻力點;

  2、分析三個點之間的位置關係,依據槓桿尺實驗的結論來區分。對於小撬棍撬開油漆桶蓋、長夾子夾遠處文具袋、開瓶器開啤酒瓶三個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分析,前兩項較易掌握,但是用開瓶器開酒瓶蓋不少學生找不準阻力點和支點,我這裡用大量時間加以引導分析,強調支點的位置和重要性。

  生活中更多的槓桿類工具的分析,我準備了大量的'實物,當學生不甚明瞭時,透過我的操作使用演示,親眼看到了工作過程,學生就較易發現三個點,分析三個點的關係,從而能方便的區分是何種槓桿的應用。對於剪刀,我進行了補充,一是不同用處的剪刀,其阻力臂和用力臂的長短是不同的,如理髮剪、縫紉剪、園林剪、手工剪等;二是對於同一把剪刀,使用方法不同,其省力或費力情況也是不同的。對於費力的鑷子和筷子這兩種槓桿類工具,利用生活中在麵包店買麵包的親身經歷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要設計成費力的?”讓學生明白費力槓桿也有好處,節約距離、衛生、方便。

  在課中我採用了合作學習的方式,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而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一種常見的形式。在本課教學,我要求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去合作完成教材中要求的兩組實驗。學生對實驗內容興趣濃厚,探究過程中也非常的積極與配合。

  本課我還採用了畫圖表示的方法,自己感覺還不錯,用圖示直觀,可以讓學生可以一目瞭然,容易讓學生在雜亂的實驗資料中進行歸類,從而找到規律認識到槓桿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省力。

  對於“小桿秤的研究”,我另外專設了一節課來開展相應活動。因為如果在同一堂課內完成,時間很緊,頂多就佈置學生課後去製作,而學生在課外製作,沒有鉤碼類合適的稱量工具,對於刻度的劃分,有一定困難,也不便開展評價。因此,我先先通知準備相應的材料和工具,然後安排一節課時間用於製作、交流、評比,並能較好地探討“提繩的位置對秤的使用有什麼影響?”“秤砣的輕重對秤的使用有什麼影響?”兩個問題,作為對槓桿類工具探究的一個小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