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反思範文
關於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反思範文
蘇教版教材中單獨把解決問題的策略作為一個教學單元。在執教過程中有許多成功經驗,也有許多迷茫,偏頗之處,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和討論。
一、傳授策略不等於教授具體的解題方法。
案例:蘇教版第十一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一課,課本以和倍問題作為例題,讓學生體會使用替換的策略解決能便於解決有兩個未知量的題目。有部分教師把課堂設計成和差,和倍問題的練習課,把教授如何解決該類問題作為課堂重點,使課堂失去生命力。
其實十一冊第一單元已教授了列方程解決該類問題的方法,如果把該節課定位在訓練解題技巧上,是對教學內容的簡單重複。學生的思維仍停留於如何解題,沒有提升到利用兩個未知量之間的關係統一為一個未知量是一種策略的高度。不能形成更抽象的數學思維。
解決問題的策略重點應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體會到各種解決方法的共同點,體會方法中滲透的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策略如列表,畫圖,一一列舉,替換等實際上是數學思想方法而不是解題技巧。因此,解決問題的策略的課堂應該把設計的重點放在如何讓學生體會這些策略有什麼共同點,感受這些策略為解決問題帶來方便,重在體會。
另一方面,學生的程度是不一致的,有的學生可能上新課前已經掌握瞭解決該類問題的具體方法。有的學生可能需要幾節課才能掌握該類問題的解題技巧。因為這些例題本來就是由奧數題改編而來。把課堂的重點定位在體會策略的優勢是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穫。
例如本案例,課堂開始我以曹衝稱象的故事為匯入,後進生如果感受到替換的策略能把生活中的難題變簡單,他就有收穫。而學習較好的學生能體會數學策略能應用於生活,他也有所收穫。只有讓學生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數學課的生命力才得以延伸。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是連貫的而不是獨立的。
本節案例其中一個教學難點是讓學生體驗如何替換。如果每道題都需要透過實際操作體驗不僅費時,而且受課堂條件限制,許多操作將不能進行。
在教授本課時,我採取了結合畫圖,倒推等策略幫助學生體會如何替換。學生已經掌握了畫圖等策略,在課堂上只要適當點撥,能把題目的情景以線段圖、實物圖、數量關係式等方式呈現,學生透過多種的呈現方式,能對題目有更全面的理解,對替換的過程的認識就更深入。
例如:1個大杯和6個小杯, 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三分之一,學生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呈現
學生1: ∵3小杯=1大杯
1大杯+6小杯=3小杯+6小杯=9小杯
學生2 小杯:
大杯:
畫圖的'方式更能體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學生透過觀察其他同學的示意圖更容易理解其思路,促進生生互評,使課堂更具生命力。
三、解決問題的策略應迴歸生活
有部分學生認為,解決問題的策略是高深莫測的,是難以理解的,這和教師長期誤解該課的教學重點有很大聯絡。實際生活中我們也常用到這些策略解決問題,如果教師教學時適當從身邊的例子引入,以生動的故事引入,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以本課為例,我以曹衝稱象的例子引入,學生在故事中體會到策略源於生活,而且不難理解和操作。最後我還以老師在麥當勞買套餐的例子讓學生利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
例2 李老師和朋友買了一份套餐: 2只雞翅+1杯可樂=16元
已知可樂的價格比雞翅多1元,李老師吃了一隻雞翅該付多少錢?
從學生熟悉的麥當勞套餐引發數學思考,學生的積極性更高,對策略的學習更有歸屬感。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蘇教版教材的其中一個亮點,只要教師利用得當,學生思維可以得到更大提高。透過反思教學我們獲得前進的動力,願我們養成反思的習慣,願我們能在反思中攝取營養,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