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興趣取向的學前班音樂教學反思

尊重孩子的興趣取向的學前班音樂教學反思

  音樂活動《小貓》,整節活動中幼兒的參與性很強,能跟著我積極模仿小花貓,並且快樂的學唱歌曲。活動中,我安排了許多表演內容,這樣能滿足幼兒的身心需要,在唱唱跳跳中熟悉歌曲旋律,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歌詞內容。儘管我在一些細節上把握的還不夠,但是,孩子們並沒有因此而失去參與活動的興趣,仍然很投入地配合著我,讓我很感動。

  在進行歌曲表演時,我和幼兒一起模仿小花貓的叫聲“喵嗚……喵嗚”突然,一個小朋友很大聲的問我----“應該是啊嗚呀”。當時,我為了整節活動能夠正常的進行便沒有回答她的問題,繼續著我們的歌表演,其它的孩子也沒有太多的注意到“小葉子”的這一疑問,他們仍然快樂地跟著我“喵嗚……喵嗚”地模仿著小花貓。我想,大家都跟著我說“喵嗚”,葉可鑑也會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跟著學的。其實不然,當我們再度表演時,葉可鑑依然很大聲的問我“應該是啊嗚呀”。這次她的語氣更加果斷了,近乎是一種質問的口氣。剛才我對她提出的問題不置可否,現在的她要討回一番公道似的。面對孩子的再次提問,我不能只顧及我原先的活動設計了,此時,我已經意識到我必須回答葉可鑑這個問題。我首先表揚了葉可鑑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小朋友,其次建議大家一起聽聽她的提議,我們一起來學學她說的“啊嗚”,用“啊嗚”聲來學小花貓叫。果不其然,孩子們學得興致高昂,一個個張大了嘴巴,“啊嗚……啊嗚……”一張張快樂的小臉彷彿花兒一般在我眼前綻放!我根本就沒有想到,僅僅是兩個區別不太大的字,竟然會有如此之大的魔力,僅僅是兩個字,居然可以帶給孩子們如此之大的`快樂!

  案例分析:

  《小貓》這節音樂活動我參考了陳淑琴老師的教案設計,結合本班幼兒的特點,我做了許多修改。週三上午上完後,發現很多環節不能很好的抓住幼兒的注意力,有些環節不緊湊,孩子們興趣索然。在修改調整的同時,我也想當然的對歌曲中的部分歌詞做了改動。在陳淑琴老師的教案設計上,歌曲學小貓叫聲的部分本就是小朋友所提議的“啊嗚……啊嗚”,可我覺得這樣的叫聲不像是一隻可愛的小花貓,倒像是一頭兇猛的大獅子,這和我的活動設計大相徑庭,於是我便改為我們耳熟能詳“喵嗚”。沒有想到我的這一小小修改竟被葉可鑑“一語道破”。

  “為什麼當時我在參考陳淑琴老師的教案設計時沒有考慮“啊嗚”的用意呢?”

  “為什麼沒有考慮明明“啊嗚”聲像大獅子,為什麼陳淑琴這樣的資深學者沒有修改呢?”

  我在修改歌詞的時候太大意了,根本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喜歡誇張的動作,他們喜歡誇張的表情。正如我們早操中小猴子學做操的動作,老師領操時總是覺得蹦跳的動作太多,跳起來很吃力。但是我們發現,孩子們樂於那樣快樂的蹦跳動作,每做到這個動作,我們都能在孩子的臉上找到他們抑制不住的快樂與興奮。

最近訪問